重慶作為全國重要的傳統汽車生產基地,目前擁有上汽通用五菱、長城汽車、長安汽車、東風小康、長安福特、華晨鑫源、中國重汽VGV、睿藍汽車、賽力斯等9家乘用車整車企業。在新能源汽車轉型之際,重慶市發力新賽道、重塑新優勢,政府出臺相應支持政策,聚力打造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同時依托本土的長安和賽力斯兩家龍頭企業成功轉型,帶動重慶零部件企業紛紛入局,推動重慶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飛速發展。
一、整車和供應鏈
本土整車企業成功轉型,推動重慶新能源產業發展。2016年重慶乘用車產量達到歷史巔峰,排名第一,2017年開始,因福特、力帆、鈴木等品牌銷量的下滑導致重慶地區產量下滑,被廣州超過,排名跌至第二。根據蓋世汽車蓋亞系統數據顯示,從2017年開始重慶地區產量一直下滑,2020年下滑至歷史最低點的124萬輛,僅為2016年產量的一半左右。2020年重慶新能源乘用車產量在全市乘用車產量中占2.9%,隨著問界、阿維塔、深藍、啟源等新能源品牌的入局,新能源占比不斷上漲,2023年新能源占比提升至30.1%,從而也帶動整體產量攀升至167萬輛。
重慶制造汽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從1958年第一輛吉普車下線,以燃油車為主到新能源滲透率大幅提升,期間伴隨著重慶汽車產業不斷的轉型升級。進入21世紀中國汽車產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重慶市也憑借長安鈴木、長安福特等合資品牌,以及薄利多銷路線的本地品牌,產量一路攀升,2016年到達頂峰。之后隨著本地車企破產重組,合資品牌敗退撤走,此后多年產量表現不佳,2018年跌破200萬輛。
早在2016年,重慶市在汽車產業就開始布局汽車轉型。2016年12月,市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明確規范了對新能源汽車推廣在重點領域、政策支持、保障措施。重慶市依托本地一整套完備的生產供應體系的優勢,以自我革新的方式,助力新能源轉型。
為應對產業變革,2017年長安汽車啟動第三次創新創業,全力推進新能源和智能化落地。2017年發布新能源“香格里拉”計劃;2018年發布智能化“北斗天樞”計劃。2021年8月24日,長安汽車正式發布長安汽車與華為、寧德時代聯合打造的全新高端汽車品牌“阿維塔”。2022年 4月13日,長安汽車發布新能源汽車品牌“深藍”。2023年 8月27日,以“數智啟源·美好躍遷”為主題的長安啟源日在重慶長安科技園舉行,也標志著長安啟源正式發布。長安汽車相繼打造的阿維塔、深藍、長安啟源三大智能電動品牌,以此構建差異化品牌價值,樹立智能電動新形象,形成滿足不同細分市場需求的新發展格局。
而早在2016年起,小康股份開始進軍新能源領域,并建立新的品牌“賽力斯”。2019年4月發布第一款SUV賽力斯SF5,2020年才開始交付,并且在2020年全年僅賣出千余輛。新技術的研發需要持續燒錢和新車型的銷量不佳,使得小康股份出現巨大的虧損。意識到僅憑自身很難在新能源車領域有所作為,2021年3月,小康股份官宣正式與華為達成合作關系,采用華為智選車模式,并于同年12月正式發布高端新能源品牌——問界。2023年問界品牌銷量突破10萬輛,蓋世汽車研究院預計2024年其銷量達46萬輛。
隨著長安、賽力斯兩家企業的成功轉型,帶動重慶零部件企業紛紛入局,推動重慶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飛速發展。
數據來源:蓋世汽車《2024中國主流車企布局圖》
如需獲取完整高清圖,可掃碼訂購
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預測,2024年重慶市乘用車產能超420萬輛。其中,上汽通用五菱產能8萬輛;長城汽車產能16萬輛;長安汽車產能為142萬輛,東風小康產能20萬輛;長安福特產能115萬輛;華晨鑫源產能30萬輛;中國重汽VGV產能10萬輛;睿藍汽車產能15萬輛;賽力斯產能70萬輛。預計2024年重慶乘用車產量超220萬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產量有望上升至近100萬輛。
數據來源:蓋世汽車研究院預測數據庫
區域汽車零部件體系不斷完善,智能電動汽車生態圈不斷拓展。重慶汽車產業體系完善,擁有長安、上汽、東風、吉利、長城等國內頭部車企;整車涵蓋輕型車、重型車、客車、微車、轎車;零部件配套也十分完善,有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上千家,具備發動機、變速器、制動系統各大總成等完整的供應體系,電裝、大陸、麥格納、弗迪等國內外知名汽車零部件企業集聚發展。2023年重慶傳統燃油車本地化配套率達70%,新能源汽車本地化配套率目前為30%左右。
重慶市政府正加快構建“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和加快打造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大力提升智能網聯和新能源化水平,加速形成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新生態。將緊緊圍繞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這一戰略目標,持續抓好‘1+7’規劃體系落實,出臺實施商用車、氫燃料電池汽車、車網融合、車路云一體化等專項行動計劃。持續推動零部件構建新體系,力爭2024年傳統零部件企業轉型升級100家,“專精特新”汽車零部件企業達到200家,累計推動100家跨界企業生產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
同時長安、賽力斯等龍頭企業不斷優化升級,配套企業紛紛入駐。隨著意法半導體功率芯片、大洋電機等一大批配套項目的紛紛落地,到2025年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本地化配套率有望從30%左右提升到50%以上。
根據蓋世汽車供應鏈平臺數據統計,重慶地區汽車產業鏈關聯企業4,032家,在重慶地區汽車產業鏈相關企業中占比最高的是通用工藝類企業,共952家,占比23.6%;其次是電子電器類企業共680家,占比16.9%;電動化類企業共505家,占比12.5%等;傳統動力、原材料、和車身內外飾類企業數量均超過300家,分別位列四五六位。
數據來源:蓋世汽車供應鏈平臺
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汽車新四化快速轉型升級。為推動汽車產業新能源化、智能網聯化、高端化、綠色化發展,加快建成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印發《重慶市建設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發展規劃(2022—2030年)》。加快建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供應鏈體系,印發《重慶市建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供應鏈體系行動計劃(2022—2025年)》。為進一步完善和提升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2023年重慶提出“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將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作為萬億級的主導產業,并相繼出臺《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提升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7年)》《重慶市以場景驅動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 (2023—2025年)》等。構建以超充為主體、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的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助力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印發《重慶市新能源汽車便捷超充行動計劃(2024—2025年)》。
重慶市委市政府將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作為重慶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的三個主導產業集群之一,力爭到2030年建成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二、市場狀況
(汽車消費偏好洞察)
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終端數據整理,重慶地區2024年1-3月乘用車終端銷量為10.6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為4.2萬輛,占比為39.2%,自主品牌新能源銷量為3.7萬輛,貢獻了新能源銷量的88.9%,占整體市場份額的34.9%。
自主品牌占比67.7%。重慶地區1-3月自主品牌銷量7.2萬輛,占比67.7%。歐系銷量1.8萬輛,占比17.1%。日韓系和美系銷量分別為1.0萬輛和0.6萬輛。在各派系銷量榜車型銷量前三名中,自主品牌中,排名第一的長安CS75 PLUS銷量為2,699輛,第二名的問界M7銷量為2,457輛,第三名的深藍S7銷量為2,252輛。歐系前三名依次是帕薩特1,102輛,朗逸1,038輛和速騰959輛。日系前三分別為軒逸1,456輛,天籟739輛,逍客579輛。美系品牌中,Model Y以1,898輛的成績登頂榜首,其次為651輛的Model 3,第三名為銷量504輛的蒙迪歐。
長安品牌最受歡迎。重慶地區品牌銷量TOP5分別是長安、比亞迪、大眾、吉利和奇瑞。長安品牌以11,756輛的成績排名重慶地區第一季度銷量榜首。比亞迪得益于高性價比車型的上市,以10,766輛排名第二。大眾、吉利和奇瑞分別以8,131輛,6,087輛和3,662輛獲得第三、四、五名。
SUV是重慶地區購買最多的汽車類型。1-3月重慶地區SUV銷量5.9萬輛,銷量占比55.6%,其中長安CS75 PLUS、問界M7、深藍S7是最受消費者喜愛的三款SUV。轎車銷量4.3萬輛,銷量占比40.3%,其中秦PLUS、逸動和軒逸是最受消費者喜歡的三款轎車。MPV銷量0.3萬輛,其中騰勢D9、睿行M60及傳祺M6是受消費者喜歡的三款MPV。
燃油車選購比例56.5%。1-3月重慶地區燃油車銷量6.0萬輛,銷量占比56.5%。新能源銷量4.2萬輛,銷量占比39.2%,其中純電銷量2.0萬輛,在新能源市場中占比47.3%,插混銷量2.2萬輛,在新能源市場中占比52.7%?;旌蟿恿︿N量0.4萬輛,銷量占比4.2%。
10-20萬元占比47.5%。1-3月重慶地區購買最多的價格區間為10-20萬元,銷量為5.0萬輛,占比為47.5%。其次為10萬元以內和20-30萬元,分別銷售了2.8萬輛和1.5萬輛,占比26.1%和14.3%。
重慶新能源汽車雖然起步不是最早的,但其本土企業擁有較好的基礎條件,能夠在轉型中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讓越來越多的“重慶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馳騁在世界各地。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239382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