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在中國汽車市場逆市增長,與最佳合作伙伴廣汽集團的關系也不斷升溫,廣汽傳祺即將導入豐田油電混動系統,而廣汽埃安的純電動轎車也導入了廣汽豐田,雙方似乎成為了跨國車企和中國車企合作的最強CP。
我們前面說了廣汽傳祺在全新第二代GS8導入豐田油電混動,這對于雙方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會有哪些利弊之處。今天我們講一講雙方的逆向合作,那就是雙方基于廣汽豐田導入廣汽埃安車型,以及未來純電動汽車的合作前景。
在廣汽豐田一路沖天,奔向百萬產銷量的路途上,一則關于廣汽豐田的首款純電轎車iA5的新聞被曝光了。對于這款投放于網約車運營市場的車型,廠家通過OTA遠程升級的方式鎖了電,車主能用的電量少了,充電的次數也多了,這個賺錢工具突然就不香了。
作為廣汽豐田的首款純電動轎車,iA5就是廣汽埃安Aion S的換臉車型,廣汽埃安供應白車身給廣汽豐田,最后在廣汽豐田第一工廠的總裝車間進行組裝和檢測。
除了大家能看到的外觀差別,這一輛iA5采用的是廣汽豐田的品質標準,在廣汽豐田的渠道銷售和享受廣汽豐田的售后服務,據說廣汽埃安也將廣汽豐田作為VIP客戶,不斷提升其產品品質。
然而,為了消除動力電池存在的安全隱患,廣汽埃安Aion S此前就經歷過鎖電,給網約車車主補貼,并最后更換電池的慘痛經歷。作為同款車型,廣汽豐田iA5也不能幸免,或許也到了該換電池的時候了。
豐田與廣汽在廣州南沙的合資公司,已經在開建新能源汽車專屬的第五工廠,據悉首款投產車型就是在2021年上海車展亮相的bZ4X,雖然是基于e-TNGA純電平臺架構打造,但動力系統等詳細信息并沒有公布。
在這之前,豐田與比亞迪達成了合作,內容大概就是基于比亞迪的電動汽車技術為豐田開發專屬的純電動汽車,相關車型將懸掛豐田的車標,而不是比亞迪,或者騰勢那樣的全新車標,要知道目前廣汽豐田iA5懸掛的是廣汽的車標。
比亞迪和豐田最終會擦出什么火花還不得而知,但對于花巨資建設全新工廠、打造純電動汽車專屬平臺的廣汽集團來說,無疑是一次打臉的尷尬事件。前有集團層面合作,后有純電動汽車的合作,為何最后來了比亞迪這個電動車的第三者?
豐田和比亞迪2020年成立的合資公司僅限于研發功能,整車制造這一塊就只能交給一汽豐田或者廣汽豐田,相比較一汽集團完全可以忽略的電動技術,廣汽集團又怎么能輕易讓比亞迪這一頂綠色帽子扣在廣汽豐田的頭上?
從卡羅拉開始,豐田走上了大眾和本田的南北車企雙車戰略,一個車型采用兩個外觀和命名在兩個合資工廠生產和銷售,從內飾、動力到市場售價都幾乎一模一樣,關于即將到來的電動汽車,可能會有些不一樣。
據我們從天津一汽豐田新能源工廠和廣汽豐田第五工廠的環評報告中了解到,一汽豐田新能源工廠一期是10萬年產能的純電動SUV<SUV產品,而廣汽豐田第五工廠年產能20萬輛,分別是7萬輛純電SUV A車型、6萬輛純電SUV C車型和10萬輛純電MPV B車型。
這兩座全新工廠都將在2022年年中正式投產,從而讓豐田在中國的產能超過200萬輛,達到歷史最高峰水平。在這之前的2022年北京車展,或許我們就能看到這兩款即將投產的純電動SUV究竟是什么模樣了。
豐田首發的全新純電動SUV bZ4X,除了廣汽豐田和一汽豐田,豐田集團旗下的斯巴魯也將同步投產,最近已經公布正式命名為SOLTERRA EV,將于2022年年中在日本、北美、歐洲和中國等地正式上市。
在自主品牌發展落后,電動汽車更弱勢的一汽集團,或許將順理成章地導入搭載比亞迪電動技術的豐田品牌電動汽車。然而,對于自主汽車和新能源汽車都雄心勃勃的廣汽集團而言,這絕對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
當豐田為中國加速改變之時,不管是全球市場和中國市場,還是中國市場的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在燃油車時代的大一統集合,或許將在電動汽車領域開始分道揚鑣。
在電動車領域,汽車市場正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中國電動智能汽車的崛起,蔚來和小鵬相繼出海、豐田和比亞迪達成合作,就是其中的代表。
豐田用雙車戰略平衡了一汽和廣汽對車型資源的爭奪,如今雷克薩斯國產尚未落地,在電動車領域一汽和廣汽天差地別的實力,還要加上比亞迪,真是亂成一鍋粥了。
相比較一汽只能牢牢地綁在豐田身上,廣汽用一款iX4和一款iA5或許已經讓豐田感到后怕,最終引入比亞迪也算是有制衡的意思,畢竟一下子有了兩個純電動汽車平臺在手了。
比亞迪的e平臺和刀片電池誠然備受市場追捧,但廣汽也有GEP平臺和彈匣電池,最終一汽豐田的電動車比亞迪化,廣汽豐田的電動車廣汽化,或許是豐田中國化的又一個全新發展趨勢。
床頭吵架床尾和,在中國這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或許豐田和廣汽才是門當戶對的真愛和最愛。
— END—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TMC動力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5587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