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深入推進,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陜西發展。社會經濟五大發展理念和汽車產業新四化變革,中西部市場需求與區域產業轉移、升級雙重驅動,陜西省汽車產業駛入快車道。全省上下一心,提出打造“300萬輛整車”和“千億級零部件”產業的戰略目標,打造全國產業重要一極和區域橋頭堡。
由中汽中心和陜西省工信廳聯合主辦,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支持,2018首屆“一帶一路”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將于5月31日在陜西西安召開。結合陜西省“300萬輛整車”重大產業工程,以西安為走出去戰略的重要根據地,匯集權威專家及百余家整零企業,進行深度研討,并開展廣泛的整零對接和政企交流。
一、汽車產業“陜西速度”
(一)數說陜西汽車
2017年,陜西省汽車工業實現追趕超越、突破發展,完成工業總產值1627.47億元,同比增長47%,占陜西省2017年裝備制造業總產值33.21%。其中汽車零部件完成工業總產值219.06億元,同比增長59.19%,銷售收入220.79億元,同比增長61.42%。
2017年,陜西省汽車產銷分別為61.65萬輛和60.9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6.40%和42.50%,比2016年增加了18萬輛。汽車年產量在全國各省(市、區)的排名由2016年的第19位提升到第15位,超過江西、河南、湖南、天津4個省(市)。
圖1 陜西省2017年汽車產銷量構成
進入2018年,陜西速度依然保持高歌猛進。一季度,陜西省實現汽車產銷分別為16.01萬輛和15.99萬輛,產銷增幅均好于全國汽車行業整體增長水平。完成汽車工業總產值299.8億元,占全省工業總產值的5%,較去年同期繼續提升;實現營業收入339.95億元,同比增長21.4%。
表1 陜西省汽車產銷規模與產值
汽車產業指標 | 2018年1-3月 | 2017年 | 2017年同比增長 |
工業總產值(億元) | 299.8 | 1627.47 | 47.00% |
產量(萬輛) | 16.01 | 61.65 | 46.40% |
銷量(萬輛) | 15.99 | 60.93 | 42.50% |
2018年1-3月,陜西省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2.83萬輛,同比增長667%,增幅超過行業整體發展水平,占全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的20%,較去年同期增加14個百分點。
整車已形成全系列發展格局。陜西省汽車產業已形成了轎車、SUV、重卡、中輕卡、微型車、客車、專用車、新能源汽車等產品系列化發展格局,在中高檔轎車、SUV、重卡和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特色突出、優勢明顯。以比亞迪、陜汽、吉利為三大龍頭,寶能汽車、西沃客車、陜汽通家等新生力量不斷落戶布局,陜西已成為國內為數不多整車系列完整的重要區域。
圖2 吉利汽車陜西智能化車身總拼線
其中,寶雞吉利依托沃爾沃技術平臺研制的中高檔SUV“博越”,上市以來供不應求;陜汽天然氣節能環保型重卡技術國內領先,產銷全國第一,市場占有率45%以上;牽引車增速達80%,行業排名迅速升至第2位;比亞迪掌握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電機、電控三大核心技術,純電動、混合動力汽車研發實力擠身世界,領跑國內,競爭優勢明顯;陜西通家為主攻新能源汽車,“電牛一號”銷量居純電動專用車第三位。
圖3 陜汽重卡汽車完成裝配下線
零部件配套鏈穩步發展。零部件配套是陜西一直以來的短板和瓶頸,本地配套率低、體系水平不高。但是近年來以整車為核心的帶動下,陜西省零部件企業也得到快速發展,產品質量和配套能力大幅提升,配套率從原來不足20%提高到40%以上,培育形成了法士特、漢德車橋、西安康明斯、泰德、三星動力電池等一批關鍵零部件企業,較快地帶動了省內汽車零部件二、三級配套產業的發展,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調整取得顯著成效。
圖4 法士特變速器、漢德車橋及康明斯發動機產品
其中,法士特聯合世界頂尖企業展開技術攻關,走出一條“以我為主合作創新”的發展路子,重型汽車變速器年產銷量連續十年穩居世界第一。
(三)舉全省之力發展汽車
近年來,陜西省委、省政府確定了將汽車工業打造成新支柱產業的決策部署,定位為社會經濟發展頭號工程。高度重視汽車產業發展,將提升整車規模、做強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關鍵零部件作為調整產業結構、推進轉型升級的重點。省政府發布實施了《陜西省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3-2017)》、《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的實施意見》,準確地把握了產業轉移機遇以及產品結構調整機遇,通過加大資金投入、招商引資、合資合作、重點產品促銷等綜合措施,精準施策,有力地推動了陜西省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
抓住機遇、異軍突起,近五年來汽車產業“陜西速度”一步一個腳印,殺出了一條血路。
圖5 吉利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項目落地西安經開區
二、“陜西速度”的核心剖析
(一)強整車、促配套、優服務
陜西省提出全面實施“百萬輛汽車建設”的全省一號工程。2016年,制定印發了《實施方案》,強力推動陜西省汽車產業實現新躍升,到2020年產銷量跨入全國第二方陣,新能源汽車居全國第一。這為陜西省汽車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巨大的潛力空間。打造百萬輛汽車建設工程,既有龐大的市場需求支撐,也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內在需求。目前,陜西汽車產業一號工程進展情況超出預期,態勢良好,為全國后發追趕超越地區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陜西方案。
(二)目標聚焦
陜西省全力打造全國重要的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2017年4月召開的全省汽車產業推進大會上,明確提出汽車工業是陜西省全面實現追趕超越、促進陜西省工業化中期向中后期升級發展的重要抓手。以提升整車競爭優勢為基礎,促進整車配套均衡發展為主線,以新能源、后市場快速突破為新生動力,搶抓機遇。其次,重視整零協同,同樣是陜西速度的重要助推器,也是陜西汽車產業發展的高質量支撐。
圖6 陜西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
三、“陜西速度”的發展歷程
2015年,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和陜西省工信廳聯合舉辦,“中國汽車產業區域經濟峰會”在陜西召開,拉開了陜西汽車產業發展的序幕。多年以來,開放的姿態、包容的平臺,整合全行業資源助力發展,陜西走出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繼往開來,繼續奔跑。2018年“一帶一路”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暨《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研究》成果發布會將于5月31日在陜西省西安市召開,助力蓬勃發展的陜西在歷史的新起點上加速起跑。會議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陜西省工信廳、陜西省國資委主辦,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支持,深入探討整零協同及零部件產業發展路徑,共享機遇、共贏發展!
圖7 2018年“一帶一路”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概況
四、解讀陜西“百萬輛汽車建設工程”實施方案
圍繞打造汽車支柱產業總體目標,實施百萬輛汽車建設工程,以陜汽、比亞迪、吉利汽車等整車企業為主導,以重點建設項目為支撐,著力發展轎車、SUV、新能源汽車,推動自主品牌轎車、SUV提檔升級規模化發展;著力做大重卡,加快中卡、輕卡、微型車、專用車和客車等汽車產品系列化發展;著力做強發動機、變速器動力總成、車橋、動力電池等關鍵零部件,增強汽車零部件配套能力;著力提高園區承載能力,引導企業聚集發展,努力將陜西省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自主品牌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圖8 比亞迪西安新能源汽車生產線
到2020年,陜西省汽車產銷110萬輛以上,其中,乘用車90萬輛,商用車24萬輛(重卡11萬輛,中輕卡產銷4萬輛,客車產銷2萬輛,微型車7萬輛),汽車產業產值力爭達到3000億元以上。
1)提質增量整車,做大產業規模。依托整車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轎車、重卡、中輕卡、客車、微型車和專用車等產品,優化和調整產品結構,完善產品系列,提升產品品質,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
圖9 比亞迪西安生產的新能源車型“秦”
2)提升配套能力,做強零部件產業。發揮整車帶動作用,加快培育壯大零部件配套產業,到2020年,汽車零部件產業規模力爭達到千億級,培育和發展百億元以上零部件企業5戶,五十億元企業5戶,十億元企業11戶,億元企業20戶,規模以上企業100戶以上。重點培育產品特色突出、具有一定競爭力的零部件配套企業,集中精力推動重點配套企業與整車企業對接,協同提升技術水平,做優產品,做大規模,立足本省,面向全國市場發展,培育形成若干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帶動汽車配套產業做大做強。
圖10 發動機生產線
3)加快平臺建設,提高綜合服務能力。圍繞陜西汽車全產業鏈,建立汽車產業公共服務平臺,依托陜汽、比亞迪、寶雞吉利、法士特等省內龍頭企業優勢,發揮協會等中介機構作用,借助高校、科研機構和培訓機構資源和中汽協、中汽中心等行業力量,逐步形成體系完善、功能合理、覆蓋整車企業和配套企業的公共信息、技術創新、融資服務、人才培訓等綜合服務體系。
4)加強園區布局,提升承載能力。打造以西安為中心,寶雞、咸陽為兩翼,輻射渭南、商洛、銅川、安康、漢中等區域,形成“一心兩翼多點”的整車及零部件產業發展格局,促進汽車產業集群化發展。以整車承載園區為核心,加強西安經開區商用汽車產業園、西安高新區、西安戶縣零部件產業園、咸陽科技產業園、寶雞高新區、寶雞蔡家坡專用車及零部件生產基地等重點園區建設,提升園區產業承載力,實現產業集聚發展。
1)加強組織領導。省政府統籌推進全省汽車產業發展,各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加強汽車產業規劃引導,財政、發改、科技等部門加強相關政策支持,建立健全促進汽車產業發展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各行業協會、中介組織作用,組織開展重大課題研究和企業服務工作,及時提出政策建議。成立陜西省汽車產業發展研究中心,集合省內汽車龍頭企業、重點零部件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優勢資源,借助中汽協、中汽中心、中機所等行業力量,開展產業研究、項目謀劃、技術協作、企業融資和信息交流,成為政府推動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2)加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根據國家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部署和要求,制定陜西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意見,明確下一步陜西省新能源汽車發展總體目標和任務,加強組織領導和政策引導,從基礎設施建設、創新商業模式、加快公共服務領域應用、完善政策保障體系、加大技術創新和產品安全質量監管等方面指導全省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同時,根據國家新能源汽車政策完善后,及時研究制定陜西省新能源汽車支持政策。省工信廳會同省財政廳每年度制定促銷補貼辦法,主要針對當年對陜西省穩增長、調結構示范帶動作用明顯、技術優勢突出和未來市場較好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等重點產品,給予促銷補貼獎勵,支持省產汽車重點產品拓展市場。
圖11 吉利新能源汽車型“帝豪EV450”
3)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大對國內外知名整車及關鍵零部件企業招商力度,通過合資合作等方式,積極引進具有發展前景的整車及關鍵零部件項目,對重大投資項目,采取“一事一議”、“一企一策”的方式,制定具體針對性措施,給予土地、資金、稅費、金融、建設手續等方面傾斜支持。配套零部件企業,按照“整車企業列清單,政府園區出政策,配套企業做選擇”的原則,省工信廳會同相關地市組織陜汽、比亞迪、寶雞吉利、西安金龍等整車企業提出需要引進重點企業及項目名單,推動在重點園區合理布局,吸引關鍵零部件企業來陜配套建廠,提升省內配套能力,完善產業鏈,形成產業集聚發展。
4)加大對省產汽車重點產品采購力度。支持自主品牌汽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擴大省內銷售,將陜汽、比亞迪、寶雞吉利等省產自主品牌汽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列入政府采購目錄,窗口指導、優先采購。鼓勵省內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陜汽、比亞迪、寶雞吉利等省產汽車產品。引導和鼓勵陜西省各市(區)公交車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使用西安金龍、商洛躍迪、漢中金漢、咸陽秦星、西沃等省產大客車產品。
5)鼓勵重點企業加強對外合作。支持陜西省汽車龍頭企業加強與國內外知名汽車生產廠商開展合作,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境外設立研發機構。積極創造條件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支持陜西省自主品牌汽車產品和服務出口。
圖12 寶能集團新能源汽車觀致Model K-EV
6)強化金融支持。加強銀企合作,整合汽車全產業鏈融資需求,與金融機構建立合作機制,創新專門的產業鏈金融產品,擴大對汽車零部件企業信貸規模,整體降低貸款利率。鼓勵汽車企業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拓展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汽車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發行各類債務融資工具。充分發揮高端裝備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基金作用,重點投向具有發展潛力的成長性汽車企業和重點項目,推動企業快速做大。鼓勵金融機構創新信用方式,開展產業鏈貸款,積極探索無形資產質押融資形式,開展股權、知識產權、商標專用權質押等信貸業務,積極發展集合債券、集合票據、集合信托等融資方式。鼓勵金融機構積極與汽車生產企業合作建立金融服務公司和融資租賃公司,增強融資能力,促進汽車消費。
來源:推廣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6847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