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也玩F1?
自行設計出的電動車也可以玩”F1”?這不是吹牛。5月18日,博世電動工具亞洲創意車設計大賽2011(中國區賽)在上海源深體育館落下帷幕,帶來了令人驚嘆的創新舉措————用鋰電電動鉆具作為動力。本次設計大賽,來自全國8所學校的10支車隊展開了激烈的場地賽角逐,這不僅是對大學生創新意識的激勵,更標志著節能環保的電動汽車時代離我們不遠了。
至少提供10公里行程動力
”電動工具也能發動汽車?”作為行業領頭羊的博世電動鉆具,是最早讓這句話成為行動的企業,其鋰電池技術,能夠提供4倍于同類競爭產品的電池壽命,用這種電動鉆具作為車子動力系統,能為車子提供更長久的動力。
在比賽現場,成都西南交通技術學院代表車隊”天府之翼”的一名隊員介紹,由于車身載入四個電鉆,受制于較重的車身,可能無法取得最漂亮的成績,但四個電鉆和厚實的配置,保證他們的車橫向比安全系數最高、最穩定。據了解,以每小時30公里的速度計算,兩個最基礎的電動鉆具至少能為車子提供10公里行程動力。
成本主要取決于動力系統設計
影響車子速度有多方面因素,首先是動力是否充足,源泉有力,車子才能行進;其次是車子鏈條之間的同步,這就是一個短板效應了,如果兩根鏈條有一條慢了,那最終的速度取決于較慢的那一根;再次就是車子的自重,車越重,速度越慢。
作者在現場看到,很多車隊為了保證較輕的自重,專門挑選身材嬌巧的女生參賽。此外,比賽冠軍奮進者車隊的賽車后只安置了兩把電動鉆具,更是為這個原理提供了佐證。
一項新能源新技術的誕生,總會有成本的考量。據了解,當天參賽的十輛車,制作成本在6000元到2萬元之間不等,價格差異主要取決于動力系統設計,比如電動鉆具放置幾個,變速箱擋位設置,帶動軸選幾根之類的因素,另外還有車身一些增值設計費用,比如儀表盤和車子logo設計等。
成都具備電動汽車產業基礎
博世的鋰電池電動工具
創意車大賽奏響了電動汽車發展的前奏,其究竟什么時候才能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專家表示,石油開采難度日益增加,即使石油儲備沒有減少,但能源枯竭的假象將會出現,市場對于汽車工業的節能措施以及其他領域的代用措施的呼聲將會越來越大。
事實上,成都具有一定的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基礎:在電動汽車生產的總裝集成、電機、電池、電控四個主要點環節都具有一定的實力;在汽車設計、性能試驗機匹配等也有一定經驗,但電動車這條路還相當長,不可能馬上成型,在10年之內還要做大量傳統內燃機驅動的完善工作,對于節能只能逐步發力。
( 編輯/邵陽 )
來源:華西都市報
作者:黃琳涵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620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