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是全球支柱性產業之一,其發展動態及未來發展趨勢備受關注,尤其是節能減排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動,幾乎成為一件全球性的事情。然而,新能源汽車在各國的發展現實卻并不如意,技術本身的掣肘加上對減排效果認識的搖擺,使新能源汽車僅有”口碑 ”,市場局促。為此,本報組織駐部分國家的作者深入了解全球主要汽車品牌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在當地市場的銷售情況,透過當地市場探討新能源汽車未來走向……
英國:
未來很飽滿 現實很骨感
由于消費者的傳統習慣以及基礎設施尚不健全等原因,新能源汽車目前在英國市場所占份額很小。但英國政府目前正通過宣傳教育、出臺優惠政策并加緊建設基礎設施等方法,促進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專家預期,短期內英國新能源汽車的銷售不會大幅增加,但從長遠來看,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將是大勢所趨。
市場份額甚小
據英國汽車制造與交易商協會統計,2010年,英國共有203萬新乘用車注冊,其中2.3萬輛為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所占市場份額僅有1.1%。按照2010年銷量由多到少的次序,可將英國市場上的新能源汽車依次分為四種:汽油/電動混合動力車、汽油/乙醇混合動力車、純電動汽車和汽油/燃氣混合動力車。其中汽油/電動混合動力車銷量超過2.2萬輛,占比95%以上。
過去五年,新能源汽車在英國曾出現兩個階段的大幅增長。2006年,新能源汽車在英國的銷量只有不到一萬輛;2007年,銷量大幅增長了76.3%至近1.7萬輛;2008和2009年的金融危機期間,由于消費者購買力減弱,對環保因素的考慮減少,而對汽車售價和行駛成本的考慮增加,因此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略有下降;2010年,其銷量再次大幅增加,同比增長52.5%,達到近2.3萬輛。
盡管新能源汽車進入英國已有十來年,但其銷量始終不溫不火,至今也沒有實現市場份額的突破。據福特英國公司工程師吳昊分析,這主要由四方面原因導致。
首先,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成本雖然低于傳統汽油和柴油車,但其購車成本一直高于后者。正常情況下,電動車的駕駛成本為0.03英鎊/英里,而同等檔次的汽油車駕駛成本為0.14英鎊/英里;然而,購買一輛新電動車比購買同等檔次的傳統燃料車要貴9000英鎊左右。
其次,新能源汽車的日常使用不如汽油、柴油車方便。目前,純電動車的電池在滿電情況下可行使100至150公里,而同級別發動機的汽油或柴油車加滿一箱油后可行使500至600公里。另外,為一輛純電動車的電池充滿電至少需要半小時,但加滿一箱油頂多只需五分鐘。
第三,充電點等基礎設施建設仍不完善。例如,目前整個英國境內僅有300多個公共充電點,純電動車若在路上發生缺電情況極不容易找到充電設備,因此目前大部分純電動車使用者都需要在自己家里完成充電。
第四,業內對電動車是否確實環保仍有爭議。當前,英國仍有60%-70%的電力依靠火力發電。不少人認為,盡管電動車本身不排放二氧化碳,但發電過程卻產生了二氧化碳及污染物質,因此,他們認為使用電動車對保護環境的意義不大。
在以上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英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仍然較低。2007年,英國政府曾對汽車市場做過一份調查,發現英國消費者在選擇汽車時,主要根據個人標準來做決定,其中汽車價格和體積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另外一些主要考慮因素包括安全性、使用成本、油耗等,而環保因素則很少在考慮范圍之內。
政府全面鼓勵
為鼓勵更多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自2011年1月起,英國政府為購買符合特定標準的新能源汽車(新車)的消費者提供補貼,補貼額為新車價格的25%,最高補貼金額為5000英鎊。該政策有效期截至2012年3月31日,屆時,政府會對該政策重新評估,并作出必要調整。
執行該政策時,購車者無需辦理任何補貼申請程序,凡是購買符合政府所設標準的新能源汽車,在購車時將自行獲得25%的折扣。目前,英國政府已明確了包括三菱iM iEV、標致iO N、雪鐵龍C Zero在內的九種型號的新能源汽車可獲該補貼,并表示今年還將擴大補貼范圍,但所有接受補貼的汽車都須符合以下標準:新車(包括在注冊前請專業人士將傳統車改裝成電動或混合動力車的新車);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75克/公里;純電動車在滿電情況下可行駛至少70英里,混合電動車的電池至少夠行駛10英里;駕駛時速至少能達到60英里/小時;能夠提供證明車輛質量、電池壽命、駕駛安全性相關的證書。
除此之外,英國政府還為新能源汽車制定了一些稅收優惠政策,如免除公路稅、燃油稅;提高車輛折舊減免優惠額;如果公司購置新能源汽車作為公務車輛,則無需繳納公務車輛使用稅。另外,一些地方政府對新能源汽車也有特殊優惠政策。例如,倫敦市政府為新能源汽車免除了進城擁堵費;在一些地方,新能源汽車無需或少繳停車費,電動車則可在公共充電點免費充電。
將是”大勢所趨”
目前英國共有八種電動車已上市,主要為三菱、雪鐵龍、標致、日產等旗下品牌。此外,現代、雷諾、沃克斯豪爾、奧迪、福特、豐田、寶馬、雪佛蘭、大眾、保時捷等眾多汽車廠家都已明確了開發新能源汽車的時間表,將在最近兩年內先后推出純電動或混合電動汽車。其中不少廠家表示即將實現電動汽車的大規模生產。
英國汽車制造與交易商協會預計,2011年和2012年將是見證主要汽車品牌進軍電動車領域的關鍵兩年,而未來十年電動汽車在英國的銷售將會逐年增加,到2015年至2020年之間,電動車的數量有望達到一定規模。
英國汽車理事會聯合主席理查德·帕里-瓊斯認為,隨著汽車市場的細分化特征不斷加強,越來越多的城市居住者將選擇純電動汽車,而可充電混合動力車則會越來越多地受到郊區住戶的青睞。帕里-瓊斯和吳昊均認為,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其在英國的銷售量將會不斷增長。
首先,石油作為不可再生資源,終將走向枯竭,因此以石油作為能源的行業都將不得不尋找替代能源。而由于石油資源越來越少,油價長期來看將上漲,迫于燃料成本壓力,會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新能源汽車。
第二,隨著科研不斷深入,電動車的蓄電池等各種技術有望得到突破,實現批量生產,推動電動汽車朝著”物美價廉”的方向發展,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不信任也會不斷減少。
第三,隨著電動車充電點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步完善,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后顧之憂也會減少。雖然目前英國境內總共才有300多個電動車充電站,但英國政府已撥備3000萬英鎊的種子基金用于建設充電站等基礎設施。
第四,政府及一些民間機構的宣傳教育將促使新能源汽車的”低碳”、”環?!钡葍烖c越來越深入民心,提高民眾對環保的關注度和參與度,也會對消費者的購車習慣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隨著英國清潔能源發電量的不斷增加,電動汽車的環保優勢將得到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及消費者的認可。根據英國政府的計劃,截至2020年,英國將有30%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包括風電、生物電、水電等。而在日本大地震后,雖然英國原先的核電大發展計劃已重返討論之中,但專家預計核電仍將是英國主要電力來源之一,未來所占比重也將在目前19%的基礎上繼續提高。
專家建議,作為政府方面,可通過大力建設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增加新能源汽車購車補貼、增加對新能源汽車的科研與創新投入以及有效的宣傳教育等措施,推動新能源汽車不斷進步與普及,最終造福環境與社會。
[page]歐盟:
環保意識超前 市場表現多元
歐洲在汽車領域的節能環保創新一直處于世界前沿,但目前歐盟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與使用上困難重重,市場推廣也尚需時日。為此,歐洲部分國家另辟蹊徑,在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的同時,利用多種手段限制私家車使用,以期打造綠色、環保的城市環境。
對新能源一往情深
歐盟目前超過一半的能源需求依賴進口。在能源消耗結構中,交通運輸行業占比高,尤以汽車為甚。目前,交通運輸行業約占歐盟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25%,歐盟要實現減排目標,交通運輸行業是主攻對象。歐盟希望到2020年,新車二氧化碳排放量從2005年的每公里159克減少到95克。
2011年年初,歐盟公布《面向2020一新能源計劃》,提出將新能源投資翻倍,總額達到700億歐元。歐盟委員會隨后發布《2010一2020歐盟交通政策白皮書》,將歐盟未來的交通核心放在公共運輸上,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并提出2050年交通運輸行業溫室氣體排放比1990年減少60%的目標,這意味著今后每年要減少5000萬噸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步淘汰傳統能源汽車。
2010年,歐盟公布的《清潔能源與節能汽車歐洲戰略》定下兩大目標:一是以傳統發動機為基礎不斷提高能效和清潔度,二是開發超低排放的新能源汽車。具體措施是通過立法控制排放,鼓勵銀行投資加強科研支持,通過稅收提高清潔能源汽車的市場占有率。歐盟還著重對電動汽車做出部署,提出制定電動車的共同標準,鼓勵建立面向大眾的充電站,推動智能充電電網的發展,促進電動車電池的開發研究和回收利用等。
前景目標太多太雜
歐盟委員會工業和企業事務委員安東尼奧·塔亞尼認為,歐洲汽車行業發展將迎來轉折點。目前,歐盟新能源汽車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雖然各種新能源概念車種類多,但市場份額低,配套設施欠缺,消費者信心有待提振。
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高層主管彼得·多萊西表示,歐盟市場每年售出1400萬輛新車,新能源車不足1%,這其中包括電動車、混合動力車、氫能汽車等。盡管歐盟目前鼓勵多種清潔能源技術的發展和汽車廠商的創新,市場總體上也比較開放,但政策方向不夠清晰,目標太多太雜,令汽車制造商無所適從。
多萊西說,發展電動汽車需因地制宜,充分考慮歐盟各成員國的能源構成,比如煤炭豐富的國家若用煤發電,再支持電動汽車發展,能耗和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依舊難以減少。此外,電動汽車的電池能力和充電設施建設是一大障礙,因此歐盟必須加大技術研發和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
在使用方面,由于電動汽車僅適用于短途旅行,盡管歐洲民眾環保意識強,但從實用性考慮,目前大多數家庭不愿將現有的傳統汽車更換為電動汽車。因此要推廣新能源汽車,其所需的基礎設施、稅收及補貼政策都需要進行廣泛而長期的投入和調整。
變相”勸退”傳統汽車
歐盟多年來大力提倡節能減排,民眾的環保意識較高。在目前新能源汽車尚未成為市場主流的情況下,各成員國政府比較注重控制現有汽車的數量并改善傳統汽車的減排水平。
注重公共交通。以歐盟總部所在地布魯塞爾為例,地鐵、軌道、電車等公共交通四通八達,而且每逢重大節日,公共交通一律免費。布魯塞爾每年還舉辦一次”無車日”活動,普通社會車輛禁止通行,公共交通對所有市民免費開放。
鼓勵自行車出行。比利時多年來堅持實行自行車出租半小時內免費的制度,城市街頭和路邊都有固定的自行車停放點供自由租借和歸還,自行車租賃的月卡或年卡費用相較于其他交通方式也便宜很多。在哥本哈根歐洲環境署的辦公大樓,約有170個自行車停車位,但汽車停車位只有一個且專供一名殘疾人員工使用。
限制汽車使用。目前,歐洲一些國家和城市正逐步采取一些”消極”手段變相”勸退”私家車。部分城市限制新建購物中心與商務大樓的停車面積,街道兩邊的停車位越來越少,甚至德國慕尼黑這樣的傳統汽車城市也逐漸轉變為”步行者的天堂”。倫敦、斯德哥爾摩等地已規定私家車車主須支付交通擁堵費才能駛入市中心。近年來,德國部分城市實施”環保地帶”計劃,即”環保地帶”僅允許低排放車輛駛入。
提倡微型及柴油車。目前諸如奔馳公司的兩人座Sm art微型車在歐洲市場正越來越受到歡迎。Sm art微型車不但節能減排,而且適合歐洲城市道路較窄的現狀。在意大利羅馬,由于老城區停車位稀缺,整個城市大約有10萬輛Smart。此外,柴油汽車在歐洲各地也備受推崇。柴油車比汽油車節省大約30%的燃料,由于歐洲汽油價格普遍較高,”低碳環?!钡牟裼蛙囈虼耸艿绞袌銮嗖A。
美國:混合動力汽車”受寵”
□作者 任海軍 陽建 華盛頓報道
自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汽車市場出現新的變化。作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相對于日產車穩定的銷售量,美國本土品牌汽車銷售差距明顯。與此同時,混合動力汽車成為市場”寵兒”。當地銷售商認為,中國品牌汽車要獲得美國市場認可,依然面臨諸多難題。
”東風壓倒西風”
美國首都華盛頓附近福特4S店的銷售顧問菲爾·海爾這段時間一直挺郁悶,因為與在豐田汽車店做銷售的哥哥相比,海爾有著不小的心理落差。
海爾說:”我一個月只賣出六七輛車,我哥哥卻能賣出25輛到30輛?!变N售量的差別自然也反映到收入上——————海爾的年收入在六萬美元左右,他哥哥年收入則高達15萬美元?!蔽艺胫鄣轿腋绺缒抢锬??!?/p>
海爾的”遭遇”是美國汽車市場的一個縮影。作者近日走訪幾家汽車店之后,總體感覺是:豐田、本田等日產車在美國市場表現突出,大有”東風壓倒西風”之勢。
在華盛頓周邊的一家豐田4S店里,不少顧客正在與銷售顧問交談。銷售員泰·耶馬內告訴作者,他在這家店工作已有八年,自己家里有一輛豐田卡羅拉。目前店里每月銷量在120輛至150輛之間,他本人每月能銷售10多輛,感覺”還不錯”。
不過,耶馬內認為,美國汽車市場并未從經濟危機中復蘇,只能說比危機嚴重時稍好些而已。福特店的海爾承認,日產車確實”賣得好”,這是因為相同款式的車,福特要比豐田貴3000美元左右。
本田4S店銷售員拉里·李告訴作者,日產車便宜、省油、安全、壽命長,在全球都有很好的口碑,也是美國誚費者購車時的首選。美國作為”車輪上的國家”,其民眾購車是”剛性需求”,因此本田車銷售沒有受到太多經濟危機的影響?!迸c經濟危機前相比,我們感覺不到多大變化。沒有特別差,也沒有特別好,銷售穩定,再怎么危機,該買車還得買車。”
”熱捧”混合動力汽車
美聯儲稱,日本遭受地震和海嘯后,已影響到美國部分地區汽車銷售,其中東北部地區的汽車銷售已出現放緩跡象,但這并未影響到市場對混合動力汽車的熱捧。
拉里·李告訴作者,車行以前一個月平均可以賣出250輛到300輛汽車,地震后供貨不足,6月份他們一共才拿到31輛新車,”這些車早已被預訂出去,根本滿足不了需求”。正因如此,一輛基本款本田雅閣,價格比震前上漲約1000美元。
據耶馬內介紹,在美國銷售的混合動力汽車里,豐田普銳斯是最暢銷的產品,在加利福尼亞州尤其暢銷”如果你去加州,你會感到吃驚,那里一半以上的混合動力車都是普銳斯。”作者看到,這家店當天僅有一輛二手普銳斯,新車已全部售罄。耶馬內告訴作者,普銳斯目前供應吃緊是因為日本受地震海嘯影響產能下降,導致供不應求。
耶馬內說,豐田的混合動力汽車普銳斯暢銷的主要原因是省油,綜合油耗達51M PG (每加侖汽油可供車輛行駛51英里,約合每100公里4.6升)?!苯衲暧蛢r漲了,對油價的擔憂推高了對高效節能車的需求。因此,普銳斯價格與去年相比略有提高?!?/p>
在福特汽車店里,作者采訪的一個多小時內,售出了一輛車,也是混合動力汽車。該店銷售顧問蘭登·科頓告訴作者,混合動力車在大華盛頓地區比較受歡迎,他們店一星期可售出10輛到12輛。
作者問到福特最暢銷的福星混合動力車價格是否有優惠時,海爾稱價格沒有太大商量余地。他說,這些混合動力汽車的電池系統是日本生產的,受日本地震和海嘯影響,電池供應出現問題,所以導致汽車庫存短缺,”六個月前,庫存沒有任何問題,可以提供2000美元甚至更多折扣”。
在問到汽車業未來發展趨勢時,大部分經銷商認為,混合動力汽車是未來主要發展方向,因為能源價格高企已經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車需求和選擇,而混合動力車的能效明顯高于普通汽油車。
新品牌進入美國市場不易
作者了解到,過去五年中,華晨、吉利、長城、比亞迪等中國汽車廠商都在底特律和洛杉磯汽車展上亮相并發布新聞公告,稱要在不遠的將來在美銷售汽車。
在采訪中,大部分經銷商表示,對中國汽車不是很了解,只是知道很多日本品牌汽車是在中國生產的。
”新的汽車品牌想進入美國市場太難了?!币R內說,”拿意大利的菲亞特來說吧,它們試圖進入,但進不來。美國對整車標準要求較高,菲亞特設法與其他品牌車輛競爭,但沒有成功。法國的標致也嘗試過,但賣不動,最后也走了?!?/p>
福特店的海爾稱,最初韓國現代汽車是靠低價進入美國市場的,目前售價也很便宜,但現代汽車質量已開始穩步提高,只有質量好,而且價格實惠,才能招來回頭客。
此外,接受采訪的部分銷售員認為,發展經銷商對新汽車品牌至關重要,但這項工作需要投入且時間漫長。
對于中國汽車在美國市場的表現,《紐約時報》今年年初曾刊文評論稱,中國廠商可收購競爭對手,然后利用其銷售商打入美國市場。最有可能實現此戰略的就是吉利,該公司在2010年夏天收購沃爾沃公司。即使如此,吉利也不得不花費巨資搞市場營銷。吉利公司曾在2006年和2008年在底特律汽車展上展出小型轎車,但這些車未能滿足美國的安全和尾氣排放標準。
( 編輯/董海榮 )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張越男 繆曉娟 任海軍 陽建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772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