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引導民企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
發改委透露正在起草相關文件以消除阻礙民間資本進入的”玻璃門”
3月10日上午,全國工商聯邀請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楊偉民,為工商聯界別的政協委員就”十二五”期間的重要任務————”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了解讀。
”國際金融危機在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沖擊的同時,也為科技創新和結構調整提供了難得的契機。”楊偉民指出,目前各國都在尋找下一輪經濟增長的動力,開始大力關注對國民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
據楊偉民介紹,譬如美國奧巴馬政府十分強調新能源、干細胞、航天航空、寬帶網絡的技術開發和產業發展,而日本把重點放在商業航天市場、信息技術應用、新型汽車、低碳產業、醫療與護理、新能源等新興行業,英國為了應對目前的經濟衰退,啟動了一項批量生產電動車、混合燃料車的”綠色振興計劃”。
作者了解到,2010年2月初,由國家發改委牽頭成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思路研究部際協調小組”,成員包括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等20個部委或單位負責人。這個研究小組目前正在編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從節能環保產業、新能源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新材料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等七個產業領域中選擇了若干重點方向作為切入點和突破口。
”目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主要存在五個突出問題。”楊偉民介紹說,這其中包括現行體制不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要求;產業核心技術掌握得少;市場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拉動作用有待加強;符合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特點和要求的投融資體系尚未形成,財稅政策扶持力度不夠等等。
楊偉民表示:”民營企業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力量,因此,根據國務院的‘新36條’,發改委也正在起草一個《關于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實施意見》,目前,該文件正在工商聯征求會員單位的意見。發改委將積極排除障礙、清除”玻璃門”,更好地促進民營企業和民間資本參與進來。
應以政府轉型為重點
”‘十二五’期間應以政府轉型為重點,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兩會期間,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海南省社科聯主席遲福林在接受作者采訪時指出,過去5年我國在行政體制改革上雖有多方面進展,但未有實質性突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體制性障礙仍十分突出。
”以做大GDP總量為主要目標追求、以擴大投資規模為重要任務、以土地批租和上重化工業項目為突出特點、以資源配置的行政控制和行政干預為主要手段的政府主導型經濟增長方式已經難以為繼,非改不可。”
( 編輯/李驕 )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39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