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的CES北館有一個場地幾乎全是和汽車相關的,要不是沒有美女車模,還以為來到了什么車展。除了各個汽車廠商來宣傳他們的高科技外,還有不少第三方改裝品牌,當然,目前改裝的包括了動力、外觀以及視聽改裝,暫時還沒有看到弄汽車智能改裝的。
汽車未來的智能化、電動化和網絡化是必然的趨勢,2014的CES上,福特、奧迪等廠商在智能化方面的發展大多集中在自動駕駛。如果只是在技術層面上看,他們都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離實際應用也許只有一步之遙。但是,所有國家的交通法規,道路規劃等政策人文方面,都還沒有為自動駕駛做好準備,自動駕駛的技術離實際投產的時間,依然還是比較遙遠。
很可惜,特斯拉沒有來參加這一屆的CES,要不是松下作為他家的電池供應商在展臺上陳列了一輛,就完全看不到特斯拉的影子了。于是,寶馬I3出盡了風頭,作為一款新的全點動力汽車,不但在展館外安排了試駕,展廳里也到處可以看到他的影子。雖然I3在智能應用和網絡應用上并沒有多少建樹,但成功的營銷讓他成為CES的小明星。
至于汽車網絡化,和習慣所說的車聯網有所不同。車聯網承載著巨大的概念榮耀,但落到實處卻實在乏善可陳。在基礎層面,高通、華為這些巨頭都紛紛為車聯網準備了大量的芯片、模塊乃至一攬子解決方案。終端方面,CES上不乏各種平板、屏幕都往車里亂插。但是汽車聯網之后,呈現在駕駛者,在乘客面前的東西到底是什么,卻沒有一個能夠給出好的答卷。
在汽車廠商正在往智能化、電動化和網絡化發展的時候,汽車后市場又能有什么機會?這也許可以成為一個新的熱點。互聯網和可穿戴設備結合已經引爆很多新想法,雖然還沒有出來什么革命性的產品,但是在應用場景的設計上,已經逐步走向成熟。相比之下,互聯網和汽車的結合,其商業模式會更加清晰。
當然,后市場的機會,并非指因為汽車智能化之后就容易出故障,容易黑屏之類的問題。而是智能化和網絡化之后,對售后汽車的服務不再是后知后覺的事情,而是能夠時刻隨車而跟進、追蹤,這是挺好玩的變化。其實,這個領域現在已經有不少互聯網界的資深玩家在進行深度關注和投入了。
當然,在可見的未來,汽車網絡化依然會嚴重依賴于手機。其實對私家車而言,車聯網是個空概念。而汽車網絡化在一段時間內,還是以汽車內部數據通過手機網絡環境進行互聯網操作的生態,當然,這包括了往汽車里塞一張數據卡的方式,這樣比較不費電。
至于以自帶移動基站等方式讓公共交通增加WIFI功能,這確實是車聯網,但和汽車網絡化是兩個概念。車聯網可以是汽車提供了網絡環境,但汽車的網絡化,則更注重對車主的增值服務,以及對汽車相關數據的互聯網處理。比如和行駛路徑相關的興趣點、社交等,比如和汽車后市場相關的保養維護救援等,很多以往只能等待車主主動進行聯絡或者落實的事情,在汽車網絡化的時代,會給車主帶來很多便利和服務。
當然,在更嚴格的車聯網概念里,其實是汽車智能化成熟之后才有的愿景,比如包括了和道路、環境的汽車自主行為,以及車群體的相關大數據分析等,這些更加遙遠。
汽車的智能化和動力多樣化這些方面也許很難有創業者什么空間,但是在網絡化的這個演進路徑上,應該還是存在著不少有價值的節點,值得觀察。
來源:CarCAV.com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2820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