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電動網】(作者 邱鍇俊)一幅中德電動汽車和諧共處的美好景象:之諾1E、奧迪A3 etron、北汽E150EV、寶馬i3、比戴騰勢、大眾e-up、長安逸動EV和Smart EV八輛電動車停成一線。更特別的是,他們都連接了相同的充電樁進行充電。
中德八款電動車并肩停靠,一起充電。
為這些電動車接通電力、注入能量的是德國總理默克爾和中國工信部部長苗圩。7月8日上午,清華大學主樓門前,中德電動汽車充電項目發布儀式在此舉行。默克爾和苗圩到場參加儀式,分別就電動汽車中德合作發表了看法,最后聯手拉下開關,為上述八輛電動汽車打開了充電開關。
默克爾與苗圩共同啟動充電開關。
戴姆勒大中華區CEO唐仕凱、寶馬中華區總裁安格、華晨寶馬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康思遠、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鄭剛以及騰勢品牌CEO廉玉波等在旁見證。
中德汽車界大佬在旁見證。
這是中德雙方在電動汽車領域緊密合作成果的又一次完美展現。德國產入華電動汽車已經與中國交流標準兼容,此外雙方將就直流標準進行討論,尋求兼容之道。
力促充電標準統一
中德在電動汽車產品領域的合作成果顯著。在上述八輛電動汽車中,之諾1E電動汽車由中德合資的華晨寶馬自主研發,結合了中方的電池和優良制造工藝以及德方的電機、電控技術。同時亮相的騰勢電動汽車也是中德合作生產電動汽車的代表之一。
但隨著雙方的合作進入深水區,一些更為復雜的問題對雙方的合作提出了挑戰。充電標準的兼容就是其中之一。在發布儀式上,默克爾在演講中表示,雙方共同推進電動汽車的發展,意味著雙方需要聯手解決如何給電動汽車充電、如何統一充電標準等問題。
緊隨發布活動舉辦了中德電動汽車充電項目研討會,充電標準成為中德雙方論及的高頻詞。在論壇上,多位德方代表都表示,中德兩國專家的緊密合作在國際標準制定機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標準和行業規則應該全球統一,而中德應當帶頭合作。
據德國電動汽車充電平臺負責人介紹,歐洲已經達成協議進行“聯合充電系統”(Combined Charging System,CCS)的推廣工作,該系統能夠兼容直流和交流充電方式。一位參與中國電動汽車充電標準起草的人士告訴作者,德方一直希望中國也采納直流和交流兼容的模式。該模式下,車主無需辨別直流和交流口,車輛也能降低一定的成本。
但是國家電網公司營銷部副主任沈建新在研討會上表示,無論快充、慢充中國都有國家標準,國網充換電設施建設時都是遵循國家標準。“國內的慢充中國的標準與歐洲的標準是一致的,但是快充不一致,但也還在跟車企一起磋商。至少國內的企業,無論快充慢充,已經基本上按國家標準走。國外的企業,正與寶馬、奔馳等企業溝通。所謂的溝通就是指是進入中國市場的企業,盡可能與中國的標準一致。”
國家電網公司營銷部副主任沈建新
充電項目下一步:半公共設施
中德電動汽車充電項目于2013年6月正式啟動,是中德電動汽車戰略伙伴關系框架下的聯合研究項目。參與該項目的汽車品牌共有9個,包括奧迪、北汽、寶馬、華晨、長安、戴姆勒、騰勢、大眾汽車和之諾。此外,還有數家知名機構參與其中。
中國電動汽車私人用戶是該項目實施的目標人群。項目執行過程中,行業專家,地產商和電力公司共同參與,為政府主管部門制定更為安全、便捷和經濟的私人及公共充電設施標準提供合理化建議。隨著7月北京地區電動汽車陸續交付充電項目所甄選的私人用戶使用,以及私人充電設施的安裝,該充電項目先期工作正式進入實施階段。隨著項目的進行,研究人員認為半公共充電設施將是項目下一個階段的重點。
今年10月雙方還將在柏林進行第三輪中德政府經濟磋商,電動車的合作仍是主要問題。中德能否在電動汽車充電標準合作上更進一步,還看10月。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邱鍇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3280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