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并標星電動星球News
每天打卡閱讀
更深刻理解汽車產業變革
————————
出品:電動星球News
作者:蟹老板本人
過去一周,新造車最大的輿論漩渦發生在了理想 ONE 身上。
接連幾天,眾多我們關注的媒體都報道了因為理想 ONE 優惠兩萬、計劃停產所引發的維權、投訴事件。
很多標題也很直接:《理想汽車,500 萬以內最強韭菜收割機》;《買了理想ONE,流淚到夜半》;《理想換殼,斷臂求生》.....
媒體報道截圖
編輯部也討論過這個選題,有些猶豫,大家提出的反對意見有。
1、這樣的事情,在燃油車時代屢見不鮮,并不新鮮;
2、作為企業,降價或者停產是企業應有的權利;
3、漲價的時候都笑嘻嘻,降價的時候車主就可以罵娘?
這 1、2、3 點,從邏輯上看都是自洽的。只是,我卻總覺得還有疑問:
這樣的沖突,用一句「合理不合情」就可以完全解釋?
用戶對于品牌、創始人的信任,在資本、商業、效率面前就真得一文不值?
今天是周五,結合這些天看到的報道、視頻、抖音評述,有一些話不吐不快。
一、取巧
對于「取巧」,無論人、事、物,我一向是有情緒的。具體到理想汽車身上,進而就有了前后態度、看法的不一致。
在理想發布 ONE 這臺車之前,我們寫了許多文章,贊賞李想、期許他的車和家,譬如這篇《李想內部信曝光:一家造車新勢力的組織宣告書》。
在這篇文章中,我寫到:
「在汽車圈,讓我選一個「這種人」。我一定會把李想選進去。」
「大眾對李想的定位和想像,緣自他的身份和財富。但在很多創業者、產業人士看來,李想在精神層面的影響力卻會比這些重要得多。
只是,當在理想ONE 發布會現場,看到李想在臺上說這是一臺沒有里程焦慮的電動車時,我突然感覺到強烈的失望,于是就有了《「李想」制造 ONE 的最大驚喜與最深疑惑》。
隔年四月,在參觀完理想常州工廠后,我攔住李想問:
很多人都覺得你是智能電動汽車的旗手,甚至說教父。但最終交出來的這臺 ONE,卻讓人覺得不純粹…..
這樣的情緒一旦出現,就不斷蔓延、轉變....
因而從 2019 年 4 月開始,我們越來越少參加理想的活動;就算談及理想的報道,也難免參雜一些情緒或者說「偏見」。這也讓部分理想車主認為我們對理想不夠友好。
為什么拉拉雜雜寫這么長的舊事?
因為在看完虎嗅網《理想汽車,500 萬以內最強韭菜收割機》報道后,我突然意識到并不只是我一個人有這樣的情緒或者說「偏見」。
《韭菜收割機》一文的作者,在我的印象中,算得上是理想的粉絲或者說支持者,對理想過去三年的發展也嫻熟于胸,因而故事寫得很細,情緒拿捏得很到位。
譬如:「蔚來和小鵬達到20萬輛里程碑都是大操大辦,只有理想的20萬輛成就悄然無聲。」
又譬如:「超常規迭代周期、質量問題頻現、老車主被割韭菜,看似毫不相干的三類事件,卻持續不斷地在理想汽車這家公司身上出現。很難說,這一切都是偶然。」
朋友看到,說了句,果然是內部人的吐槽最兇猛。
而我看完則堅定了自己的「偏見」。因為,這一次理想遇到的輿論危機,本質上來看,其實還是可以歸結到「取巧」上。
產品上「取巧」——在此前,這被認為是產品大師、定位打法的杰作;
營銷上「取巧」——在此前,這被認為是營銷大師,高效率的方式;
用戶關系上也「取巧」——在此前,這被認為是極客人設,魅力的體現。
一系列的「取巧」自然會帶來一系列的「情緒」,乃至于更為負面的評價,譬如雞賊。
二、不可量化
「取巧」有什么不好?我還是忍不住,跟業內的朋友電話交流了幾番。
許多人提出了上面這個反問。
在他們看來,并沒有多少人會在買完車兩年后還去關心降不降價、停產不停產的問題。而在產品換代期,不管你怎么做,總會有人不滿、維權。
理想 ONE 近二十萬車主,了不起五千人有意見,占比也不高。傳統車企這樣干了很多年了,沒什么問題。
而最關鍵的是,老車主的情緒其實是不可量化的。
只要不斷拉新客,維持好的銷量數據,就行了。至于什么后續影響、干擾品牌向上,那都是后面的事情,也很難評定當下的糾紛會對今后的品牌造成什么影響。
是的,「情緒」從來都是不可量化的。即使,在很多經濟學家看來,「情緒」被視為經濟活動的根本性決定因素。
不可量化就意味著它無法體現在效率上、報表里,無法贏得資本和商業的認可。
只是,這樣的不可量化真得就毫無價值?
年歲越大,我越認可「信任」的價值。小到個人、大到企業、國家,莫不如是。而信任關系的建立是極難的、破壞又是極容易的。
譬如,你有一件大牌包, LV,去到店里保修。結果店員說,只能修皮面不能修五金。最終的結果會是什么?你再也不會去買 LV 的包了。
記得李想此前說過一個觀點,在車輛交付之前,車企的品牌的美譽度是零。從交付開始,才會出現增長與消減。
過去兩個月,理想 ONE 大概賣了 15000 臺車(7月交付10,422輛、8月交付4,571輛),涉及約 15000 個家庭。
在突然被宣布降價、車型停產后,他們對理想的評估會是怎樣?他們的評估又有沒有實際的價值。
即使,它是不可量化的。
三、直營與 OTA
在跟業內朋友交流時,除了「不可量化」外,還有一個觀點我是極不認可的。
那就是——車企這樣干了好多年,已經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但這樣的「行之有效」其實是建立在 4S 店營銷體系、非智能、淺交互的現實基礎上的。
而當下的現實基礎是什么?數字化!
數字化帶來了智能,智能帶來了OTA,而 OTA 則意味著全生命周期的軟件服務,以及直營與直連;
數字化還帶來了全新的媒介環境,傳播呈現出了社交/私域、復雜/快速等等特征。
《韭菜收割機》一文中最關鍵的細節是什么?在我看來,起碼包括這一段:
「還記得,在 2021 款理想 ONE 在升級了直線召喚之后,因為供應商的問題,就沒有給 2020 款理想 ONE 的老車主進行同步升級。直到有大量老車主反饋區別對待的問題,理想官方才回應稱,2020 款的直線召喚正在研發,后續會給老車主進行 OTA 升級。事到如今,理想 ONE 都要停產了,2020 款理想 ONE 的車主們,還沒有升級到直線召喚功能。」
當「信任」不在,這樣的「前例」很難讓人相信理想會對即將停產的 ONE 做好全生命周期的軟件服務,做到持續的 OTA 。
在購買一臺智能電動汽車時,大家是有默認前提的——在五到七年的用車期間,車企有義務完成這一生命周期的軟件服務,做到持續的 OTA 。
李想很喜歡蘋果,也希望把理想汽車打造成蘋果一樣的企業。但很難想像,今年買的 iPhone,明年就不能再進行 IOS 更新了。
這一次理想 ONE 事件鬧得這么大,歸根到底不僅在于理想 ONE 絕版,還至少包括「不可量化」的「信任」的丟失,以及后續 OTA 可能的「絕版」。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84712
理想ONE車友群交流群已建立,戳
這里馬上加入群聊,更多一手消息及時關注。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話題
相關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