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10年,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新興產業,寫進了今年合肥市人代會的”1號議案”中。
作者昨晚獲悉,截至13日20:00,合肥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收到代表團提出的建議一件、代表10人以上聯名提出的建議67件。
”1號議案”由”關于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發展的議案”、”關于培育與發展合肥戰略新興產業的議案”、”關于進一步加快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議案”、”關于‘十二五’期間在合肥建設20個新能源電動汽車6S服務站的議案”等4件議案合并為一案。
新能源汽車年產10萬輛
◎議案領銜人:嚴剛等10名代表
◎所在代表團:包河區
目標
”十二五”期間,以江汽為核心,整合全球資源建立起較為完整的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新能源汽車整車實現年累計產銷量達到10萬輛的能力水平,整體業態能力水平繼續保持國內一流、行業領先的地位。
建議
堅持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路線,形成年產10萬輛整車、10億安時動力電池,及電機、控制器、電空調、電轉向、電助力和電動儀表的配套能力。政府要明確促進和扶持的具體政策。
同時,積極探索適合合肥市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商業模式。實踐整車租賃、電池租賃的商業模式;前1萬個充電樁列為合肥市基礎公共設施加速建設;加大合肥市財政對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力度,爭取省財政對私人購買的補貼等。
公交車十年后以新能源為主
◎議案領銜人:李縝等15名代表
◎所在代表團:瑤海區
現狀
據國際能源機構最新預測,按中國剩余可采儲量和能源消費量來看,石油還可開采13年,天然氣為40年,煤炭為60年,均早于全球速度。合肥已具備形成新能源產業生產研發基地的條件。
建議
在政府工程中更多的使用新能源,充分利用風光鋰電路燈,運用集合太陽能亮化樓宇等;抓住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的有利時機,打造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基地。
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加強高端人才培養和引進,加快人才隊伍建設。同時,政府有序發展新能源汽車,堅持以城市交通需求為重點,積極優先發展綠色公交。未來5~10年,合肥市基本實現以新能源汽車為主的城市公交系統,推動城市交通環境改善。
今年增300輛電動公交車
◎議案領銜人:李縝等15名代表
◎所在代表團:瑤海區
現狀
目前,合肥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走在了全國試點城市的前列,特別是合肥18路純電動公交線示范運營已近一年,運行情況一直良好。 2010年又推出了150輛純電動公交大巴和585輛純電動轎車。
建議
明確省、市兩級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標準,并可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稅收部分用來補貼;進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 2010年合肥市下達了150輛公交大巴指標,建議2011年至少給予300輛的指標。
同時,希望省政府支持并迅速在省內其他城市推廣電動公交。另建議政府推出行政措施,在政府公務車、環衛車、工程車等方面,推廣使用純電動車。
建議政府精心規劃,除大力發展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外,另以新能源汽車為核心,打造合肥新能源兩千億產業圈;依托國家電網,加快電動車充電站的規劃和布局,加快合肥等城市純電動車充電站的建設等。
電動車6S服務站五年內建20個
◎議案領銜人:李縝等15名代表
◎所在代表團:瑤海區
目標
在2012年底前,國軒高科可聯合安凱國軒科技公司及江淮汽車、昌河汽車等整車企業,在合肥市建立4個新能源電動汽車6S服務站,并確保實現以下目標:新能源電動汽車6S服務站有別于傳統的汽車4S店,將設立汽車銷售中心、租賃金融中心、充電服務中心、物流中心、遠程信息采集中心、維保中心、電池回收中心。
建議
建議合肥市政府成立專門的機構來協調和組織;20個6S服務基地建設在”十二五”期間分5年建設,每年建設4個。
今年,率先在濱湖新區金融服務中心附近,經開區大學城內,新站區國際汽車城附近,高新區望江西路上分別規劃設立共4個6S服務站,作為6S服務基地建設的試驗點。
(編輯/李驕)
來源:安徽商報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312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