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壹圖網)
在江西省被國家發改委點名批評之后,各大省份在新能源造車項目上的進展也受到關注。其中,作為新能源汽車規劃投資規模最大的省份,浙江省在經歷了過去四年中多個項目的簽約、開工、投產等進化后,呈現出了另一番境況。
在2015年前,僅有一家傳統車企吉利汽車的浙江省,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富饒之地。而在這一波的新能源汽車搶奪戰中,浙江省試圖改變手中“棋子”不多的狀況。據經濟觀察報此前對各省市(除港澳臺地區)的新能源汽車投資統計顯示,浙江、江蘇、江西是三個新能源整車規劃投資額超過千億元的省份,其中浙江省位列第一。自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浙江省新增了20個新能源整車投資項目,新能源整車制造相關投資額1153.91億元,總產能達到245.7萬輛,省內有十個城市獲得項目投資。浙江省也成為新能源汽車制造業版圖上的核心之一。
而最新的統計顯示,與江西省不同,在項目的落地情況上,擁有成熟汽車產業鏈基礎的浙江省呈現出更高的實現率,20個項目中僅有4個項目在簽約之后沒有查詢到動工消息,相比之江西省40%未開工7家的情況,樂觀許多。不過,在浙江省已經開工的16個項目中,仍有6個項目至今沒有公開的投產信息。
雖然項目的整體開工率較高,但其中規模最大的百億投資項目群卻呈現出擱淺之勢,總計6個投資百億的新能源項目中,目前只有威馬汽車智能汽車產業園區正常推進并已經投產,其他四個項目——寶沃汽車長三角產業基地項目、樂視超級汽車生態體驗園區項目、游俠電動汽車超級工廠項目、湖州新能源動力車產業園項目或處于休止狀態,或進展緩慢、前景堪憂,這四大項目的擬投資金額占統計時間段內浙江省新能源總規劃投資金額的45.7%。
百億“大餅”難畫。事實上,從2015年2017年,樂視、珠海銀隆、沃特瑪等“明星”公司在全國四處圈地,畫下了多個新能源汽車的百億級“大餅”,這些項目在簽約之初就飽受質疑,如今,大餅落空,地方政府在其中也交了不菲的學費。而作為投資熱點的浙江省的現狀,映射出了過去兩年中新能源汽車投資領域的泡沫正在一步步被擠去,此外,傳統車企和新造車頭部企業呈現出較高的存活率,也使浙江成為過去兩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在潮漲潮落間,沖刷洗牌的典型樣本。
項目開工率高達80%
業內人士認為,浙江省較好的汽車產業鏈基礎一定程度降低了新能源汽車的制造成本,這也是項目整體進展較為順利的主要原因。
坐擁吉利汽車、眾泰汽車等車企的浙江省,在汽車產業具備一定基礎,同時也是全國新能源汽車研發和推廣較早的地區。2015年,浙江省實現新能源汽車整車產量約7萬輛,約占全國的五分之一,并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成熟的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使浙江省成為眾多新能源汽車項目競相落地的熱點地區。浙江省同樣抓住機遇,大力招納和吸引新能源汽車項目。2016年5月份發布的《浙江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整車產能規模達到50萬輛以上的生產能力。
自2015年開始,我國新能源汽車整體項目也迅速增長。根據經濟觀察報此前的統計,從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國內共有超過200個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項目落地,涉及投資金額為10262億元人民幣,已公開的產能規劃達到2124萬輛。其中,浙江省貢獻了11.2%的規劃投資額,和11.5%的產能規劃。
從項目的類型來,浙江省新能源汽車項目呈現出傳統車企和新造車企業勢均力敵的格局。在20個項目中,有9個項目為傳統車企布局,例如吉利新能源整車項目、比亞迪杭州西湖新能源專用車項目等;剩余的11個新造車企業項目中,由汽車零部件公司主要投資的項目有三個。
根據經濟觀察報記者的梳理統計,9個傳統車企布局的新能源汽車項目全部開工,但有四個項目尚未查詢到投產信息,包括吉利新能源整車項目、杭州長江乘用車有限公司項目、長江汽車純電動新能源汽車項目以及德國寶沃汽車集團產業基地項目。吉利汽車和長江汽車均有電動車產品露出消息,經濟觀察報記者就相關項目投產情況向企業內部人員詢問時,均未得到確切回復。
在11個新造車企業項目中,有四個項目尚未查到開工信息,包括萬向集團旗下的客車項目、萬向集團公司年產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項目、浙江之信控股集團旗下的湖州新能源動力車產業園項目以及湖州開發區于意大利阿斯科和天能集團旗下的ASKOLL電動汽車項目。其中,萬向客車項目由上汽集團和萬向集團打造的上汽萬向新能源客車有限公司投資。盡管沒有公開投產信息,但有媒體報道稱,上汽萬向的客車產品已經在杭州投入運營。經濟觀察報記者向上汽萬向的多位工作人員電詢項目進展,對方均表示并不了解。而萬向集團公司年產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項目從獲批至今兩年都未開工建設,其在2019年4月收到了可延后6個月開工建設的項目延期批復,直至目前尚未查到動工信息。
浙江之信控股集團旗下的湖州新能源動力車產業園項目按照兩期推進,一期項目以生產制造自動變速箱、電機電控、燃料動力電池等電動車核心零部件為主,二期則以電動特種車、電動乘用車為主。經濟觀察報記者通過啟信寶發現,目前其還未在湖州成立相關的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公司,但在2016年6月22日成立了湖州遠通新能源科技工業園有限公司,業務覆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研發。而ASKOLL電動汽車項目則未能查詢到相關公司成立。
按照浙江省發改委的項目批復文件要求,項目在批復后兩年內沒有開工,應當提出延期申請否則面臨退市危機。但公開信息顯示,到目前為止,在未開工的四個項目中,僅萬向集團獲得了項目的延期批準,其他三個項目則未查詢到相關的延期信息。
在7個已經開工的新造車項目中,有2個項目目前仍未順利落地,包括樂視超級汽車生態體驗園區以及游俠電動汽車超級工廠項目。5個已經投產的項目分別為合眾汽車、馬太新能源、零跑汽車、威馬汽車、恩馳汽車。其中,威馬汽車已經成為新造車企業中的TOP3之一,其與樂視汽車和游俠汽車幾乎同一時間入局。
下文莫測的百億級項目
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在浙江省中未能順利投產的新能源汽車項目中,并不是實力小、資金少的項目,而是看起來財大氣粗的大項目,其中以投資額超過百億的大項目為主。
在浙江省20個新能源汽車項目中,百億級項目一共有五個。而除了威馬之外,其他項目均未投產,也致使浙江省規劃投資資金的落地率只有50%左右。
其中,投資金額最大的是總投資200億的樂視超級汽車生態體驗園區項目,該項目是樂視2014年發布的SEE汽車計劃落地的關鍵一步,其于2016年8月10日正式簽約,并于同年12月28日正式開工。不過,由于2016年底樂視體系資金鏈危機爆發,賈躍亭出走美國,該項目也因此停滯。根據啟信寶信息,該項目相關的公司為樂視生態汽車(浙江)有限公司,其股東除了持股80%的樂視汽車(北京)有限公司之外,還包括持股20%的湖州莫干山地方政府全資控股的德清啟航建設發展有限公司。2017年5月,樂視汽車(北京)有限公司的法人股東由賈躍亭控股的北京百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變更為劉豐選控股的樂視致樂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而莫干山地方政府在其中投資了多少,目前不得而知。
日前,FF與第九城市聯合宣布成立合資公司,將在中國投產銷售智能互聯網電動汽車,有媒體指出這一投產基地將為樂視超級汽車生態體驗園區所在的浙江德清莫干山樂視汽車小鎮,體驗園區項目被認為或許存在重啟的機會。不過,這一項目最終能否落地仍備受質疑。
另一個未能投產的百億級項目是投資115億的游俠電動汽車超級工廠項目。該項目于2017年4月21日正式簽約,落地浙江湖州市,并于2018年4月3日正式開工,計劃2018年年底竣工。不過,根據游俠汽車官網最新的4月份消息,該工廠至今仍未完工,而是建設進度過半,并對外宣稱即將啟動首款車型游俠X的試制生產。
在四個沒能按時投產的百億級項目中,只有投資100億的德國寶沃汽車集團長三角產業基地項目是傳統車企性質。該項目于2016年11月22日正式簽約,規劃兩大產品平臺,同步發展傳統動力于新能源動力系統,并計劃于2017年7月份開工,計劃在2020年之前完成。2015年寶沃借助中國資本福田汽車啟動在華布局,并于2016年推出了首款SUV產品BX7,但寶沃的復活之路一直不太順利。在持續虧損且拖累福田之際,2019年3月,寶沃的控股權被出售給神州優車,成為神州和福田的合資公司。一系列的重大變更,使寶沃在浙江嘉興的這一百億投資項目呈現出被遺忘的狀態。而在啟信寶上,目前也未能查詢到與項目相關的公司。
去泡沫進行時
放眼全國,2015年至2017年間,百億級的新能源汽車項目投資曾呈現此起彼伏的盛況,除了曾如日中天的樂視外,董明珠投資的珠海銀隆,以及沃特瑪等新能源“網紅”都在全國簽下了多個百億級大投資項目,地方政府也興致盎然地入局,而如今,樂視已成往事、銀隆官司打得一地雞毛、沃特瑪更是身負重債、轟然倒下。也再次映證了靠資本炒作、PPT造車,以及依賴補貼野蠻生長,都無法在汽車領域存活下來。與此同時,政府的前期投資也難以追回。
對于擱淺的項目,業內人士認為,更多的并購與合作項目將顯現,例如同在浙江省的長江汽車為零跑汽車代工。與此同時,跨國車企或將更頻繁地以買主的身份入局。
不過,新能源汽車作為長期的產業發展方向,仍不斷吸引地方政府和資本入局。例如今年房地產商富力投資華泰汽車,恒大今年以來連續買買買布局新能源汽車等,地方政府也深度參與了新造車企業今年上半年的新一輪融資?!按蠖嗟胤秸畱撌且恢敝С之數氐男履茉窜図椖康?。當正常投資渠道收緊時,這些新能源車項目就更加依靠政府的支持了。而政府也是有選擇的,不可能每個項目都同等支持,需要挑重點?!泵匪闪址治龇Q。
根據《浙江省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到2022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要超過80萬輛。而浙江省2015年-2017年上半年新增項目順利投產的項目產能為99.5萬輛,距離2022年還有兩年,浙江省的產能目標已經提前完成。由于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不及預期,7月23日,中汽協將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由年初的160萬輛下調至150萬輛。有觀點認為,產能過剩下的結構性調整帶來的洗牌效應,即將覆蓋到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來源:經濟觀察報
作者:干群芳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96212
以上內容轉載自經濟觀察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