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5日,長城汽車與蓋世汽車聯合主辦的“2024第二屆長城汽車智能汽車技術研討會暨走進長城汽車技術展”在河北省保定市圓滿召開!
當前,汽車行業正步入一個史無前例的轉型與革新階段,這一變革不僅重塑了現代社會的出行格局,更將汽車從單純的出行工具提升為推動社會向綠色化、低碳化及智能化邁進的關鍵力量。
為打造集“高度智能化、極致便捷性與超強安全性”于一體的出行新體驗,長城汽車與蓋世汽車特舉辦本次“走進長城汽車——聚焦‘低碳、智能化、新能源’技術展示交流會”,旨在搭建一個高端對話平臺,誠邀汽車零部件行業內眾多優質供應商共襄盛舉,進行深入而富有成效的交流與合作探討。同時本次盛會得到了QNX、車凌科技、愛芯元智、南芯科技等企業的鼎力支持!
主辦方歡迎致辭——長城汽車
長城Hi4是長城汽車獨有的新能源四驅混動技術架構的統稱,目前有Hi4和Hi4- T兩大技術序列。“如果大家能使用我們新的Hi4系統、Hi4- T系統,你會發現我們的車不僅動力好、可靠性好,而且我們的能耗也達到了同級車的最優水平。”長城汽車CTO吳會肖表示,“我雖未直接參與動力部門的開發,但依然對動力部門取得的成就深感驕傲與自豪。同時,我觀察到中國車企在集成開發能力方面已顯著提升,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
同時,吳會肖坦言,目前,中國在整車軟硬件集成開發領域已走在全球前列,這一領先地位得益于過去幾十年間中國汽車行業經驗的快速積累,以及互聯網、電子、手機及消費電子領域人才向汽車行業的快速融合。這種人才結構在全球范圍內都是獨一無二的,并且在團隊協同與上下游協作方面,中國軟硬件人才的表現也更為出色。
最后,她表示,希望中國汽車產業能夠更加健康發展,不辜負產業鏈上“每一位趕路人”,也希望大家在本次研討會上暢所欲言、積極交流,共同為汽車行業的美好未來,為人類出行的美好未來貢獻力量。
吳會肖 | 長城汽車CTO
主辦方歡迎致辭——蓋世汽車
過去近一年間,汽車行業經歷了巨大變革,發展速度之快令人咋舌。蓋世汽車CEO周曉鶯表示“比如我在短期出國回來,就能感到國內競爭態勢又是煥然一新。今年,市場壓力尤為顯著,各領域均已進入淘汰賽階段,無論是自動駕駛、智能座艙,還是電氣化領域。行業前五的企業正以更快的速度超越其他競爭者。所以,速度決定勝負,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聚焦到汽車市場整體發展來看,據周曉鶯介紹,2024年1至9月,中國車市累計銷量達1868萬輛,同比上升3%。此增長主要源自能源出口市場和新能源的快速發展,以及高性價比新車密集上市、終端優惠、報廢更新及以舊換新政策。盡管面臨全球新車銷售挑戰,中國乘用車出口表現強勁,累計銷量363萬輛,同比增長28%,成為全球出口市場亮點。而在前十出口車企中,除特斯拉外均為中國企業,比如奇瑞、上汽、長安、吉利、長城、比亞迪,等都處于較快增長態勢。
而這些增長的背后離不開每一位汽車人的努力付出,蓋世汽車始終秉持著“發現好公司,推廣好技術,成就汽車人”的核心使命,持續跟進行業的動態,提供行業交流的平臺,打通合作的通道,賦能汽車產業的長效發展。
周曉鶯 | 蓋世汽車CEO
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與技術發展趨勢
智能汽車產品正呈現處迭代周期縮短、軟硬件頻繁升級、軟件及內容生態付費變現等發展特點,與智能手機發展歷程如出一轍。蓋世汽車研究院副總裁王顯斌提到,國內整車市場迎來品牌升級和高端化發展機遇,跨界新玩家不斷涌現,產業邊界不斷拓展,如騰訊、聯想等科技巨頭憑借技術創新和高附加值零部件服務切入汽車市場。技術術創新、移動互聯網連接及多樣化盈利模式正加速行業發展,推動產業格局重塑。
聚焦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現狀、智能化技術與產品的迭代特征、軟硬件融合引領發展模式創新等三個維度,王顯斌站在產業研究的大方向上分享了蓋世汽車研究院的深入觀察與前瞻預判。
王顯斌 | 蓋世汽車研究院副總裁
車規級操作系統-汽車電子軟件的基石
QNX大中華區首席代表董淵文坦言,相較于去年,今年汽車行業的競爭更為激烈。去年年中,我們總裁在結束中國封控三年的任期后首次訪華,我陪同他參訪了多家中國車企,涵蓋新能源及傳統領域。他總結了三點感受——第一,中國新技術量產時間早于國外;第二,中國的項目開發周期短于國外;第三,中國項目迭代周期快于國外。他認為,若能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那么全球其他市場亦不在話下,因為中國市場已經處于全球領先位置。
據董淵文介紹,QNX提供以操作系統為核心技術軟件,至今已超過44年的時間。而和長城的合作也有超過8年的時間了。圍繞車規級操作系統、電子電氣架構演進、汽車電子典型的三域控制器架構以及為功能安全和網絡信息安全的嵌入式設備設計的基礎平臺軟件等方面,董淵文系統分享了QNX的技術進展與實踐案例。
董淵文 | QNX大中華區首席代表
車云智能數采解決方案
車凌科技總部位于杭州,同時設有上海、武漢辦公室,擁有400余名員工,其中90%為研發人員。車凌科技副總裁閆凱介紹,作為行業領先的汽車智能化生態服務商,車凌科技基于車云平臺、AI座艙、大模型與數據商業化、整車/座艙集成測試等多項解決方案,可提供車輛全生命周期的全棧服務。目前與吉利、東風、北汽、奇瑞、沃爾沃、路特斯、Smart等國內外頭部車企均有量產項目,并保持長期合作。
車凌科技堅持以用戶為中心,探索前沿汽車軟件技術,助力汽車產業智能化升級。針對車企在數據閉環業務上遇到的瓶頸和挑戰,凌云平臺將幫助車企大幅降本增效。圍繞“凌云平臺”的方案架構、應用場景、技術特征,閆凱向與會嘉賓展開了分享。
閆 凱 | 車凌科技副總裁
自動駕駛革命性進展與智駕芯片的演進
特斯拉多年來一直在嘗試端到端技術的研發,并在去年11月發布了V12版本。與之前的智駕系統相比,V12版本具有強大的駕駛泛化能力以及擬人的駕駛風格。接管里程數也大幅提升,尤其是在城市場景總體比率已達到96%。
愛芯元智車載事業部技術副總裁逯建楓表示,將特斯拉的技術映射到國內自動駕駛領域,我們注意到國內在零部件總成方面,如一體機,存在不同規格的域控控制器。由于端到端技術算力需求較大,目前認為應在高端大型域控制器上落地。總體而言,端到端算法對于智駕芯片的關鍵需求主要有兩個——高內存和多核大算力。聚焦愛芯的第五代NPU逯建楓系統分享了起技術方案和問題解決能力。總體而言,愛芯第五代NPU,能夠支持端到端模型在大算力芯片上的規模化推理、數據高速傳輸、transformer極致專項優化和高效部署。
逯建楓 | 愛芯元智車載事業部技術副總裁
大模型在汽車行業的發展現狀與典型應用
隨著2023年大模型技術的突破性進展,大模型投資已成為各行各業AI技術投資的重點。據2023年調研數據顯示,全球企業在生成式AI的投資規模已達193億美元,占AI總投資的10.6%。在此背景下,汽車產業對大模型的投資也在迅速增加。
據IDC中國高級市場分析師洪婉婷介紹,目前,汽車產業也已形成一套通用的大模型技術架構,包括基礎設施層、基礎通用大模型與應用平臺層。車企或供應商在運用大模型時,主要圍繞降本增效、用戶體驗升級和產品力提升三大目標。
聚焦大模型在汽車行業的典型應用,洪婉婷從智能駕駛算法開發、智能座艙、智能客服三個層面進行了分享,并分別對大模型部署方案和發展趨勢貢獻了其思考與觀點。
洪婉婷 | IDC中國高級市場分析師
長城汽車技術分享
Coffee OS是長城汽車自主研發的智能座艙系統,由操作系統、中間件、用戶界面和應用軟件等全鏈路座艙軟件組成,向下可兼容多種高算力平臺,向上可適配長城旗下各大品牌車型,具備廣適用、高效率、可成長、重安全等特點,能夠促進主動式交互人車關系升級,全方位提升用戶出行體驗。
長城汽車座艙產品總監張寶雍提到,我們把Coffee OS的產品理念總結為“極致、開放、可生長。”極致代表我們對用戶體驗的追求,美的視覺、自然的交互,流暢的性能,我們追求用戶可以在智能空間中,擁有極致的感受;開放代表我們對生態的想法,極致開放、完全打開、多快好省、造福用戶;可生長代表我們持續不斷的每天進步一點點,在AI的幫助下,原本參與度不高,現在可生長、可編輯、可創造。從傳統座艙不斷成長為新的AI智慧空間。
張寶雍提到,為了達成產品理念,我們搭建了面向用戶體驗的第三代智能空間架構——Coffee OS 3。圍繞“好看、好用、好玩、好聽、好聰明”的“五好同學”定位,張寶雍詳細展示了Coffee OS的技術優勢與產品呈現。
張寶雍 | 長城汽車 座艙產品總監
長城汽車技術分享
早期,高階自動駕駛受限于技術條件,主要應用于高速公路和高架道路。2022年,行業開始探索城市自動駕駛方案,但多為高速方案的簡單升級。而隨著特斯拉V9系統的BEV技術普及,解決了城市復雜場景下的目標感知問題,高精度地圖也向城市擴展。然而,長城汽車認為高精度地圖方案有局限性,選擇了“重感知輕地圖”的路徑。
長城汽車智駕技術專家吳國蘇州表示,在咖啡智能平臺研發初期,長城汽車便堅信只要有導航地圖覆蓋的地方,高階智駕就一定能實現。因此,我們采用了超大比例范圍的一體化感知方案,通過感知生成路口拓撲,匹配導航地圖和感知結構,從而實現城市高階自動駕駛輔助。
目前,在智駕方案層面,長城汽車已經搭建了“SEE智能駕駛AI模型”和“Coffee Pilot Ultra”技術方案。圍繞上述方案,吳國蘇州展開了詳細展示。
吳國蘇州 | 長城汽車 智駕技術專家
知行高性價比之路,全面賦能主機廠
知行科技成立于2016年12月,總部位于蘇州,公司于2023年12月在港交所上市,目前已在德國成立子公司。
據知行科技總裁蔣京芳介紹,知行科技提供全棧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目前產品迭代升級正穩步推進,同時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強云端數據生產平臺、軟件硬件在環仿真、數據序列化及數據挖掘、行泊功能算法、自研視覺感知算法、自研USS感知算法、自研3D渲染引擎、自研零拷貝共享內存中間件強打造核心能力等在內的全棧自研能力。通過與產業鏈上下游領先商業伙伴互利合作,已在吉利、極氪、長城、奇瑞、東風乘用車等客戶多款車型實現量產。
聚焦智駕 3 大趨勢——智駕“真”好用、海外“快”進鍵、駕艙“一”體化,知行科技進行了全面的探索與布局,圍繞知行科技在上述幾點的優勢和實踐,蔣京芳分享了知行科技的最新進展與經驗。
蔣京芳 | 知行科技總裁
國產EMB的發展
行業有觀點認為,EMB發展勢頭強勁,EMB上市三年內將超越EHB,引領制動系統的新潮流。蘇州坐標系聯合創始人兼CEO顏士富表示,隨著技術進步,EMB將取代1-box,成為主流制動方案。其系統更精簡、成本更優,且安全、性能、功能全面提升。
作為一家專注于純機電線控系統方案的創新型企業,蘇州坐標系成立于2024年。公司致力于高性能EMB的研發與生產,并致力于成為高性能EMB全球第1。坐標系定位于Tier0.5-1級別的供應商,其掌握線控底盤核心技術,提供軟硬結合的系統解決方案,產品涵蓋EMB、ePedal、SbW以及底盤域控制器VM等多個領域。針對坐標系核心能力、進展及創新、力估算、試驗驗證等過程的探索實踐和階段成果,顏士富展開了詳細介紹。同時針對線控制動的工業化,顏士富提到,全球第一條線控踏板線已落地蘇州坐標系,坐標系的工業化將全面領跑,為OEM首發保障有效交付。
顏士富 | 蘇州坐標系聯合創始人兼CEO
電子機械制動系統的開發與挑戰
2024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達到了41%,L2級自動駕駛的滲透率也已經達到了49%。上海同馭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衛瑋表示,在電動化和智能化的發展過程中,中國汽車已經走在了前列。但與此同時,這對于上層的功能軟件和傳統的底盤執行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一步如何提高執行器的工作效率,以更好的服務自動駕駛的高效發展?衛瑋詳細闡述了“解耦式制動系統的優勢”。
上海同馭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自2016年成立以來,始終致力于線控底盤關鍵零部件研發及產業化。目前,公司已形成并具備了線控底盤核心自研能力,成功在系統設計與集成、硬件開發、基礎軟件開發以及應用軟件及算法開發等多個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成功研發了EHB、EPB、ESC、EMB、SBW等前沿產品,并推出了底盤域控制器等創新解決方案。
衛 瑋 | 上海同馭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Smart-D:數據驅動場景化駕駛體驗升級
汽車在完成動力底盤的電動化之后,駕駛模式也越來越豐富。美行科技汽車數字化部長耿杰表示,在未來的創新中,駕駛體驗將成為智能座艙的新維度。然而當用戶想要獲取更好的駕艙體驗時,其駕駛注意力依然聚焦在駕駛操作上。駕駛模式表現出其多樣性與用戶實際需求之間的不匹配的痛點。
針對上述問題,耿杰提出,Smart-D將致力于讓汽車主動適應工況場景和用戶心情,讓車輛真正實現隨心而動。針對行駛、停車、專屬駕駛風格、駕駛場景卡片、道路工況等不同方面,耿杰系統分享了Smart-D的不同解決方案。
耿 杰 | 美行科技 汽車數字化部長
南芯科技高性能電源管理元件:為端到端自動駕駛提供強大動力
南芯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領先的模擬和嵌入式芯片設計企業之一,公司聚焦移動設備電源、通用充電管理、適配器電源管理、汽車電子四大領域,致力于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的完整解決方案。
南芯科技車載事業部車規產品線高級系統應用經理黃陸建提到,在汽車電子領域,公司布局全車電源管理,重點投入了車身域控制器、車載充電、影音娛樂與儀表盤以及ADAS等資源開發。同時黃陸建針對ADAS系統對電源芯片的需求分享了其觀察,并針對上述需求全面介紹了南芯車載電源芯片的技術優勢與產品解決方案。
黃陸建 | 南芯科技車載事業部車規產品線高級系統應用經理
全國產化智能座艙芯片解決方案
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三大趨勢驅動之下, 當前汽車內半導體含量大幅提升。深圳開陽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沈小林認為,汽車的智能化、網聯化帶來的新型器件需求主要在感知層和決策層,并直接拉動各類傳感器芯片和計算類芯片的增長。
開陽電子于2000年創立,專注于前裝汽車電子芯片領域,目前已有數十顆AEC-Q100認證芯片且批量銷售進入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吉利、奇瑞、長安、東風嵐圖、江鈴、廣汽等車廠,并通過了ISO26262 ASIL D汽車功能安全認證。
據沈小林介紹,開陽電子主要有兩大產品方向——其一以分布式域控芯片為核心,不斷深化對座艙芯片市場的挖掘與開拓,力求取得更加顯著的競爭優勢;其二針對國產中央域控芯片,設計周邊配套芯片,與行業伙伴攜手實現全國產化的智能座艙戰略藍圖。同時以上述兩大產品為基礎,開陽電子開發了不同的產品解決方案。
沈小林 | 深圳開陽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
易航智能篤行平臺J6E產品—為10至20萬價位車型量身打造的智駕方案
北京易航遠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專注于自動駕駛系統自主研發。易航智能早在2016年就拿到了首個自動駕駛Tier1量產項目,發展至今已有10萬輛整車量產經驗,積累了超5億公里駕駛數據,成為業內少有的具備感知、決策規劃控制、軟硬件開發、測試標定等全棧自研能力的自動駕駛供應商,并率先實現NOA行泊一體、城市全場景FSD等高階功能。
易航智能副總經理韓本忠介紹,易航智能產品系列包含軟件全棧自研、核心硬件自產。結合豐富的量產案例,韓本忠全面分享了“易航智能篤行平臺J6E產品”的技術特征和應用場景。
韓本忠 | 易航智能副總經理
至此,本次研討會全部議程圓滿結束。長城汽車作為中國乃至全球汽車行業內的佼佼者,始終站在技術創新的前沿,不僅在新能源技術、智能化駕駛系統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更以實際行動踐行著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為加強行業合作,除研討會外,本次“走進長城汽車技術展”還為供應商伙伴搭建了產品展示的平臺。
供應商產品展示及技術交流
“供應商產品展示及技術交流”招募了QNX黑莓、安似科技、博爾豪夫、思索技術、視晟科技等展商的積極參與(詳細展商名單附下文)。
期待通過本次活動能夠發掘更多具有前瞻視野、技術創新實力的供應商伙伴,共同探索合作新機遇,攜手長城汽車在低碳出行、智能化升級及新能源應用等多個維度開展全方位、深層次的戰略合作,共同推動汽車行業邁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展商亮點: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250198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