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6 日,國內首個 5G 自動駕駛公共服務平臺暨 5G 自動駕駛開放道路場景示范運營基地在重慶仙桃大數據谷落成啟用,作為本土車企,長安汽車當仁不讓地成為了首個入駐該運營基地的車企。
之所以選擇仙桃大數據谷,是因為當地的彎道、立交、異形路口等道路環境頗具重慶特色,目前已建成區域正在進行 5G 網絡建設和網聯化改造,打造高時效、強算力的智慧道路。
這些智慧道路可以為車企提供自動駕駛車輛開發的前期驗證,同時也為社會車輛提供一個自動駕駛體驗空間和運營服務基地。
長安汽車計劃于今年 8 月的重慶智博會上在此地進行 L4 級別自動駕駛的示范運營,運營長度 4.3km,全程設置 9 個站點,運營車輛由逸動 EV 進行改造而成。
通過車輛周身配備的激光雷達和攝像頭傳感器,配合智能化道路帶來的車路協同功能,長安自動駕駛汽車能夠在該道路完成會車、跟車、變道、轉彎、掉頭、避撞、繞障、過紅綠燈等操作。
官方的說法是,長安自動駕駛汽車的駕駛技術好比一位駕校出來兩到三年的司機。
帶著極高的期待,我坐進了長安的測試車內。
幾公里的測試行程中,主駕安全員將方向盤和油門剎車完全交給了系統,車輛時速全程被控制在了 40km/h 以下,行駛過程中,車輛時不時有壓線走的行為,在路口無車道線有些輕微 “蛇皮走位”。
通過車路協同,車機中控實時顯示了紅綠燈的狀態,系統也能夠很好地結合該數據及時完成停車和起步,路口轉向過彎還是比較平穩的。
由于是開放道路,行人過馬路的現象在所難免,長安車輛感知還是很及時的,但避讓邏輯值得商榷,它是先減速、再變道,而不是減速等待行人通過。這一邏輯倒是挺符合國人的駕駛習慣,但和 “讓速不讓道” 的基本邏輯有些相悖,但在當時的路況環境下(隔壁車道無車,且不是實線),測試車這樣的舉動似乎也不能說不對。
雖然是在社會開放道路,但路況不是非常復雜,社會車輛較少,行人也不多,所以測試車也無法遇到更復雜的場景。
上述項目,長安做到了及格以上,那在連續過彎的動作上勉強過關了。車輛在大彎中一度慢到幾乎停車,且車側雷達時不時發出報警。整個過彎動作僵硬,給人一種 “躡手躡腳” 的感覺。
通過一番實際體驗,長安汽車的自動駕駛水平顯然還沒有到 “老司機” 的水平,反倒頗有些新手司機的稚氣。
不過能在開放道路上挑戰自己,具備了自動駕駛所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長安已經交出了一份 “及格” 的答卷,只是到 “優秀” 還有很長的距離。要想在中國實現 L4 級自動駕駛真的很難。
來源:愛范兒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95727
以上內容轉載自愛范兒,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