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18年捷豹I-PACE、奔馳EQC、奧迪e-tron三款豪華品牌首款量產純電動SUV<SUV相繼發布,可以看作是豪華品牌電動化的第一輪遭遇戰,那么以即將全球發布的保時捷Taycan為開端,豪華品牌電動化的第二輪戰役即將打響。
第一輪遭遇戰的關鍵詞是“傳承”。身背沉重“包袱”的豪華品牌,在對電動化的態度上一定是先相互試探,所以先期推出的幾款純電動SUV仍有著濃重的家族特征,甚至是基于自家燃油車的電動化改造,都沒有突破傳統豪華品牌消費者對于各自品牌及車輛屬性的認知。
但是在象征性地拔刀相向后,豪華品牌電動化的第二輪戰役顯然不會再是兒戲了。對于這場戰役,《童濟仁汽車評論》定義的關鍵詞是“革命”——革的是自己的命。
從燃油化到電動化的轉型,不會一直是一條平滑的曲線,其中一定會有拐點。這個拐點的出現,可能是由于政策,也可能是由于某個強勢切入的電動品牌或車型——拐點的出現也意味著革命的開始。
發動機的效率進化有其上限,這個上限百余年之前就因為奧托循環的提出而早已定下。這也就意味著隨著油耗與排放法規的日趨嚴格,在內燃機上進行深挖的投入與產出已經遠遠不能成正比。造電動車,幾乎是唯一的解決途徑。
如今距離各國執行燃油車禁令的時間也越來越近,而作為最大的汽車銷售國、最大的豪華汽車銷售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銷售國,中國也已在考慮“設立燃油汽車禁行區等試點”、“統籌研究制定燃油汽車退出時間表”。
從國V到國VI,一批沒有核心技術的落后品牌已經悄然退出了市場,那么燃油車禁令是否能讓沒有電動化核心技術的品牌退出呢?可能性極大。
所以,不想被政策革命,就首先要革自己的命。
而在電動化這個群體性的行為中,只要有少數幾家豪華品牌選擇激進的路線,那么剩下的品牌也一定不會熟視無睹。如果這其中再進入幾條“鯰魚”,形勢會發展得更快。
特斯拉首先做了那條鯰魚。
(特斯拉ModelX、Model3、ModelS)
一些豪華品牌嘴上不會承認,但私下不知道已經拆解過多少輛特斯拉了,另一些豪華品牌——比如Polestar——更干脆地就把新車的目標競品鎖定在特斯拉身上。
在消費較為超前與務實的北美,特斯拉已經展現出搶奪傳統豪華品牌份額的潛力,盡管過程中會有波折,未來也存在不確定性,但是這種趨勢已經被證明,即便不是特斯拉,也會出現其它人來做這件事情。
在與北美市場消費觀念上有一定相似度的中國市場,這個趨勢同樣存在。一批先行者已經培養了一二線城市消費者,一批低速電動車培養了下沉市場消費者,中國市場對于電動車的態度,已經逐漸從陌生、質疑到接受、認可甚至開始主動追求。
此時,豪華品牌的電動化進入,時機恰好。
革命就有流血,革命就有犧牲。豪華品牌電動化的進程,不會一直是“油改電”,而要從原生開始開發純電動車,要把現有的燃油車砍掉,這才是“革命”。
保時捷Taycan的發布是一個信號。
保時捷堅定地認為純電技術是未來,因為只有純電才能兼顧高性能與高效率,也才符合保時捷一貫對于性能的堅持。所以,保時捷將會完全用純電動車取代燃油車,甚至想以此為契機,搶占高端電動汽車的先發優勢,繼續鞏固其在燃油車時代樹立的地位。
(保時捷Taycan)
對于一個相對小眾且專注性能車的豪華品牌而言,電動化的革命有其動機,那么對于消費群體更加主流的豪華品牌是否也如此呢?
兩則外媒報道能說明這個問題。
一個是捷豹,今年夏天捷豹預計會停產XJ,而下一代XJ將會換裝電動化驅動系統。另一個是林肯,在底特律工廠中原本Continental的生產線被兩款新平臺的電動車型生產線取代。從各自的旗艦轎車開始,捷豹與林肯已經開始了著手進行電動化革命的實質性動作。
當眾多豪華品牌已經有了數十年、上百年的積淀,它們舍得一些固有的傳承,而去all in或者部分領域all in電動化嗎?《童濟仁汽車評論》認為,會的。只不過因為現有燃油車業務狀態的不同,各品牌的進程有快有慢,但只要是向電動化轉型,就一定需要犧牲現有的燃油車型。
從這個角度而言,從體量較小的旗艦轎車入手,是一個相對“安全”的選擇。
豪華市場中,最值得關注的,永遠是體量最大、地位最高的BBA的動作。當然,巨大的體量意味著BBA不會立刻“殺死”燃油車,而且由于體系與現況的差異,BBA的實際動作也會有所差異。
作為三者之中綜合體量最小(不像奧迪有背后的大眾集團支持,也不像奔馳有更加全面的業務體系)的寶馬,也是在電動化革命中最激進的一個。在寶馬內部,電動汽車平臺被分為過渡型平臺、戰略型平臺和合作型平臺,值得一提的是,合作者中就包含捷豹路虎。雖然在第一輪遭遇戰中,寶馬并沒有立刻打出iX3的牌,但是寶馬一直以來的電動化儲備和全力推動的戰略支持,卻讓其成為BBA中最有可能進行大規模電動化革命的一個。
對于一直想要“超越奔馳”的寶馬而言,電動化是個“誘惑毒藥”——既有可能真正實現換道超越,也有可能因為巨大的研發成本而拖累自己。如何抉擇?寶馬新任CEO Oliver Zipse首先要團結人心。
背靠大眾集團的奧迪,身上的擔子要輕了很多。依托大眾集團的研發資源,奧迪會扮演大眾集團電動化的“尖刀”。而在奧迪處于相對低迷狀態的今天,利用大眾全球資源穩住格局是首要任務,包括電動化進程。所以,大眾在國內MEB工廠的建設將會讓奧迪受益,奧迪很有可能成為首個國產原生電動化平臺車型的豪華品牌。
當年率先國產讓奧迪在中國贏得了燃油車時代三十年的領先,未來電動車的國產是否能復制這條道路呢?奧迪心中一定是肯定的答案。
至于奔馳,則是BBA在電動化上最保守的一個。EQC的油改電更像是奔馳想要搶一個時間點,至少到2025年奔馳仍然會以燃油車與混動車為絕對銷量主力。對于財務出身的戴姆勒新任CEO Ola Kaellenius來說,生產與管理的降本增效有更高的權重,他會選擇最適合于“歐洲財務官思維”的方式展開電動化——比如將一直虧損的smart與吉利合資全盤轉型電動化品牌。
奔馳想要吸引它的目標消費者,永遠不會去講技術,品牌才是最大的吸引力。
用戶購買一臺豪華品牌電動車的心態,和購買一臺特斯拉的心態完全不同。同理,豪華品牌造電動車的心態,和特斯拉造電動車也完全不同。但是,當電動化時代一定會來臨,甚至因為政策或是強勢車型的影響而加速這一進程時,位于高端市場的豪華品牌會如何選擇,十分耐人尋味。
《童濟仁汽車評論》認為,電動化時代的到來,一定會伴隨著流血與犧牲,既沒有妥協式“君主立憲”的可能,發生“和平演變”的可能性也極小。不論是豪華品牌中的強勢者還是追趕者,在電動化這條道路上沒有退路。
當試探性的遭遇戰過后,全面戰役的打響只是時間問題。
來源:童濟仁汽車評論
作者:辰巳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97656
以上內容轉載自童濟仁汽車評論,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