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老板不光做車,還做火箭。”
5月14日,上海某特斯拉4S店銷售顧問在給顧客介紹Model S時迷之自信的講到。不過這位銷售顧問還不知道,就在同一天,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已經獲得了獲營業執照。
這意味著特斯拉CEO馬斯克一直耿耿于懷的特斯拉能否在中國建廠等事宜將迎來新的轉機。不過,胸懷宇宙的馬斯克最近遇到了一系列的麻煩,而他竟然還第一次對著地球人“認栽了”。
落地上海? 雖然根據根據工商信息顯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于5月10日獲上海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核發的營業執照,公司注冊資本1億元,TESLA MOTORS HK LIMITED(特斯拉汽車香港有限公司)為其全資股東。 但最為重要的生產制造資質等環節仍處于談判或申請階段。 根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資料顯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從事電動汽車及零部件、電池、儲能設備、光伏產品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咨詢、技術轉讓,上述同類商品的批發、傭金代理(拍賣除外)及進出口業務,并提供相關配套服務,電動汽車展示及產品推廣。 除以上經營活動之外,最為重要的整車生產制造卻并不包含其中,所以如果特斯拉今后還有其他想法,仍需要根據《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關于完善汽車投資項目管理的意見》等相關政策進行申報、審核甚至談判。 業內對于此次特斯拉在上海成立獨資公司從經營范圍來解讀,更像是一個位于亞洲的總部和研發中心,最為重要的生產制造端能否落戶上海,懸念較大。 在此之前,除了上海,包括深圳、蘇州等地方政府均對特斯拉拋去過橄欖枝,而馬斯克此前也一直在挑選最優的合作方案。不過上海浦東是最早進入特斯拉視野的合適區域。據某媒體透露,2014年馬斯克就想過在上海浦東建廠,“他們的訴求是共建充電樁、拿造車資質、建廠土地優惠政策等,但不想和當地車企合資。當時和政府也沒談攏。” 直到2017年6月有媒體爆料,上海市政府正在與特斯拉簽署投資建廠協議,另外特斯拉的合資伙伴將從上海臨港、上海電氣以及國盛集團等幾家地方國企中誕生,不過隨后均被各家企業辟謠。 不過正是因為這點,特斯拉首次正式承認和上海市政府談判,并發表官方聲明:“為更好地服務中國市場,特斯拉正與上海市政府探討在該地區建設工廠的可能性。正如之前所溝通,到今年年底,我們的國產化計劃將會更加清晰。” 由于已占據特斯拉全球銷量的20%,中國市場成為特斯拉最重要的戰場之一,所以在面對投資人和業界的唱衰,特斯拉迫切希望找到突破口,無疑,中國市場對特斯拉打破目前局面具有重要意義。 雖然第一季度收益“慘不忍睹”,但在電話會議上,馬斯克表示:“不久還會宣布特斯拉中國超級電池工廠的選址結果。”5月13日,日本松下公司首席執行官Kazuhiro Tsuga在公司年度財報會議上表示,將與特斯拉聯手在中國生產電池,這也是松下首次承認特斯拉將在華生產電池芯。 另外,由于此前國內股比開放等問題遲遲為有定論,在今年中國政府明確表態將打開市場放開股比后,讓馬斯克看到了在中國市場獨資建廠的一絲希望。而后特斯拉的選擇范圍將更加寬廣,媒體分析的總部和研發設在上海,生產制造端放在周邊地價更低、成本更低的城市的方案可能將較為靠譜。 這么看來,“特斯拉在中國本土化生產”將逐步有所進展,也將了去馬斯克的一樁心事。 失去的高層 在多位高管相繼出走后,馬斯克在本周表示, 他一直在對管理層進行改革,實行扁平化管理,公司組織架構正在進行有序調整。 據悉,特斯拉工程部們高級副總裁、前蘋果 Macintosh 硬件部門負責人道格·菲爾德(Doug Field)于上周末暫時離開工作崗位,馬斯克強調菲爾德沒有離開公司,而是“花點時間充電,并陪伴家人”。 目前特斯拉并沒有表明菲爾德何時會回來,以及在管理層大調整后是否會獲得原來的工作。一個多月前,馬斯克已經接過了菲爾德的一部分工作,直接監管車輛生產環節。 菲爾德的“休息”之前,特斯拉的一大批高管已經紛紛離開。 今年2月份,特斯拉全球營銷、交付和服務總裁瓊·麥克尼爾(Jon McNeill)離職,原來向麥克尼爾直接匯報的管理人員變成直接向馬斯克匯報。3月份,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公布的檔案顯示,特斯拉首席財務官Eric Branderiz因個人原因離開了公司。同時,特斯拉公司財務副總裁Susan Repo也已經離職。 特斯拉現場性能工程總監也是特斯拉與美國安全調查人員的主要技術聯系人Matthew Schwall,已經離職加入谷歌無人車公司Waymo。上個月,特斯拉自動駕駛業務負責人Jim Keller離職并加入了英特爾。今年特斯拉失去的高層包括業務發展副總裁Diarmuid O‘Connell、電池技術主管KurtKelty。 知名投資者、全球最大的空頭基金公司尼克斯聯合基金公司(Kynikos Associates)的創始人及掌門人吉姆·查諾斯(Jim Chanos)看到特斯拉的一些列高層離職名單后,直呼“震驚”。 “當公司的股價還處于高價時,高層卻紛紛選擇離開,這從來都不是一個好跡象。”查諾斯說道,“這說明一定是哪里出了問題。我不知道具體的問題是什么,但幾乎特斯拉的所有高層都應該看到了一些東西,因此他們才放棄了自己的股權。” 所以馬斯克也一直想平息外界對其人事動蕩的質疑,并把公司管理的越來越小。 “為了確保特斯拉為未來做好充分準備,我們一直在對公司進行徹底的重組,作為重組的一部分,我們推行扁平化管理以改善溝通,在這個過程中一些重要職能將合并,削減一些對我們未來使命不那么重要的活動。”馬斯克在發給員工的內部郵件中說到。 不過想必馬斯克一定知道什么叫人心所向,要不然特斯拉持續的高管“離職潮”怎么會成為一些投資者不看好其股價的原因呢。 還是Model 3 因為遲遲沒能突破Model 3“生產地獄”,馬斯克之前透露自己面臨極大壓力,有時候干脆睡在工廠。此前,馬斯克打算將Model 3周產能從3月底的2,000 余輛,提高到下個月底5,000余輛。 近日,在一封馬斯克發給公司員工的郵件稱,特斯拉“很有可能”將在本周實現每天逾500輛的Model 3產量。如果特斯拉晝夜不停地生產,那么其周產量將達到3,500輛。作為對比,特斯拉在4月最后一周的產量為2,270輛。 馬斯克還要求員工確認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任何瓶頸,如果發現需要在本周向他報告。馬斯克稱,特斯拉依舊在迅速招募員工,填補重要崗位“以支撐Model 3增產和未來的產品開發”。 對此,特斯拉尚未置評。 馬斯克對于Model 3的重視程度超乎一般,畢竟這款車型承擔著幫助特斯拉從一家小眾高端汽車制造商轉型為主流汽車制造商的重任。但在Model 3的生產方面,特斯拉一直舉步維艱。 甚至美國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因對特斯拉Model 3盈利存在看法,還為此下調了對特斯拉的目標股價。 “我們對特斯拉的盈利預期進行了實質性的下調,以此體現Model 3產能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我們認為,Model 3產能面臨的挑戰問題體現了特斯拉公司對此汽車的設計、生產以及該汽車的自動化水平等都面臨著問題,這些問題將影響Model 3的盈利能力。” 媒體透露,由于特斯拉在全自動化工廠上掙扎了太久,花了大筆金錢訂購庫卡公司的工業機器人,但這些機器人在一些傳統汽車制造工序中,比如最終組裝上卻比工人差得太多。今年早些時候,馬斯克承認過度追求自動化以及在批量生產汽車方面的經驗不足是他的錯誤。 這也直接導致了Model 3出現生產瓶頸,并使得Model S、Model X等業已成熟的車型生產線受到波及,產能和質量大幅下降,特斯拉進行了大量返工以使它們達到出廠交付標準。但因為要生產一個新產品,原本已經成熟的產品全都出現問題,這種事情幾乎不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家成熟的車企里。 但作為一名創辦PayPal、特斯拉、SolarCity以及SpaceX的連續創業者,這些心事難道會影響馬斯克的前進步伐嗎?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BusinessCars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68734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