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一個是新能源汽車近幾年發展現狀,發展規劃也存在著一些距離,第二個通過詳細的分析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充滿著希望,第三個就是新能源汽車政策促進了我們新能源汽車發展,對政策提出了一些改進的方向,國務院發展新的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產業結構,產業布局,產業組織等問題,研究促進產業結構優化投資結構和投資政策,直接參與改革方案的制定和相關規劃的起草也承擔著國務院交代一些重大專項研究,下面我們有請國務院發展中心產業研究部主任王曉明主任,請王主任給我們做精彩的報告。
國務院發展中心產業研究部主任王曉明
王曉明:尊敬的國寶主任,還有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來自國務院發展中心產業部,我們每年和汽車協會合作。我這個發言的題目第三次汽車產業發展需要新思維,新路徑是我們2014年研究的一個主要內容,我們把這個研究的一些認識和在座各位領導和大家進行交流,其實我們的研究和今天發言主要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第三次工業革命對全球制造業的影響,因為汽車產業我們認為是制造業的一個代表性的,一個標志性的產品,在第三次工業革命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也認為汽車產業是一個第三次工業革命先導性的產業,所以我們把它作為一個專門的一個研究,然后就是汽車產業我們認為在第三次工業革命,或者是現在新經濟形態這樣一個背景下,未來將出現革命性的,顛覆性的變化,作為一個展望或者是趨勢性的研究我們要提前對這個變化是要有一個認識,同時要未雨綢繆進行準備,最后落腳就是我們要在戰略規劃或者政策制定上我們要回應這種挑戰,要新的思維,新的路徑,這是我發言主要內容。
從第一個方面來看,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提出應該還是從美國,從歐洲,不同的學者美國主要還是(普京)先生他是從能源和互聯網技術和再生能源一個結合帶來了這種能源基礎設施,能源方式的變化,他是催生了第三次工業革命,他提出來就是五大支柱,包括能源的本身,比如說傳統的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以及新能源技術的轉變,第二個支柱就是能源的生產方式,包括傳統大規模生產,大規模利用,像這種新能源的發展。第三個就是產業能源的方式,第四個是能源分享形式,最后是能源比如說燃料電池交通和能源相互協調發展這樣一個支柱,這是普京先生提出來的支撐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五大支柱。
從制造業來看,因為它涉及到制造業并不多,從歐洲提出來目前正在經歷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核心還是一個數字化和智能化一個制造,現在已經是比較熱門的,3D打印,工業機器人,文化工廠這些實際上概念提出來已經越來越清晰化,另外在這種工廠,就是示范性的工廠,我們知道西門子已經在我們中國成都建立了這樣的工廠,包括沈陽正在進行這樣一個工廠設計和建設,此外圍繞這樣的一個生產方式的變化,就是新的軟件,工業設計,網絡等等這些都是在一個快速發展的一個過程里面,他的一個核心的概念就是大規模生產方式將終結,而是向網絡化的定制化這種生產方式進行過渡,作為一個中間的形態,汽車就是可以出現大規模定制化的生產方式,比如說德國大眾汽車正在實施這種模塊化生產,從講了一下第三次工業革命這樣一個概念來源到實際當中一些實踐,我們這個研究認為呢,第三次工業革命呢還是一次信息技術的一個革命,或者說信息網絡化一個深度的應用,其實我們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個技術已經是隨著計算機互聯網快速的發展,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紀初互聯網的破滅,實際上是新技術走過了一個循環,但是我們認為實際上這種新興技術標志性的比如說摩爾定律這種芯片制造技術,18個月成本降低一倍,功能提高一倍,這樣一個定律現在仍然有效,它是一個指數性的在增長,對相關的行業,社會應用的領域線性的增長它是一個非常巨大推動作用,這樣一個推動作用現在仍然有效,特別是借助與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這樣一個推動作用,是得到了進一步的放大,然后又和制造技術,和能源技術,包括和生物技術材料技術這樣一個相互的融合和滲透,協同發展,這樣就是對于產業,對于實體經濟,對于交通城市等等這些影響,還在產生可能是更大的影響和推動作用。這是我們對第三次工業革命他的一個根本的供應源的認識。美國的麥肯錫公司對技術未來進入到實用化的技術進行了篩選和分析,包括我們的移動互聯技術,包括云計算,包括互聯網,大數據,也包括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電動汽車技術,包括也提到了能源技術和新能源的技術,這些技術在新經濟形態,或者是在未來也是投資或者是傳統產業發展的一個方向。它需要的這種投資規模會帶來這種萬億或者幾十萬億的規模,這種相對于傳統的工業制造業,就是我們新經濟形態這種革命性的技術和帶來革命性產業變化,新經濟形態已經呼之欲出。具體落實到制造業,我們認為它會帶來制造方式的變化,產業分工方式的變化,制造的方式的變化是提到了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的制造,這是已經現在得到應用了,特別是智能化工業機器人在工廠里面,由一些比較少數的一些產業,我們原來應用最多還是一些高端加工技術,包括汽車產業,現在已經向更多的產業去擴散,產業分工方式的變化,這個主要還是指這種分工協作,大規模生產,像定制化或者是大規模定制方式發生變化。產業總值還是指企業內部,企業之間以及企業形態的變化,我們認為未來的企業向兩級分化趨勢發展,大的越大,小的越來越發展像專精特,和大企業相互協作產業形態來發展,特別是借助互聯網的電商和新經濟模式對于這種產業分工方式和企業形態的影響,也會越來越顯著。
然后基于這樣一些認識呢?國外就是包括國內,對這種支撐,第三次工業革命發展一些資源現在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特別是知識性的要素的爭奪也會更加激烈,這個主要包括從制造業來看,就是一些工業軟件,數據,工業化國家越來越高,而且投資實際上在美國我們看到這個圖,美國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他的這種高級要素,無形要素投資已經超過了他的固定資產要素,就是包括像工廠,像裝備這些要素的投資,然后是向歐洲,歐盟的很多國家,也差不多在同一時間進入到一個這種知識性要素,投資加快發展這樣一個階段,那么我們過去的十年工業化,主要還是一個重大工業特征,投資主要領域還是工廠的裝備,生產能力,還是在集中在硬件投資上,這樣形成和發達國家是要素結構的這種產品,那么未來這種服務貿易,特別是這種和知識性的要素相關的這種貿易可能會快速增長,就是對于實物產品的貿易起到了一個替代的作用。
那么回到汽車,汽車我開始也提到了,就是汽車產業我們認為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一個先導性的產品,這不僅僅體現在我們國家已經把它列到新能源汽車戰略新興產業之一,其他六個戰略新興產業是一個行業的,他有很多門類,門類下面還有很多戲分的,比如說我們節能新能源汽車是把汽車作為一個獨立的產業列到里面,就是他實際上是凸顯了他在戰略性新能源產業。前面提到了麥肯錫,提到了很多新能源技術,包括互聯網,實際上我們現在車聯網的概念,包括移動互聯和汽車相關的等等自動駕駛技術,這些都是和我們這個汽車相關的。另外就是從汽車的產品的概念,生產方式,商業模式,這三個汽車方面關鍵的這個界定的一個方面,就是我們看可能都會發生一些變化,從產品方面來看,我們新能源汽車,汽車電動化,然后包括汽車的智能化,網絡化,以及汽車的輕量化,這些都會在汽車未來產品設計,產品的概念和形態上面都會發生變化,另外制造方式剛才已經提到了一種單一產業的技術,不同材料合成制造這樣的技術,包括大規模生產,像大規模定制甚至以后再發展成定制化這樣一個制造的技術,在未來都會得到應用,商業模式上我們今年提出來車聯網這種加快發展開始推動它的應用,這個也是進入到了一個起步期,這些技術產品制造方式和商業模式綜合變化我們認為會帶來汽車產業未來發生一種革命性的變化,或者說他這種變化也放在汽車身上他是一個先導性的產業,會從一個傳統產業的形態進入到一個新經濟或者是新產業這樣一個形態,這是我們的一個認識。這里面具體來說還是支撐這樣一個觀點,我們認為這種征兆已經出現了,包括3D打印技術,工業機器人等等。在工業應用中,工業機器人是在汽車產業上體現最充分的,然后就是數字化模塊化技術,德國大眾的模塊化生產就是在最后組裝線上由兩萬多個降低到兩千多個,大大提高了組裝的效率,同時降低了等等成本,并且給消費者更多的這種選擇。另外就是智能化或者車聯網我們去年在美國開了一個電子產品的大會,但是就是可能有三分之一的展臺展示了我們汽車的產品,像谷歌,蘋果都紛紛提出來,基于車載信息系統這樣的一個信息化和汽車的產業整合的方案,這些其實都是包括谷歌無人駕駛技術快速推進,都反映了這樣一個趨勢。就是基于這樣的分析呢我們認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主要是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隨著網絡信息新能源和新材料技術的應用,汽車的產業,邊界正在模糊,產業融合發展成為一個主要的趨勢。
第二個方式就是隨著越來越非傳統汽車企業進入汽車行業,汽車產業發展主導性的力量將有所改變。張主任剛才提到了特斯拉,他自身帶有更多還是信息的東西,而不是汽車的信息,但是作為一個業外的參與者加入到汽車行業,確實對汽車產業產生了效應,注入了更多發展的一種新的要素和新的活力,最后雖然商業模式創新和價值鏈新的汽車運營商可能會出現,汽車制造和汽車服務方面的關系也會有所調整,這個我就不展開說了,這個方面展開說的話對汽車的應用,到汽車社會帶來了變化更大。
最后就是在說一下第三次工業革命對于汽車后發國家來說,帶來的不僅僅是挑戰,也是機遇,實際上也是打開了一次成功趕超機會的窗口,我們認為就是之前在新能源汽車我們提到了彎道超車,但是對于節能新能源汽車的認識我個人認為還是從汽車產業這樣一個傳統的思維傳統的視角來認識,而不是從新的革命性的技術,新的產業形態,新的經濟形態來認識,如果從這樣一個視角來認識的話,我們可能會提出新的戰略新的對策,進而對于彎道超車的認識,這種策略的制定會有一些新的挑戰最后我想我們國家在汽車產業這一塊兒作為無論是產業整合或者是商業模式創新,技術的創新,已經具備了這樣一個基礎,因為我們有很大的產業規模在這塊兒,同時我們信息化的包括互聯網包括三大,阿里巴巴,騰訊這些已經形成了全球性的優勢,這種新產業和傳統產業相互融合在我們國家具備了這樣一個基礎,最后落腳就是戰略制定,產業政策和體制機制的戰略改革,特別是在產業政策今年是做產業政策的修訂工作,我想怎么樣來解決,讓中國汽車產業產生中國的特斯拉,中國特斯拉能夠進入中國的產業的發展,同時這種方式我想可能是兩種,一種還是從行業管理體制上降低這樣一些成本,另外一種就是我們正在探討混合所有制,就是汽車產業國企,最近像中石化正在制定方案,像百度或者是阿里巴巴這樣一些企業,我們不光是有非傳統的企業,我們同時又非傳統經濟和傳統經濟的混合,或者是共同發展,這是我們一些研究的初步的結論,應該是一個展望式的,還是有待于進一步的證實,謝謝!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3497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