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北京市經信委先后公布6家企業共計7款產品入圍《北京市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生產企業及目錄》(下稱“目錄”)一個月之際,作者走訪新能源汽車市場發現,在當前北京市購買電動車近乎無需搖號的情況下,消費者要購買電動汽車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7款產品中,目前除了比亞迪e6能夠實現即時提現車外,消費者購買北汽E150EV、江淮和悅iEV、上汽榮威E50則需要先交1000-10000元不等的定金,1-3個月后提車。而北京牌C70GB、比亞迪騰勢、華晨寶馬之諾1E則還未上市,市場尚無車可售。
有牌無車
2月26日,北京新能源汽車首次搖號,額定指標為1666個,通過審核的1428個申請人全部中標。相比而言,普通燃油車的中標率只有110∶1。對拿到牌號指標的人而言,考慮到了車價高、充電設施不完善、續航里程短等問題,卻未曾想到“去哪里買車”也成了一個大問題。
在6家入圍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中,比亞迪無疑是應對市場最為迅速的。在獲準進入北京市場15天后,比亞迪新能源汽車e6于3月12日正式在北京上市,包括北方瑞嘉、北方華鵬、環耀汽車在內的5家授權經銷商可以接受預訂。3月底,比亞迪就實現了即買即提?!澳壳?,我個人已經賣出了6輛e6,我們店已經有200多組人員想要訂購和預約試駕?!北葋喌?S店內宋姓銷售顧問告訴作者。
不過即便是反應最快的比亞迪,也花了近一個月的應對時間。而其它企業和入圍產品對市場的反應則顯得遜色得多。
北京主場的北汽從2月26日開始接受預訂,不過只限于E150EV,北京牌C70GB還未上市。“現在只有E150 一款車上市,交1000塊錢定金,一個月之內能夠提車?!痹诒逼?S店,一位銷售顧問介紹,該店已經接受預訂30多輛車,需要車主有固定的停車位,幫助車主免費安裝充電樁,“短期內,我們還是會先接受訂單,才跟廠家提車?!?
想要買江淮和悅iEV的人則要等得更久。在江淮汽車4S店,一位張姓銷售顧問告訴作者:“和悅iEV在北京還沒有上市,廠家現在已經開始生產,但是還沒有到北京,估計6月底上市。”該銷售顧問介紹,“現在有100多人有意向購車?!敝劣诔潆姌栋惭b,則需要車主另外繳納700元安裝費用。
與江淮和悅iEV一樣,想要在北京市場購買上汽榮威E50消費者也需等到6月份才能提到車。作者從榮威4S店獲悉,現在預訂榮威E50需要先交定金5000-10000元,6月份在北京上市后才能提到車。該店目前只接到了10個人繳納的預購定金,并且該店不提供充電樁安裝服務。
“有雞無蛋”
相比比亞迪、江淮、上汽榮威對北京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應對,騰勢、華晨寶馬則表現得更為謹慎。
比亞迪騰勢、華晨寶馬之諾1E車型還未正式上市就已經進入了北京市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膀v勢將在北京車展期間宣布價格,同時接受預訂。在北京車展之前,騰勢車型沒有亮相,不會有銷售的安排?!彬v勢市場部經理胡曉慶表示。
已經于去年11月推出國內首款高檔電動SAV之諾的華晨寶馬,對北京新能源私人消費市場的反應則更為冷靜?!澳壳盀橹?,之諾還沒有對外零售的計劃。”華晨寶馬公關部相關負責人告訴作者。
一直以來,之諾1E采取租賃的方式面對終端用戶,并在北京三里屯SOHO建立了首家品牌展廳,采取電動車租賃商業模式。華晨寶馬認為,從消費者角度出發,租賃對消費者決策最簡單,風險也是最低的。這不但可以吸引更多客戶,還會吸引更多的人來嘗試和了解電動車,也達到了之諾品牌推廣的目的。
據了解,之諾根據品牌定位、產品內涵、市場及當地政府的相關政策,在租賃業務開始時正式公布租賃方案和相應價格,初步估計月租賃價格在8000-10000元的區間。車輛的租金包括車輛投保、定期檢查保養、車輛保修、道路救援、備用車輛和車輛上牌等等。
不得不提的還有長安汽車。長安汽車是入圍北京市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生產企業及產品目錄中,唯一沒有產品入選的企業。對此,長安汽車內部人士解釋,長安汽車E30的研發和制造不比比亞迪e6晚,目前新一代的電動車產品正在更新換代中,所以沒有出現在目錄中。
對于北京市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出現的上述種種狀況,汽車行業分析師封士明表示:“先搶占政治資源,這是現實所迫??偛荒芟劝训觊_起來、把產能提上來再賭政策支持吧?”
有政無策
“政策的不確定性是導致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汽車分析師張志勇認為。
比亞迪內部人士也曾向作者透露新能源汽車推廣的無奈,“大家都不知道地方政府的保護政策什么時候放開,企業不敢投入太多?!?
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上,政策風險因素影響尤為明顯。僅以此次北京市放開新能源汽車市場為例,新能源汽車搖號的實施與北京市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目錄”的發布之間,留給企業應對的時間實在不太少。首批“目錄”于2月25日公布;翌日,北京市新能源汽車首次搖號結果公布;3月11日,新能源小客車新增5款車型進入“目錄”。企業在面對政策發布時顯得措手不及。
一個明顯的問題在于,即便是在北京,新能源汽車銷售還遠沒有形成規模,難以支撐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的投入。公開資料顯示,北京市今年新能源車的指標數量為2萬個,按照分配比例,個人和單位(包括營運車)各占50%。這意味著6家企業 7款車型將分享這2萬個指標。能否支撐企業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投入,還是一個巨大的問號。
就在公布目錄的同時,北京市還引入了新能源汽車退出機制。汽車生產企業如果單一年度在京新能源小客車銷售量低于一定規模(2014年為500輛、2015年1000輛),下一年度就要退出“目錄”。單一車型累計總銷量500輛以下,在正常運行過程中累計發生2起非人為安全事故,或單一車型累計總銷量500輛(含)以上有超過1%(含)產品發生非人為安全事故,企業視情況整改,拒不整改,將退出。
對企業而言,這無疑是一個無形的壓力?!皬钠髽I角度講,對新能源汽車的投入,最終是要獲得銷量。如果企業投入了,但是政策沒有松動或者市場沒有啟動,它的投入就是巨大的浪費。”張志勇表示。
更甚的是,政策的隱患仍然沒有消除。2013年11月,國家財政部、科技部等四部委相繼公布了40個城市或區域,涉及包括直轄市、省會城市、地級市、縣級市在內的80多個城市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至今數月過去,只有北京和上海公布了具體的目錄和相關補貼政策。
來源:華夏時報
作者:丁玲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3045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