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比尼迪克森·艾文于2014年作為合伙人加入AndreeSSEn Horowitz。曾在媒體和科技領域從事分析、戰略分析工作長達15年。并參與twitter,Airbnb等投資。【2016未來汽車開發者計劃,點擊報名】
在未來的幾十年中,我們已經非常熟悉的汽車將會迎來天翻地覆的變化。首先,電力將會成為汽車驅動的主要方式;其次,汽車上將會使用更多的軟件,這意味著我們平日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將會擁有更多的功能。
事實上,汽車制造產業也將會迎來巨大的變化。過往的經驗顯示,當一個行業出現天翻地覆的變化的時候,隨之而來的,將會是各個方面的變化,例如這個行業的主要選手;進而,新的競爭者將會進一步加快這個產業的變化速度。
電力新能源將會改變汽車制造業
首先,從汽油燃料向電力驅動的轉變,將會大大的減少汽車內部機械部件的復雜性。未來的汽車或將不再需要傳統的動力傳送設備和內燃機,這意味著汽車內部的部件將會大大減少。這或許將會改變汽車設計和制造業的格局,老牌汽車制造廠商的優勢將會消失,從而導致汽車制造技術以及從業者內部的變化。就像機電計算機和老實攝影機被軟件所取代一樣,汽車上的齒輪箱以及高級跑車動力傳輸設備也會被軟件所取代。
在過去15年間,手機產業經歷了巨大的改變。這種改變的關鍵在于,15年前如果你想要制造手機,你必須對于蜂窩技術有著非常深刻的理解;而如今,這種理解已經完全不需要了,你可以直接從供應商那里購買商品元件。個人電腦產業也經歷了同樣的改變:最早生產電腦的人必須懂得如何生產處理器,而現在他們可以直接購買各種元件模塊。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蘋果和三星這兩個智能手機巨頭,他們會自己開發精密的手機芯片;而中國的智能手機廠商基本都是從聯發科等供應商那里購買芯片。同時,智能手機產業的生產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此前廠商都是自主生產,而如今大多數廠商都選擇了外包制造商。這些變化意味著另一個事情:進入手機制造行業的門檻已經大大降低,手機制造商所需要的知識產權越來越少,所需要的資本也越來越低。
而如今的汽車制造業也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這個行業也出現了許多外包生產商、模塊系統以及元件。然而,向電力能源的改變也許將會讓汽車制造業迎來更加深遠的變革。如今的智能手機行業出現了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那就是許多品牌的手機都將生產外包給深圳的制造商,然后在硬件設備里灌入自家的軟件,然后自己處理營銷和銷售工作。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夠明顯的降低進入這個行業所需的資本,小米可以說就是其中做的最好的一家企業。相比于智能手機,汽車這種大型機械設備也許更難采納這種完全外包的生產模式,但是這并非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分享經濟或將改變銷售和汽車配置
第二,座駕分享經濟的崛起也將會給汽車產業帶來改變,很多消費者將會開始考慮自己是否真的有購車的需要,汽車的消費主體也將會改變,從而導致汽車配置的改變。也許分享經濟并不會在全世界所有地方普及開,當各種打車和租車軟件之間的價格戰平息、給用戶和司機的高額補貼消失之后,這種新型的服務將會逐漸平靜下來,用戶也將會趨于理智。
當用戶平靜下來之后,每個城市的汽車分享經濟將會迎來冷靜期,而對于不同城市來說,這個冷靜的程度也不盡相同。因此,每個城市的汽車銷售情況受分享經濟所帶來的沖擊也將不盡相同,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分享經濟必然將會影響到汽車的銷售情況。許多消費者將會用打車或是租車服務代替自己購買汽車。
如果這種情況真的發生了,汽車行業將會出現什么樣的變化?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個人買車的情況減少,汽車將會越來越多的賣給租車企業。賣給租車企業的汽車,就像商用電腦一樣,企業不會花大價錢購買頂級配置的計算機,只要能夠讓員工完成工作的配置就好。同樣,當租車公司購買用于租賃的汽車時,他們也不會購買頂配汽車。
如今,已經有很多汽車生產廠商看準了租賃汽車這個市場,他們會專門生產用于租賃的汽車型號。數據顯示,在美國每年的汽車總產量中,這種專門為汽車租賃市場而生產的汽車,占據了總產量的15%。這些車沒有炫酷的外表,也沒有高級的功能。這對于Tesla等高級汽車生產商來說是一個挑戰。如果消費者不再購買汽車,而是轉向按需租賃市場,那么汽車有沒有自動感應把手或是全景天窗,都將變得不再重要。
[page]
自動無人駕駛汽車將普及
第三,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自動無人駕駛汽車將會普及開來,它對我們的影響將會極大,這種影響并不僅限于減少交通事故而已。它將會有可能大大改變當前的汽車分享市場、也有可能改變汽車的消費者類型,以及人們購買汽車的原因。
如果以后人們打車的時候,來接他們的是一輛沒有司機的無人駕駛汽車,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運營成本的降低。打車服務企業不再需要付費給司機,而且減少了交通事故的發生,同時降低了保險費用。更重要的是,無人駕駛汽車可以提高按需打車服務的供應能力。
如今的按需打車服務企業最害怕的是什么?那就是用戶想用車,但是卻沒有空閑車輛,因為車主當前正在上班或是忙其他的事情,沒法提供服務。而無人駕駛汽車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不需要司機,汽車自己就能過去接用戶。
因此,在未來的時候,如果當你離開車的時候,你的車可以自己出去“賺外快”,而不是在原地等待,那么市中心的停車場或許將會消失。以后停車不再是一件讓你頭疼的事情。試想一下,未來你不再需要擔心停車,而且用車成本將會大大降低(你的車可以在空閑的時候幫你賺錢),那么日后還會有多少人需要公交、地鐵等公共運輸呢?人們出行的時間是否也將會改變(以前因為怕找不到車位而不敢白天去市中心)?未來,當你的車把你送到目的地之后,你可以放心的離開,讓車自己通過軟件去幫你賺錢。可以預想,汽車的自主駕駛屬性越高,它對分享經濟的貢獻就越高。
當然,這個預想除了自動駕駛汽車本身之外,還取決于其他一些關鍵因素,例如城市道路的發展。如果不能解決城市擁堵的問題,那么無論汽車變得多智能也無法發揮最大潛力。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未來的交通將會經歷三個階段:
? 只有一輛無人駕駛汽車上路,并且不會撞上任何東西——這正是目前無人汽車所正在經歷的階段。
? 大部分或是所有汽車都為無人駕駛車輛,道路經過特殊優化。
? 無人駕駛汽車大規模進入按需打車市場,你可以清楚的看到汽車當前的位置,或者17個小時34分鐘之后將會在哪里。
在所有這些階段中,第二和第三階段相比于Tesla等汽車企業,它們更適合谷歌或是Uber來解決。 它們是算法和大規模計算系統的問題,而不是汽車設計或是駕乘體驗的問題。在無人駕駛汽車發展的過程中,地圖技術的重要性將會越來越凸顯出來。在以前,地圖技術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說,只是錦上添花的一個東西,和車載CD沒什么兩樣。而在無人駕駛時代,地圖技術將會是汽車制造商的核心技術之一。
有消息稱蘋果將會開始開發無人駕駛汽車,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么他們將和Tesla一起成為未來人們最期待的汽車制造商之一。對于蘋果和Tesla來說,他們在無人駕駛時代將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未來汽車的樣子將會發生改變,汽車的購買者也會發生改變。
從一方面來說,方向盤和其他手動操縱裝置將會在無人駕駛汽車里消失,這將進一步減少汽車內機械元件的數量,進而讓人們開始重新思考汽車的定義,毫無疑問,蘋果一定會對這個感興趣,他們最大的愛好就是“重新定義xxx”。我猜測,第一代無人駕駛汽車還將會繼續保留方向盤和其他手動操作裝置,就像第一艘蒸汽機船仍然保留了桅桿一樣,為的是在蒸汽機出現故障的時候不至于在海中失去動力。但是相信在第二或是第三代無人駕駛汽車中,方向盤將會最終消失。
另外,就像前文提到的那樣,隨著按需打車和租車服務的興起,普通消費者或許不再會有購車的需求。屆時,我們需要用車的時候,只需要拿起手機訂一輛就可以了。在這種情況下,汽車的配置將會改變,一些華麗而并非必須的配置將從汽車上消失。在那個時候,人們對于汽車的要求,就像是企業對于商用電腦的要求一樣:夠用就好。
汽車銷量規模將改變
第四,規模。我曾經在很多地方都表達過這樣的觀點,如今智能手機已經在很多方面取代了PC,變成了人們最主要的計算設備,例如設備數量、用戶數量和用戶的使用時間等等。其實,從最初的時候,電話的普及程度就一直高于PC,只不過電話最終與科技相結合,形成了智能手機,軟件使手機的功能變得更佳強大。還有什么其他的工業品能夠與科技相結合,并且產生同樣的效果?汽車無疑是最好的候選選手。
上面這個圖標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它并非靜止數據。按需租車經濟和無人駕駛技術在未來幾十年內會給汽車銷售帶來多大影響,目前還很難斷言。但是可以預計的是,汽車的銷售量將會持續走低。甚至有專家預測,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上,汽車的總體銷量將會下降高達50%。但是這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說并非完全是某日。因為隨著電力能源的普及,汽車的價格將會下降,而利潤率則會提升。尤其是當蘋果進入汽車制造行業之后,他們的產品一向以利潤率高而著稱。
在這樣的背景下,蘋果將會推出什么樣的汽車?看上去他們并不會追逐1萬美元左右售價的汽車市場,他們更希望將這個市場留給自己的AppleWatch。他們或許將會追逐豪華車或是高級車細分市場,這更符合蘋果公司的定位。數據顯示,奔馳、寶馬、奧迪和雷克薩斯等高級汽車制造商加起來每年會賣出500-600萬輛高級或豪華汽車,并從中獲得2200億美元營收,平均每輛車售價4萬美元。這個區間也是當前Tesla所瞄準的市場,第一批無人駕駛汽車的售價也很可能會在這個價格區間之內。蘋果也很可能會對這個售價的汽車更感興趣。
愿意花這么多錢買車的人,他們想要的究竟是無人駕駛體驗,還是自己親自駕駛的體驗?他們大概兩個都想要。但是蘋果似乎很難會在高級汽車市場上復制他們在手機市場上的成功。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他們可以很輕松的選擇一部600美元的高級手機,而放棄其他售價在200美元上下的手機。但是放棄1.4萬美元的汽車,而選擇4萬美元的汽車,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無論高級汽車有多好,價格始終是它難以普及的最重要因素。
這樣來看,即使蘋果成功創造出了比寶馬和奔馳加在一起規模還要大的汽車業務,他們在這個市場上所獲的利潤率,也很難與iPhone比肩。
汽車功能會像智能手機那樣進化
去年當我剛剛搬到洛杉磯的時候,我買了一輛二手汽車。這是一輛2009年產的汽車,它讓我想起了2002年的諾基亞手機。這個手機曾經是一個完美的功能手機,但是突然諾基亞想給它添加智能功能,但是這些功能又沒做好,最終讓這部手機陷入了深淵。
有很多設備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本來這些設備的UI已經調校的很好,但是突然市場上出現了新的趨勢,于是生產商希望自己的設備迎合這些趨勢,今兒拼命的給設備添加新功能。這些新功能單拿出來看,都是好功能,但是它們并沒有與設備本身整合好,從而毀了全部的操作體驗。可以說,諾基亞就是這樣沉沒的,日本的消費電子設備也是這樣沒落的。甚至可以說,當前汽車也在面臨這樣的問題。
我們現在總是在說,汽車需要變得更佳智能一點。于是汽車制造商都在拼了命的給汽車添加各種智能功能。但是老實說,這個工作其實并不應該由汽車制造商來完成,而是應該交給軟件公司來做。汽車的升級,也應該像電腦或是手機一樣,每兩年升級一次系統,而不是每10年徹底換一輛車。無論一輛車有多好,開10年其功能一點變化都沒有,人們也會感到厭煩。而如果能每隔一段時間升級一次系統,從而獲得更多實用的功能,相信這樣做消費者將能夠更滿意。
汽車內部的顯示器應該向智能手機學習,擁有更多的功能,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導航和聽歌上。事實上,科技企業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蘋果和谷歌紛紛推出了CarPlay和Android Auto等智能車內娛樂系統。相信過不了多久,這樣的汽車制造理念將會在全世界普及開來。
從長遠來看,蘋果的CarPlay或是谷歌的Auto都只是過渡技術。未來的汽車將會發生巨大的改變,變成人們從來沒有見過的模樣。以后人們不再有“駕車”的概念,因為汽車會自己駕駛自己,人們在車上可以盡情的玩手機、聊天,甚至是喝酒,而無需擔心交通事故,因為軟件的能力如此強大,在避免交通事故方面,它做的遠遠比人類更好。
來源:創業邦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3986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