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6年10月,北京市共計撥付了3批新能源汽車財政補助資金,涉及11家企業的16700輛新能源汽車,合計金額139141.2萬元。那么從上述1-3批公示信息中透露出哪些信息呢?
一、1-3批公示信息匯總
從北京市經信委網站獲悉,北京市在5月19日、6月23日和10月18日分別公布了擬撥付1-3批新能源汽車財政補助資金的公示。經匯總數據顯示,三批共涉及11家企業、16700輛車、139141.2萬元財政資金,具體匯總信息見下表。
2016年1-10月北京市1-3批新能源汽車財政補助資金匯總表
二、匯總數據呈現的特征
分批次來看。第一批撥付的新能源汽車補助資金共涉及9家企業、10944輛車(含部分2014、2015年推廣車輛)、50997.575萬元;第二批共涉及2家企業、1030輛(2015年推廣純電動客車)、30814.215萬元;第三批共涉及5家企業、4726輛車、57329.451萬元。其中:第三批占比41%,為最高;其次是第一批37%;第二批涉及企業僅有兩家,且僅占22%。
分車型來看。首先,客車以1849輛的數量掠奪了68613.66萬元補助資金,獨占49%的資金份額,這恰好印證了客車單車補貼過高的觀點;其次是乘用車,憑借13550輛的數量優勢也贏得了62726.825萬元的補助資金,資金占比45%,在氣勢上亦不輸于客車,一定程度上說明北京的乘用車在私人領域、公務用車和租賃用車領域已經開始發力;最后是專用車,無論在數量還是在補助金額方面,都不具有優勢,暗示出物流等專用車市場還未啟動。
分企業來看。累計獲得上億財政補助資金的企業有5家,其中:北汽福田共獲得補貼資金55057.32萬元,占比39.57%,位居第一位;其次北汽股份獲得補助37669.436萬元,以27.07%的占比位居第二位;然后是江淮汽車,共獲得補助資金16237.13萬元,占比11.67%,位列第三位;第四位是江蘇九龍,占比10.89%;第五位是比亞迪,占比7.51%;最后,其余6家企業僅占比3.29%。分析發現,無疑北汽福田和北汽股份是財政補助資金的最大受益者,二者合計占比達到了66.64%。
三、透露出3點信息
1、本地企業仍然是地方政府補貼的重點。北汽股份和北汽福田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獲得的補助金額上都無疑是最大的,二者合計占有1-3批補助資金的60%以上。這也直接彰顯出地方政府基于利益等多方面考慮對本地企業的青睞有加,而且是赤果果的。
2、北京市場較為開放,但地方保護主義仍然突出。雖然1-3批涉及的企業多達11家,體現出了北京政府對外地企業和外地汽車品牌的市場開放,且從補助數量上來看,外地企業合計占比為41.69%,已超出國家曾經提出的“新能源汽車外地品牌數量不低于30%”的要求。但是,實際補助結果來看,仍然傾向于保護地方企業。此外,最最重要的一條,補助的對象全部是純電動車!純電動!純電動!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在補貼的新能汽車類型中,北京的執著和偏執達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北京寧可保有且緩慢減少燃油車搖號指標,也不對插電式混合動力在搖號指標分配上給予任何公平機會,我們也只能呵呵。
3、對6-8米純電動客車的補貼發放仍然執行2016年之前的補貼標準,即每輛車補貼30萬元。根據第二批和第三批公示顯示,北汽福田6≤L<8米、型號BJ6650EVCA-1的純電動客車補助標準為30萬元,而江蘇九龍6≤L<8、型號HKL6600BEVB1的純電動客車補助標準為29.925、29.88和30萬元(有點奇怪為啥會稍微有點差別?),這符合2015年北京市客車推廣應用補助標準。然而年初以來,騙補風波不斷發酵,6-8米純電動客車被認為是騙補的重災區,對其的補貼標準存在嚴重的不合理性,但從北京市1-3批財政補貼撥付公示結果來看,對2016年以前推廣的車輛補貼標準沒有發生改變,并未受到騙補風波的影響而作出對舊政策的調整,當時說補多少就補多少。那么,對那些寄希望補貼趕快發放的車企們來說,這無疑是個好消息,但各城市是否會像北京一樣這樣信守承諾就不得而知了,至少北京開了個好頭。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彼岸花開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46381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