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召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聯絡員會議,討論《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下稱《規劃》)。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指出,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面臨新形勢、新情況,為搶抓機遇、應對挑戰,亟需加快制定《規劃》,堅持不懈推動產業發展。
2019年12月3日,工信部正式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與之前的2016年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和2017年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草稿相比,本次征求意見稿最顯著的變化是將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當年新車銷量的占比由原來20%提升到了25%。
如果按《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中規劃的2025年汽車總銷量3500萬計算,差不多年銷量規劃由原來700萬(3500x20%)提升到了875萬臺(3500x25%),一年就增加了175萬臺,可謂雄心勃勃+激進自大。
要知道,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是在新能源汽車連續第四個月出現負增長、傳統新能源汽車企業萎靡不振、造車新勢力掙扎在垂死邊緣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不禁讓人心生疑慮。
那么問題來了,這么大的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到底如何實現呢?
《汽車海外并購》和《智能電動汽車》將2019年新能源汽車“四連降“的原因大致歸結為以下因素:
宏觀經濟下行
補貼大幅退坡
國五燃油車促銷
限購城市燃油車牌照放松(廣州、深圳、貴陽、海南)
到2025年,大概可以估計中國宏觀經濟GDP應該繼續維持在6%甚至5%以下的新常態,新能源補貼早已完全退出,燃油車國六向國七過度,限購城市基本飽和,新車增長乏力。
在這種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還是如此的雄心勃勃,至少說明了中國監管層對于新能源汽車的國家戰略定位的信心絲毫沒有減弱,反而愈發堅強。
這個戰略定位不變的話,要在2025年完成如此雄心勃勃的目標,《汽車海外并購》和《智能電動汽車》認為,除了新能源汽車的整個生命周期內總擁有成本TCO優于燃油車的總擁有成本這個市場的“無形之手”發揮強力作用以外,還必須有更加強有力的“有形之手”強推作為保障和后盾才可能實現。
在鼓勵公平競爭的法制環境日趨完善的今天,工具箱里還有那些“有形之手”的政策可以選擇呢?
《汽車海外并購》和《智能電動汽車》估計,下列政策仍是監管層可能考慮的范圍:
雙積分政策持續加壓
燃油車牌照控制繼續
燃油車通行限制擴大(城市內部、城市群)
零排放區/城市/城市群
藍天保衛行動擴大(高排放車限行、鼓勵更新替代)
燃油車加油便利程度下降?
新能源車鼓勵使用措施(停車、通行、雙向充電、文明城市評選、社會信用、企業干部考核….)
農村用地與充電設施普及鼓勵
新能源車競爭力完全優于燃油車
終極大招:燃油車分步驟、分地區禁售時間表
如果上述政策組合拳的有形之手加上新能源車的競爭力和產品優勢(成本、使用、性能)的市場無形之手一起發力,特別是禁售燃油車的終極大招,相信一年八九百萬的銷量還是可以實現的。
畢竟,在中國,70%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和空氣污染是必須要解決的戰略問題。
內容
2019年11月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召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聯絡員會議,討論《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下稱《規劃》)。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指出,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面臨新形勢、新情況,為搶抓機遇、應對挑戰,亟需加快制定《規劃》,堅持不懈推動產業發展。辛國斌強調,融合創新、協同發展是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的根本保障,各部門要進一步加強相互協同,形成合力,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2019年12月3日,工信部發布了《2021年-2035年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
《規劃》中提到,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核心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質量品質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進入世界汽車強國行列。純電動成為主流,燃料電池電池實現商業化應用,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趨于普及,有效促進節能減排水平和社會運行效率提升。
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動力電池、驅動電力、車載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25%左右,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30%,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
《規劃》中要求,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插電式混合動力混合動力(含增程式)乘用車新車平均油耗降至2.0升/百公里。
《規劃》要求,要完善新能源汽車購置稅等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地方政府加大公共服務、共享出行等領域車輛運營支持力度,給予新能源汽車通行、使用等優惠政策。2021年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公共領域新增或更新用車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車。制定將新能源汽車研發投入納入國有企業考核體系的具體辦法。《規劃》中提出要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其中包括要推動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融合發展,加強標準對接與數據共享。
The latest 2021-2035 China NEV Development Plan draft showsthat the NEV share among all new car sales in China will reach 25% by 2025,which is 5% higher than previous 20% share target in Automotive Industry Mid-toLong-team Development Plan in 2017, indicating a 1.75 million more NEVs to be sold inChina from previous annual 7 million to 8.75 million.
The new ambitious NEV sales target is released under thebackground that China’s NEV sales has suffered 4th consecutive drop since July2019 after subsidy substantial drop and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and NEVindustry is full of doubts and uncertainties on the future of NEV industry inChina.
Then how to realize this even more ambitious NEV targetbecomes a question. Personally I think Sticks (credit policy+ICE phase-out)+carrots (NEV incentives) + NEV superiority over ICE might be the leverage tohelp China to move towards 100% electrification. After all, China has its owninner drive to electrify itself due to the facts of 70% oil dependency and airpollution and climate change pressures.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海外并購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05092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