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在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雖然傳統汽車產業為我們帶來了不可置否的好處,但是大量汽油、柴油等傳統能源消耗所造成的機動車尾氣污染也正嚴重困擾著我們。
良好的大環境離不開政策的引導
實際上,在能源方面,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經高達65%,而在這其中,僅汽車產業就消耗了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基于能源結構安全和環境保護壓力,發展節能環保的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我們現階段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
同時,新能源汽車也是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突破口。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車技術、知識產權的壁壘尚未形成,在傳統汽車行業,中國是一個落后者。30多年來我們開放汽車市場,卻沒有換來“技術”,但是作為汽車年產銷量高達2800萬輛的世界汽車第一大國,我們沒有理由不成為世界汽車強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促進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搶占制高點的迫切任務,也是我們由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實際上,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步入了高速發展期。2017年,國家強有力的政策扶持和引導,加上動力電池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國內外優秀車企電動化戰略的加速推行,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正逐步由政策主導型向市場主導型轉變。
行業現狀——百花叢生向優勝劣汰轉變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國新能源技術和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成熟度不斷提高,關鍵零部件以及新能源配套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行業整體發展繁榮,頗有百花叢生之勢。
新能源汽車市場更是從2011年的年銷0.82萬輛增長到了如今年銷量30多萬輛,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伴隨著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的生產規模也迅速提升,在乘用車領域,涌現出了諸如比亞迪、吉利、北汽新能源、上汽、江淮等一批新能源汽車明星企業。
國家的政策和扶持其實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成長初期就得到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伴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和性能的不斷進步以及市場的不斷成熟,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初具規模。據保守估計,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超過100萬輛。
但是隨著產業補貼政策的不斷調整,新能源汽車產業支持方向已經開始向“扶優扶強”轉換,行業全面進入調整升級階段。從2017-2020年的政策補貼上來看,國家政策補貼正在逐步退出,這也正預示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不斷完善和成熟,是符合市場化的客觀規律的。
而國家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補貼政策的加速退出,也意味著政府主導市場的模式進入尾聲,企業主導的市場新階段開啟,新能源汽車市場即將面臨傳統汽車以及國內外系能源市場帶來的雙重考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游戲法則將會同樣適用于現如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優勝劣汰之后將會留下真正有實力和能力的新能源企業,并帶動整個汽車產業的進步和發展。
嶄露頭角的新能源汽車廠商——做標桿,還需有實力
對比年初和年中新能源政策的不斷調整,新能源主流車型也逐漸從開始的混合動力型開始向純電動車型轉變。國家補貼政策在不斷減少的大勢下也是采取“扶優扶強”的方針。對于續航里程長、電池能量密度高、耗電量低的車型增大補貼力度,反之則減少補貼力度。這也正是新能源汽車市場進行市場修正的最后一步,由此,想要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嶄露頭角,首先要有實力。
在汽車市場嶄露頭角的新能源汽車,雖然帶著各種光環,但是壓力也是前所未有。想要在既成的體制下分一杯羹,不僅要比傳統汽車擁有更多的亮點,更要有過人的質量和實力。同理,在新能源汽車的大趨勢下,想要做標桿,脫穎而出,更要有一套能夠讓消費者坦然接受的駕乘體系。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電氣化時代不斷被提及。各大新能源汽車品牌其實早已開始布局自己的電氣化戰略。最近幾年間僅僅在國內就涌現出十多個新能源造車新軍,這也正是看準了傳統汽車產業將向新能源汽車轉變的大趨勢,又能避免在現階段與傳統車型正面交鋒。不過伴隨著這些新品牌的不僅僅有“互聯網造車”等方面的創新褒獎,還有“PPT造車”這樣的負面聲音。
從整體政策上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不僅得益于國家政策的扶持,更得益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力推動。毋庸置疑,我國是汽車生產和消費的大國,也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新能源汽車產銷售量、保有量均超過全球50%,穩居新能源汽車產銷第一位置。經過近幾年高速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體系基本建立,技術水平明顯提升,整車性能和充電設施水平正在不斷提高。
但是從技術上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部分核心零部件和關鍵技術還是依賴于國外企業,造車成本較高,社會配套體系更是局限于各大中型城市,在技術和配套層面上有待完善,產業化與市場化發展更是受到一定技術和體系的制約。我們都知道,現在的電動汽車怕冷也怕熱,一到冬天續駛里程就大大下降,所以解決電池的耐寒性能問題就顯得尤為關鍵。
從國際上看,今年以來世界主要的汽車生產國其實都在加快部署新能源汽車戰略,推進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完善。很明顯,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國際汽車產業的風向標,未來10年將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因此,未來幾年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一場嚴峻的跨國競爭不可避免。我們更應該在此時抓住機遇,促進汽車產業優化升級,實現由汽車工業大國向汽車工業強國的蛻變。
從本質層面上來說,新能源汽車行業其實就是傳統能源(以石油為代表的傳統能源)與新能源(以電能為代表的低污染能源)的博弈。然而在全球汽車行業轉向電動汽車的大趨勢下,北美的汽車市場卻一反常態。可以理解的是,高油價時代,美國孤注一擲,仍然拒京都協議于門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美國政府的能源政策多半操縱在石油公司手里。新燃料的開發,必然會導致利益的重新分配,所以新能源戰略在北美始終無法真正啟動。其次我們所說的新能源汽車,本身立足都存在“偽命題”現象,就以我國為例,目前我們接近80%的電能依然是依靠于火力發電,也就是燃燒化石燃料。按照現在的發電方式計算,從二氧化碳的排放角度來講,以電動汽車為主體的新能源汽車是沒有意義的。
從資源上來講,以人類現有的科學技術暫時還無法徹底擺脫化石燃料。相比傳統汽油車市場,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保有量和交易量還較小,尤其是新能源電池的技術發展還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可以說整個新能源汽車還處在摸索和進步的階段。
其實在現階段,決定電動車的發展速度與成效的關鍵,并不是汽車,而是電池。其實在電池領域,我國與國外先進核心技術的差距并沒有傳統汽車那樣大,這也正是我們過彎超車,從汽車大國轉向汽車強國的必經之路。節能環保是大勢所趨,但是真正想擺脫傳統能源的限制,在博弈中求生存,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來源:IT之家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61778
以上內容轉載自IT之家,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