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客車企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開發取得不小成績,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熱在制造端,卻冷在應用端。大部分公交公司對使用節能與新能源客車不僅不積極,有的還有反感情緒。在實現規模運營的城市,公交企業往往被推著走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運營道路,節能與新能源客車的示范推廣面臨剃頭挑子一頭熱的窘境。
據統計,2010年,我國銷售的混合動力和純電動客車占客車銷售總量的比例很低,成績與之前的規劃相去甚遠。
值得注意的是,節能與新能源客車的采購方——————公交公司往往游離于節能與新能源客車采購之外。作者發現,很多時候,公交企業對節能與新能源客車運營規劃一無所知,何時推廣、推廣多少輛、推廣哪種品牌等基本情況,都要接到上級通知后才知道。
買車和公交企業無關,公交企業卻要為買車付錢。雖然政府對購買節能與新能源車有補貼,但增加的運營和維修費用卻要公交企業承擔。此外,節能與新能源示范運營車還要占用公交企業正常的車輛更新指標,公交企業要承擔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帶來的各種風險。甜頭沒有多少,還可能因此背上包袱,公交企業當然沒有推廣節能與新能源客車的積極性。
眾人拾柴火焰高,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需要行政部門的積極支持,但支持者不能反客為主、越俎代庖。
示范運營的目的是獲得市場認可,但首先要公交企業認可、購買。因此,政策應該只起推動和催化的輔助作用,公交企業才是采購的真正主體。是否采購、采購什么車應該由公交企業自行決定。否則,示范運營的攤子鋪得再大,發展速度再快,補貼一撤,示范運營的成果就可能前功盡棄。
(編輯/李艷嬌)
來源:中國汽車報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363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