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南昌、九江、宜春等城市、旅游景點的街頭路邊,豎起的一根根新柱子吸引了眾多好奇的目光,這些柱子遠看像IC卡電話亭,近看像銀行取款機,實際上是電動汽車充電樁。
12月28日,來自江西省電力公司的消息,今年江西省已在11個設區市建成500根電動汽車充電樁,在宜春建成一座中型充電站,而位于南昌的我省首座大型充電站也在加緊施工中,預計春節前可投入使用。有關人士表示,目前江西已實現電動汽車充電網絡的全面覆蓋。2011年,江西省將進一步完善這一網絡,計劃再建500根充電樁,4至6座充電站。
充電網絡:大珠小珠落玉盤
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這個古老的生物命題已上升到哲學的高度。與此類似,是先有電動汽車,還是先有充電站,也挑戰著人們的智慧。如今,這個話題已沒有爭議:先有充電站,再靜候電動汽車的到來。
2010年,作為全國首批布局電動汽車充電網絡的省市,江西省已基本建成覆蓋全省11個設區市的充電網絡。據省電力公司營銷部專職占少輝介紹,省電力公司已經和11個設區市分別簽訂《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戰略合作協議》,目前,電動樁的投放主要集中在設區市主城區及旅游景點。
根據規劃,2011年,南昌、撫州、廬山、新余等地將興建一批充電站,相對于已建成的宜春充電站和即將建成的南昌充電站,這批新建的充電站將是交換式的,即電動汽車通過更換電池完成充電,更快捷,充電站投資也要增加一倍。據悉,位于南昌大學前湖校區附近的充電站已完成施工準備工作,即將開工。
據介紹,目前充電設施的投放標準主要是宣傳引導及扶持產業發展。像宜春、撫州、南昌等地,都有鋰電池、電動汽車研發等產業,而廬山等景區,也提出了基于環保的換乘電動汽車上山理念。
電動汽車:猶抱琵琶半遮面
與興建充電網絡的紅紅火火相比,電動汽車在江西卻是猶抱琵琶半遮面。
作為全國13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之一,南昌市在引進新能源汽車方面不遺余力。中博會及國慶期間,南昌市共推出首批157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上路運營,但其中沒有一輛是純電動汽車。
作為投放的主力軍之一,南昌市出租車行業計劃引入30輛純電動出租車,但由于生產企業的原因,有錢卻買不到車。面對這一窘境,南昌市政府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將這30輛純電動汽車調整為混合動力汽車。
電動公交車的推出卻受制于經費困難。據介紹,一輛純電動公交客車的價格高達200多萬元,而購買一輛普通的柴油、汽油空調公交車只要約50萬元。盡管政府規定購新能源電動汽車最高每輛可補貼60萬元,但缺口依然高達140多萬元,這中間還要考慮到運營成本。以南昌市運營了一兩個月的52輛混合動力公交車為例,在運營過程中出現了維修頻率較高、誤班情況相對較多、保養維修費用較高等難題,同時,新能源公交車易積水道路運營也存在一定危險。
基于這種現狀,南昌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示范應用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不無憂慮,直陳:如果2010年完不成國家任務,作為首批試點城市,南昌將無法面對國家有關部門的檢查。
南昌尚且如此,其他城市的電動汽車就更是待字閨中,難以出閣。
”江西造”電動汽車:此時無聲勝有聲
新能源車無疑是未來的方向,2010北京國際車展上,創紀錄地涌現出95款新能源車,其中電動車有35款。因此,當前我省面臨的電動汽車窘境,從另一方面而言,也給了我省電動汽車發展機遇。
在宜春市街頭,市民們常能看到兩輛大巴車:車頭上寫有”純電動大巴、宜春制造”字樣。這是宜春市與萍鄉安源客車制造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純電動大巴車,目前正在進行路面運行測試。
作為”亞洲鋰都”,宜春市正精心打造一條從鋰礦原料到碳酸鋰、鋰電池材料、鋰電池,再到電動汽車、充電站的產業鏈。已生產出第一個高溫錳酸鋰鋰離子電池、電動汽車最優質的 ”心臟”電動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專利的微型電動汽車已出樣車。
根據計劃,2011年宜春將投入運營一條純電動公交線路,運行6輛左右的不同公司、類型的純電動汽車,在運營中檢驗、提高技術,引導產業發展。
入選全國首批示范推廣試點城市后,南昌市也加大了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產業化進程。江鈴汽車集團、南昌大學、福瑞德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凱馬百路佳客車有限公司等企業、高校均取得初步成果,兩年來,南昌共有5個新能源汽車產品納入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其中僅江鈴集團就有4個。
而其他城市也不甘落后,撫州引入了一個投資超10億元的電動汽車產業項目,新余也加大招商引資力量,想在電動汽車產業上分一杯羹。
有關人士表示,依托宜春的資源優勢,江西省電動汽車在未來將大有可為。而當前充電網絡的布局,能夠助推這一產業的興旺、發展。
(編輯/李艷嬌)
來源:江西日報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272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