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汽車產業的發展,關鍵在于自十三五以來,從省委、省政府、各地市,到產業園區、全產業鏈企業的共同目標:陜西發展汽車產業正當其時、刻不容緩!陜西力量是全省上下一心的力量,是舉全省之力卯定一個產業,釘釘子一樣發展一個產業,這是陜西速度背后的核心原因。一批中高端轎車、新能源汽車整車項目加快搶占布局,以新能源汽車為引領,陜西省汽車產業多點有力支撐、高質量發展優勢已經顯現。
由中汽中心和陜西省工信廳聯合主辦,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支持,2018首屆“一帶一路”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將于5月31日在陜西西安召開。以“一帶一路”為核心主線,“整零協同助推高質量發展”為年度主題,匯集權威專家及百余家整零企業,進行深度研討,并開展廣泛的整零對接和政企交流。
一、省內全域聯動,握緊拳頭的“陜西力量”
(一)全省一盤棋
陜西省汽車產業區域分布方面,主要集中于關中地區,重點包括西安、寶雞、咸陽等,輻射銅川、安康、延安等地區,基本形成“一心兩翼多點”的產業格局。2017年陜西省汽車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27.47億元,同比增長47%;汽車產銷分別為61.65萬輛和60.9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6.40%和42.50%。
省內各區域聯動發展戰略方面,陜西從全省角度統籌布局,“強關中、優陜北、興陜南”,同時推動汽車產量增長到80萬輛,并為2021年汽車產能達到300萬輛奠定基礎。
圖1 陜西省主要汽車企業分布圖
(二)各市地區聯動
目前,陜西省各市握緊拳頭,一心一意發展汽車產業。推動項目建設、重點企業加快轉型升級、積極拓展市場,汽車產業競相發展,取得了突出成效。
表1 “百萬輛汽車建設工程”重點地市目標任務表
序號 | 重點地市 | 2020年整車產銷目標 (萬輛) | 2020年汽車工業產值目標 (億元) |
總量 | 114 | 3380 | |
1 | 西安市 | 67 | 2000 |
2 | 寶雞市 | 31 | 1000 |
3 | 咸陽市 | 15 | 300 |
4 | 商洛市 | 0.5 | 50 |
圖2 陜西省汽車產業發展目標分布圖
1.西安:乘商并舉,新能源汽車可期
2017年,西安汽車產業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全年生產汽車43萬輛,增長14%,其中生產新能源汽車7萬輛,增長75%;完成工業總產值1100億元,增長43.42%。陜汽集團生產中、重型汽車20萬輛,市場占有率達到16.7%,成為我國第三大重型汽車生產基地。汽車產業整體呈現出提質、增效、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
發展戰略:2018年2月,陜西省西安市發布《關于支持西安經開區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發展的若干意見》。通知指出,西安市將依托國家新型工業化(汽車)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全國首個集重卡、客車、轎車為一體的汽車生產基地,打造年產能過百萬、年產值過千億的整車生產基地,形成涵蓋整車制造、專用車、零部件等為一體的較為完備的汽車全產業鏈。
資金投入:為實現此目標,作為措施之一,自2017年至2021年,西安市每年將統籌不低于15億元專項資金支持經開區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發展。
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是寶雞市最大的工業支柱產業,主要依托高新區和蔡家坡經開區兩個區域,聚集了一大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集群。目前,擁有陜汽、吉利、陜西通家、銀河消防、保和防務等11家整車及300多家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形成了以中輕型載貨汽車、中高檔SUV、新能源商用車、專用車為主導產品,發動機、變速器、車橋、駕駛室、車用蓄電池等關鍵汽車零部件并重發展的產業體系,涵蓋研發、制造、銷售、租賃、物流等領域的完整產業鏈。2017年,寶雞市汽車整車產量突破21萬輛,汽車產業產值達到450億元。
發展戰略:2018年3月1日,寶雞市發布《寶雞市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2年)》。未來五年,寶雞市汽車產業發展要以打造“絲路汽車名城”為目標,以高新區、蔡家坡經開區為依托,加快建設整車制造基地、零部件制造基地、整車及零部件檢測基地、汽車生產性服務基地、汽車文化產業基地,努力形成“一城、兩區、五基地”的產業發展格局。
咸陽市著力打造咸陽渭河汽車產業走廊,加大市場份額和政策傾斜力度,支持秦星新能源汽車項目加快建設,努力把新能源汽車打造成千億級產業集群。
伴隨新能源汽車產業增長,四市推進技術改造和產品質量提升,促進渭南、銅川等地的電動汽車項目規范發展,推動商洛躍迪、漢中金漢等客車項目早日達產達效。
表2 陜西省各區域汽車產業重點開發項目
序號 | 區域 布局 | 項目單位 | 項目名稱 | 建設期 | 建設 地點 | 總投資 (萬元) |
1 | 西安市 | 西安經開區合資公司 | 15萬輛SUV等汽車項目 | 2016-2019 | 西安經開區 | 500000 |
2 | 西安市 | 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 | 年產20萬輛節能及新能源轎車項目 | 2013-2016 | 西安高新區草堂科技產業園 | 445772 |
3 | 西安市 |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生產項目 | 2017-2020 | 西安 | 500000 |
4 | 西安市 | 西安金龍客車公司 | 新能源客車北郊基地項目 | 2016-2020 | 西安經開區 | 150000 |
5 | 西安市 |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陜西慶華汽車安全系統有限公司 | 汽車安全氣囊項目 | 2015—2017 | 西安市經開區 | 150000 |
6 | 西安市 | 三星SDI公司 | 三星環新(西安)動力電池項目 | 2014-2018 | 西安高新區 | 600000 |
7 | 西安市 | 西安法士特汽車傳動有限公司 | 年產3萬套高性能輪邊直驅系統專用減速器產業化項目 | 2016-2018 | 西安市高新區 | 24055 |
8 | 咸陽市 | 咸陽秦星合資公司 | 15萬輛SUV、轎車項目 | 2016-2019 | 咸陽科技產業園 | 500000 |
9 | 西咸新區 | 陜西長慶專用車制造有限公司 | 華晨特種汽車產業園項目 | 2015-2017 | 西咸新區涇河新城 | 650000 |
10 | 渭南市 | 深圳市沃特瑪電池有限公司 | 渭南高新區新能源汽車電池產業園建設項目 | 2015-2018 | 渭南高新區 | 500000 |
11 | 渭南市 | 陜西天臣電池有限公司 |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項目 | 2016-2017 | 渭南市高新區 | 30000 |
12 | 渭南市 | 陜西德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德飛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項目 | 2016-2018 | 渭南市大荔縣 | 15000 |
13 | 銅川市 | 陜西東銘車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 新能源電動汽車驅動橋關鍵技術研究及GDD190變檔一體化后橋產業化項目 | 2015-2017 | 銅川市新區 | 33800 |
14 | 商洛市 | 商洛比亞迪公司 | 商洛比亞迪電池材料基地建設項目 | 2015-2017 | 商洛商丹循環工業經濟園區 | 110000 |
15 | 商洛市 | 陜西躍迪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 | 新能源客車改裝生產項目 | 2015-2020 | 商洛商丹循環工業經濟園區 | 150000 |
16 | 漢中市 | 陜西金漢汽車制造有限公司 | 6000輛客車及純電動客車項目 | 2015-2019 | 漢中市漢臺區 | 350000 |
17 | 寶雞市 | 寶雞吉利汽車有限公司 | 20萬輛整車建設項目 | 2013-2017 | 寶雞市高新區 | 356000 |
18 | 寶雞市 | 寶雞吉利發動機零部件有限公司 | 72萬臺發動機研發制造項目 | 2016-2018 | 寶雞市高新區 | 280000 |
19 | 寶雞市 | 陜西通家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新能源汽車開發及產業化建設項目 | 2015-2020 | 寶雞 | 306000 |
20 | 寶雞市 | 陜西凌云電器集團有限公司 | 新型大容量密封鉛蓄電池產業化項目 | 2012-2016 | 寶雞市高新區 | 115000 |
項目投資額合計 | 6365627 |
二、陜西汽車產業鏈的“補、強、謀”
(一)傳統整車及零部件高歌猛進
目前,陜西省從事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制造的企業已超過300家,其中整車企業5家,分別是陜汽控股集團、比亞迪汽車公司、寶雞吉利汽車有限公司、陜西通家汽車公司、西安沃爾沃客車公司;專用車生產企業41家;零部件企業近300戶。已經形成了重卡、轎車、中輕卡、大客車、微型車和專用車以及發動機、變速箱、車橋等關鍵零部件較為完整的研發生產體系。陜西省在中高檔轎車、SUV、重卡和新能源汽車以及重卡變速箱、車橋等高附加值的整車和關鍵部件產品領域發展迅速。
(二)新能源汽車引領全國
陜西省新能源汽車起步較早,基礎較好,已形成了技術水平領先、產品特色突出、品牌效應明顯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格局,掌握了純電動、混合動力、甲醇等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電池、電機、電控、天然氣氣瓶、節能變速器等關鍵核心技術。
新能源汽車規模與增速:2018年1月至3月,陜西省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分別為2.83萬輛和2.6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651%和627%,增幅遠超行業整體發展水平,占全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的20%。2017年,陜西省新能源汽車銷量達8.5萬輛,增長78%,高出全國21個百分點,占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10.7%,穩居全國前列。
新能源整車方面,比亞迪掌握新能源整車及電池、電機、電控核心技術。陜西通家“電牛”系列純電動城市物流車,市場定位準確,全年產銷純電動專用車1.5萬輛,居行業第一。
配套企業方面,三星電池、德飛電池、天臣電池、沃特瑪電池、華星PACK(電池包)、捷普電機、正麒電機等一批新能源關鍵零部件企業,陸續投產達效,聚集效應凸顯。
表3 已有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產業鏈龍頭企業及產品 | 產業鏈配套企業及產品 |
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秦”、“秦EV”、“e5”等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轎車。 | 三星環新(西安)動力電池有限公司:大客車、專用車等商用車動力電池電芯,轎車動力電池電芯等。 |
陜西通家汽車有限公司:“電?!毕盗屑冸妱游⑿臀锪鬈嚒?/p> | 陜西沃特瑪新能源有限公司:客車、專用車等商用車動力電池、電池包等。 |
陜西躍迪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純電動、混合動力客車。 | 西安正麒電氣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電控系統、驅動電機等。 |
陜西金漢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純電動、混合動力客車。 | 陜西捷普控制技術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電控系統、驅動電機等。 |
寶雞華山工程車輛有限責任公司:新能源物流載貨、環衛車。 | 天臣新能源(渭南)有限公司:正負極材料、、電池配件、電機、管理系統等 |
一批中高端轎車、新能源汽車整車項目加快引進,陜西省汽車產業多點支撐有力、發展優勢已經顯現。
表4 陜西重點汽車企業開發項目列表
時間 | 企業/項目 | 投資額 | 區域 | 規劃 |
2018.03 | 寶能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 400 億元 | 西咸新區 | 規劃產能100萬輛(其中一期50萬輛)新能源汽車及配套項目 |
2017.10 | 開沃新能源汽車智造基地 | 100 億元 | 西安高新區 | 建成以西安為中心、輻射西北地區的國內一流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
2017.07 | 吉利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項目 | 200 億元 | 西安經開區 | 2020年建成投產,主要建設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零部件生產、物流基地 |
百萬輛工程 | 陜汽集團 | - | 西安 | “千億陜汽”規劃加快實施 “2035”戰略展開布局 |
百萬輛工程 | 比亞迪 | - | 西安 | 加快打造60萬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基地 |
百萬輛工程 | 吉利集團 | - | 西安 寶雞 | 在陜建設形成100萬輛以上的整車規模 |
三、繼往開來,繼續奔跑
陜西西安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橋頭堡,全面布局整車生產、零部件制造和新能源引進,致力成為國內中西部地區重要的汽車聚集區,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作為中國汽車產業新軍,陜西省高度重視汽車產業的追趕超越和轉型升級,并提出“到2021年整車產銷超過200萬輛,力爭整車產能規模突破300萬輛”的戰略目標,傾全省之力鑄就中國汽車產業新高地,將成為全國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和汽車產業出口基地,成為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一極。
產業預測:未來5年,預計陜西省汽車產業①整車規模將快速擴大,現有企業產能提升、在建項目建設和整車項目引進加快;②產業鏈系統化推進,轎車、重卡、中輕卡、新能源汽車及客車產業鏈逐步完善,配套水平提升;③園區承載能力提升,商業模式、技術研發、信息服務創新發展,汽車后市場快速增長,形成汽車產業發展良好生態。
圖4 陜西西咸新區涇河新城汽車產業園效果圖
四、助力陜西,共同分享發展機遇
2018年“一帶一路”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暨《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研究》成果發布會將于5月31日在陜西省西安市召開,助力蓬勃發展的陜西在歷史的新起點上加速起跑。會議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陜西省工信廳、陜西省國資委主辦,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支持,深入探討整零協同及零部件產業發展路徑,共享機遇、共贏發展!
圖5 2018年“一帶一路”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概況
五、胡和平同志在全省汽車產業大會上的講話(2017年12月24日,根據錄音整理)
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剛剛閉幕,我們緊接著召開全省汽車產業大會,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對發展汽車產業的高度重視。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部署,分析我省汽車產業發展形勢,動員全省上下搶抓機遇、埋頭苦干,推動汽車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把汽車產業打造成新的支柱產業,是我省著眼轉型升級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近年來,我們堅定不移實施“百萬輛汽車建設工程”,推動汽車產業發展步入了快車道。特別是今年4月26日省政府召開全省汽車產業推進會之后,各地、各部門、各企業齊心協力、迅速行動、狠抓落實,汽車產業發展取得重要階段性進展,全年整車產量預計突破60萬輛、增長50%以上,有望提前實現原定于2020年完成的“百萬輛汽車”目標。為進一步鞏固發展我省汽車產業發展良好態勢,省委、省政府對標追趕超越要求,經過深入研究和客觀分析,決定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汽車產業發展目標進行調整,提出到2021年整車產銷超過200萬輛,力爭整車產能規模突破300萬輛。剛才,省工信廳介紹了搶抓機遇加快形成300萬輛汽車產業的實施意見,姜鋒同志代表省政府與汽車重點市政府簽訂了目標責任書,西安市、寶雞市和陜汽控股、吉利汽車作了發言。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搶抓機遇,凝聚共識
汽車產業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當前我國汽車產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由大變強的戰略機遇期,我省汽車產業發展面臨重大機遇,必須聚焦追趕超越目標,進一步增強打造300萬輛汽車支柱產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1.打造300萬輛汽車支柱產業有重要意義。大力發展汽車產業,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具體行動,也是我省追趕超越的戰略舉措。首先,這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汽車是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典型產品,做大做強汽車產業,是貫徹《中國制造2025》陜西實施意見的重要內容,有利于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汽車制造領域深入融合,必將培育形成更多優質高效多樣化供給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其次,這是發展實體經濟的有力抓手。一輛汽車大約由八千到一萬多個零件組成,需要眾多配套行業提供零部件,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帶動性強,對做大、做強、做優實體經濟具有十分重要的拉動作用。第三,這是構建陜西特色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迫切需要。我省是資源型省份,能源化工產業偏重,第三產業占比低于全國十多個百分點,產業結構不優是陜西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突出表現。打造300萬輛汽車支柱產業,有利于擴大先進制造業規模,對我省優化產業結構、培育新動能、促進轉型升級將發揮重要作用。
總之,汽車是“不老的傳說”,誕生以來已走過一百多年的歷史;汽車是“不可或缺的陪伴”,未來仍將在經濟社會乃至人類社會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汽車是“智慧的載體”,正從交通工具轉變為大型移動智能終端、儲能單元和數字空間。做大做強汽車產業,對我省搶占未來發展先機至關重要。
2.打造300萬輛汽車支柱產業有市場需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當前我省汽車產業發展面臨潛力巨大、層次豐富的市場機遇,只要我們順勢而為、努力工作,一定能夠推動我省汽車產業快速占領更大市場份額。
從全國來看,盡管東南沿海地區汽車產業存在局部產能過剩,但總體來講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擁有巨大市場潛能。作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2016年我國汽車產銷突破2800萬輛,今年將達到3000萬輛,但汽車千人保有量還比較低。據統計,目前我國人均GDP約為9400美元,汽車千人保有量在140輛左右,而美國1978年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時,汽車千人保有量接近500輛,現在已達到809輛,這種差距固然與不同國情和發展階段有關,但也能說明我國千人汽車保有量依然有較大空間。加之汽車是一個差異化、多元化的消費行業,有一定的更新換代周期,隨著舊車輛、舊車型的不斷淘汰,新的需求會源源不斷產生。
從西北地區來看,2016年汽車產銷約280萬輛,僅占全國十分之一左右,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群眾汽車購買力必將大幅提升,市場需求完全可能在近幾年出現快速增長。同時,與東部地區相比西北地廣人稀,汽車需求量相對更大,可以預見未來西北汽車千人保有量必將高于東部。我省在西北汽車產業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016年西北整車生產能力約50萬輛,我省占42萬輛,完全有基礎、有能力、有可能搶占西北市場機遇,率先做大做強汽車產業。
3.打造300萬輛汽車支柱產業有發展優勢。目前國內汽車競爭格局正在重塑,東部企業逐步向西部轉移、新增產能優先向西部布局已是大勢所趨。面對這一新形勢,陜西發展汽車產業生產要素齊備、成本相對較低等優勢更加凸顯??梢哉f,汽車企業在陜西投資興業是一種戰略選擇。一是我省具有區位交通便利優勢。這是影響運輸成本、決定汽車企業利潤的重要因素。我省地處“一帶一路”核心區和國家地理幾何中心,輻射全國各地的運輸距離最短,是汽車企業布局西北、輻射東南的最佳選擇。隨著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快速發展,我省物流成本還將大幅降低,能夠在覆蓋西北、東南巨大消費市場的同時有效保障企業利潤。二是我省具有工業體系完備優勢。陜西是“一五”期間國家工業布局的重點省份,在“二五”和“三線建設”時期,又有一大批國家重點項目相繼建成,涵蓋機械、電子、紡織、能源、化工、軍工等領域,其中始建于1968年的陜西汽車制造廠已發展成為今天的陜汽控股集團。這些重大項目既為我省工業發展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也為做大做強汽車產業提供堅實配套基礎。同時,作為全國重要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先進制造業基地,我省能夠有效滿足汽車及上下游產業的能耗和原材料需求。比如,鋁是汽車輕量化生產應用最廣泛的材料,我省電力供應充沛,具備發展電解鋁等載能工業的良好條件。三是我省具有科教資源豐富優勢。以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等為代表的眾多高等院校云集,在與汽車產業關聯度較大的機械制造、電子信息、能源動力、材料科學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實力較強的學科,能夠為我省汽車產業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
(二)加快發展,全面推進
繼續堅持發展整車與強化配套相結合、研發制造與拓展服務相結合、壯大現有企業與引進外部企業相結合,加快提升汽車生產能力,推動汽車產業實現300萬輛新目標。
1.做大整車,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整車是汽車產業最核心的內容,必須大力推動增產量、擴品種、創品牌,持續擴張整車產能規模。一方面,要狠抓整車大項目帶動。充分釋放新建和新引進項目產能,采取“一事一議”“一企一策”的方式制定扶持措施,推動已落地的重大項目盡快建成投產達效。切實抓好西安吉利汽車項目建設,抓緊推動寶雞吉利二期項目落地,大力推進比亞迪二期項目規劃建設,加快啟動西安開沃等新建項目,盡快形成新的百萬輛生產能力。積極提升現有企業產能,著力打造“千億陜汽”,加快陜汽寶雞中輕卡搬遷擴能步伐,促進商用車全系列發展。全力保障比亞迪草堂基地建設,穩步擴大現有產能。要引導客車和專用車項目在擴產增能同時,走高端化差異化發展道路。
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節能車和新能源汽車。依托西安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基地建設,改造提升現有生產線工藝水平和制造能力,引進國內傳統燃油車知名企業,力爭到2021年形成節能與新能源汽車60萬輛生產能力。要按照“升級一批、規范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推進技術改造和產品質量提升,促進咸陽、渭南、銅川等地的電動汽車項目規范發展。要強化新源汽車推廣,嚴格落實鐵腕治霾政策,加快公共領域純電動公交車、出租車、城市物流車替換,形成規模示范效應。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便利高效、適度超前的充電網絡體系,提高新能源汽車應用的便捷性。
2.做強配套,促進產業鏈條體系貫通。隨著整車產能擴張,我省對零部件企業吸引能力進一步增強。要健全零部件配套體系,大力發展零部件產業,力爭到2021年轎車和重卡省內配套率達到60%以上。一要加強零部件省內配套。加快配套園區、零部件產業園區建設,推動寶雞吉利72萬臺發動機、法士特10萬臺中輕卡變速器、銅川20萬套鋁輪轂、漢德車橋二期等配套項目建成投產,促進中輕卡等領域率先形成核心部件配套能力。按照“整車企業列清單、政府園區出政策、配套企業做選擇”的原則,大力引進高附加值零部件生產企業,爭取更多變速箱、車橋等關鍵核心部件項目落地陜西。特別強調一下,要繼續抓好電子信息和新材料產業發展,為做強配套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二要加快培育零部件企業。推動陜汽與西安康明斯深度合作,持續擴大省產柴油發動機應用規模。鼓勵支持法士特傳動、三星環動等零部件企業加快改造升級、發展高端產品,拓展應用范圍和全國配套規模。要持續促進本地企業參與重大項目零部件配套,積極推進比亞迪電池、電機、電控配套本地化。要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配套需求,推進三星、德飛等一批核心部件企業升級改造和產品優化。三要促進全產業鏈協同高效發展。推動構建新型“整車—零部件”合作關系,建立健全關鍵零部件產業化及配套項目考核指標體系。進一步做實重卡、轎車產業鏈提升方案,謀劃和實施一批汽車產業鏈重大項目。積極開展企業協作配套對接活動,持續推進陜汽主配套商制度實施,加快吉利集團等重點車企原配套商引進。
3.做優服務,提高產業發展效益。做優后服務、拓展海外市場、堅持創新引領,是我省汽車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的必由之路。第一,在發展后市場服務尤其生產性服務上下功夫。服務占據汽車產業利潤的70%,是提升產業價值鏈的關鍵環節。要推動陜汽、比亞迪、吉利等向生產服務型轉變,鼓勵企業發展智能配貨、動態車輛管理、智能行車等服務。支持企業加強與分時租賃、網約出租車等平臺合作,引導有條件的企業探索和延伸汽車共享業務。支持整車企業建設大數據平臺,向市場提供保險、導航、維修、車位共享、二手交易等優質服務。第二,在加快“走出去”上求突破。要依托陜西自貿試驗區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汽車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陜汽、比亞迪、吉利等整車企業建設國際營銷服務網絡,加快拓展國際市場。要利用國際優勢資源設立汽車研發中心,推動產業合作由加工制造環節為主向合作研發、市場營銷、品牌培育等產業鏈高端環節轉移。要借助央企和省內企業海外建設項目,實現省產汽車產品“走出去”,力爭2021年我省出口銷售汽車達到10萬輛以上。第三,在科技創新、跨界融合上出實招。要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立矩陣式的研發能力布局和跨產業協同平臺,新建一批汽車技術中心。完善對汽車產業技術創新的頂層設計和動態評估,形成部門協調聯動、覆蓋關聯產業的協同創新機制。要超前布局智能網聯汽車,實施智能網聯汽車推進工程,構建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服務體系。狠抓汽車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引導汽車企業實施以離散制造為重點的智能制造項目,建設一批數字車間和智慧工廠。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設計、生產、使用、回收等汽車產品全生命周期,加強綠色供應鏈建設,不斷推動綠色制造技術在汽車產業的應用示范。
(三)加強領導,形成合力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發展汽車產業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要積極創新招商、資金、人才等政策體系,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加快構建有利于效率提升、創新驅動、可持續發展的汽車產業制度環境和支撐體系。
1.要加強組織領導。省上即將成立全省汽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省工信廳要發揮好牽頭抓總作用,省級相關部門要立足各自職能,齊心協力為汽車產業發展搞好服務。各市作為發展汽車產業的責任主體,要建立健全政策體系和工作體系,形成省級統籌、市級主導、企業主體、園區承載的推進機制。今天省政府與各市簽訂的汽車產業發展目標責任書,既是軍令狀、也是督戰書,必須不折不扣落實到位。
2.要抓好招商引資。今年國內汽車企業相繼公布的規劃產能達1100余萬輛,涉及的70多個重大項目近兩年都將落地建設,必須主動對接、緊盯不放,力爭引進一批帶動力強的重大項目。要把質量建設和品牌培育作為根本要求,以更大力度吸引國際國內一線品牌和知名品牌來陜投資。
3.要強化金融支撐。省財政將拿出一定資金,對各市整車項目引進給予重點獎勵。要積極爭取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政策性貸款,引導更多資金投向整車、關鍵零部件、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鼓勵汽車企業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拓展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汽車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
4.要優化服務環境。優化各類園區布局,打造以西安為中心,寶雞、咸陽為兩翼,輻射周邊地市的“一心兩翼多點”發展格局,促進汽車產業集群化發展。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各類園區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發展模式、創新服務保障。發揮我省汽車產業戰略咨詢委員會、配套產業聯盟、發展研究中心作用,為政府和企業提供雙向服務。
5.要注重招才引智。據測算,實現300萬輛整車規模需新增200多萬產業人口。要加強汽車人才隊伍建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健全人才評價體系,完善人才激勵辦法,優化人才流動機制。發揮我省科教資源優勢,加強汽車專業學科建設,依托省內高校強化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加快培養一批技藝精湛的“能工巧匠”。大力開展校企深度合作,強化訂制培訓,提升產業工人技術水平,培養鑄就“工匠精神”。
做大做強汽車產業是新時代賦予陜西的重大機遇。我們一定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銳意進取、埋頭苦干,加快推動汽車產業實現300萬輛新目標,奮力譜寫新時代陜西追趕超越新篇章。
來源:推廣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6847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