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全球模擬 IC 市場保持一種增長趨勢,汽車電氣化更是帶來了新的機會,ADAS、車載信息、通信模塊等方面對電子技術需求越來越多。抓住這波機會就顯得很重要,于是眾多半導體公司加快了在該領域的布局,ADI 就是其中之一。
在電動車百人會上,ADI 汽車電氣化總經理 Vincent Troy 接受來自 GeekCr 等媒體的采訪,在與 Vincent 的交談中我們對于 ADI 在汽車電子領域的布局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Anlog Devices, Inc. 一家高性能模擬技術公司,產品廣泛,包括無線射頻 IC、電源管理產品、MEMS 傳感器等,覆蓋從航天、工業、醫療以及汽車電子等領域,擁有 125000 家客戶,年收入超過 60 億美元。隨著汽車電子市場增長,近幾年,ADI 通過不斷并購逐步增強其在汽車電子領域的實力,完善其業務布局。
ADI 在汽車領域目前主要關注三個方面:自動駕駛、艙內電子和信息娛樂系統、車輛電氣化。
ADI 在 MEMS 慣性傳感器設計上擁有超過 30 年的經驗,1987 年開始做 MEMS 加速計,2002 年開始做 MEMS 陀螺儀,2007 年進行技術融合,推出 IMU。目前在車用這一塊,ADI 的這套系統公認性能很強,像已經投放量產的百度無人駕駛小巴「阿波龍」用的就是其 IMU,前不久,ADI 與 Moment達成戰略合作,其 IMU 會運用在 Moment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中。
ADI 在 RADAR 領域有超過 15 年的歷史,雷達方案能夠覆蓋 24GHz 和 76-81GHz 完整頻段。24GHz 車用毫米波雷達方案已經很成熟,ADI 公司中國汽車客戶事業部銷售總監許智斌說,在全球現今開發的所有汽車雷達模塊中,ADI 技術已經占到 50%。ADI 同樣在加強與中國本土主流廠商合作,幫助中國企業搶占智能駕駛落地的市場份額。上汽榮威 MARVEL X 中用到的 24GHz 毫米波雷達解決方案就是由 ADI 提供。77GHz 毫米波雷達解決方案也正在與一些客戶開展合作,此前對訊泰微波 (Hittite Microwve) 的收購增強了 ADI 在射頻方面的實力。
2017 年 2 月,ADI 在現有的 ADAS、MEMS、RADAR 技術組合的基礎上推出 Drive360TM 28nm CMOS RADAR 技術平臺。
2017 年 4 月,ADI 收購美國科羅拉多州戈爾登市 Vescent Photonics 公司的固態激光波束轉向技術。按照官方說法,此舉「鞏固了其在汽車安全系統技術領域的重要地位,更有利于研發下一代 ADAS 和自動駕駛應用。」
通過這樣不斷的并購,ADI 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產品矩陣逐漸完整。
ADI 是業內知名的音頻處理器供應商,全球幾乎所有中高端車型上均有搭載其解決方案。除此之外,ADI 還提供眾多經過汽車應用認認證的信息娛樂系統產品、視頻解碼轉換器/編碼轉換器/協處理器。
值得一說的是其音頻總線、視頻總線技術。其音頻總線 A2B 技術支持主動降噪 ANC,車內通話 ICC,回聲消除和降噪 ECNR 等高級音頻算法,通過單條非屏蔽雙絞線 (UTP) 電纜分配音頻和控制數據、時鐘及電源。減少電纜線束,減輕車重,有利于音頻系統平臺化開發,目前在國內多家車廠實現量產。C2B 攝像頭總線使用類似技術,可通過低成本 UTP 線纜進行高清視頻傳輸,同樣有降成本、減重量的效果。
ADI 在車輛電子化主要集中在兩個地方:電池管理系統 BMS 和電驅動。
作為電動車的「心臟」,電池的健康狀況不容忽視,這就需要 BMS(電池管理系統)監測電池健康狀態,提供過充/過放等保護,提高電池使用壽命。ADI 已經在行業深耕多年, 2007 年發布第一款鉛酸電池管理的 IC,目前已經發展到第五代。
按照 Vincent 的說法,在鉛酸電池管理領域,ADI 占有絕對市場份額。現在已經延伸至鋰電池領域,同樣擁有很高的市場份額。
2018 年 12 月,寧德時代授予 ADI 優秀方案獎,也能看出 ADI 在 BMS 上的技術實力。
按照官方說法,在關鍵的監測功能上 ADI 借助獨特的掩埋式齊納基準電壓源和噪聲濾波模擬與數字轉換器,可以實現 1 毫伏的電壓測量精度。 此前 ADI 以 148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 Liner(凌力爾特),增強了其在電源以及 BMS 方面的產品能力。
ADI 的無線電池管理技術(2017 年推出)很有意思,取消傳統線束,采用射頻方式對信號進行傳輸,然后在 BMS 上進行整合。這種方案的好處是什么呢?于車廠而言減少了裝配步驟,節約成本,于車子來說減少線束長度,重量減輕,對電動車續航里程的提升有一定好處。同時電池組擺放位置更靈活,具備很好的擴展性。Vincent 告訴 GeekCr,無線 BMS 產品正在國內推出,后面會大力推廣很創新的技術方案。
在電驅動方面,很多地方需要對強弱電進行隔離,ADI 為車廠提供的就是小型化的高壓隔離解決方案,可以保證車內電器以及用戶人身安全。基于隔離技術,ADI 還會向外延伸去做 IGBT 的驅動芯片以及未來的碳化硅驅動。
除此之外,ADI 還與磁阻供應商合作推出用于檢測速度、角度和位置的磁阻方案 (xMR),可用于線控剎車、線控方向盤等高精度線控馬達驅動系統。Vincent 說,ADI 正對其進行優化,以適應未來 L4/L5 的無人駕駛。
財報數據顯示,2018 年 ADI 全年實現總營收 62 億美元,凈利潤 15 億美元,同比增長 21%,通信、汽車端的收入在穩步提升;從市場增量來看,ADI 在中國增速很快,達到 44%。
中國市場很重要。對于這一點,Vincent 也很清楚,在他看來,中國市場很大且具有很高的增長潛力,ADI 有很多汽車電子產品線是為中國市場定制,同時將不斷擴大中國本地服務團隊,為用戶提供更多專業快速的服務。
「不管是 ADI 其他的產品,還是汽車電子產品,我們的目標是要拿世界第一的市場份額,要占據絕大部分的市場。不這樣的話對我們來說,投資可能就會失去意義,我們對產品、技術以及對客戶的快速反應能力非常有信心,這些都是我們未來能夠繼續保持領先以及獲取絕大多數市場份額的先決條件。」Vincent 如是說道。
原創聲明: 本文為 GeekCr 原創作品,歡迎轉載。轉載時請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自 GeekCr」,并附上原文鏈接,不得修改原文內容,謝謝合作!
歡迎關注 GeekCr 微信公眾號:?GeekCr 極客汽車(微信號:GeekCr)∓ 極市(微信號:geeket)。
來源:geekcar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86344
以上內容轉載自geekcar,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