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高調了近4年的新勢力造車,在今年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際。在這幾年中,我們看多了融資、發布、代工、建廠等等你方唱罷我登場的鬧劇。真正到了量產交付時,一部分品牌沉默甚至銷聲匿跡,一部分品牌在資金鏈上掙扎,還有一部分品牌在生死線上狂奔,爭取在日落天冷以前,營造出足夠的能量在寒夜自保。
在2018年底,小鵬G3匆匆上市,好歹趕上這一年的末班車。插座君在不少城市的進場通道里看到過G3的大幅宣傳廣告,就像國產大屏手機的廣告一樣炫目。而正好隨著一波上市,小鵬G3還真有了一個和手機相關聯的名字:"汽車界的小米"。
汽車和手機似乎有某種相似之處,比如進場之前免不了要"致敬"特斯拉和蘋果。只要千方百計和它們攀上關系,自身也像鍍金一般榮耀。 與標桿對比,無非是想證明自己有相當的實力卻又親民的價格,與老百姓的需求水平一樣接地氣。小鵬G3打心眼兒里是向特斯拉學習的,要不然不會使用18650的電池組。只是電池容量實在是太感人了,只有47.1/47.6kW,由此還要壓榨出351/365Km的續航里程。就算再"小米",電量不足就是最大的短板。
其實在車輛上市之前,關于小鵬打出的"我的第一臺智能汽車",就讓人感覺摸不著頭腦。這到底是誰的第一臺車?到底能有多智能?從"雪佛蘭創酷我的第一步"開始,插座君就知道現在的廠商卯足了勁兒開發年輕人這塊地。從價格來看,G3 13.58-16.58萬的售價還算有優勢,但不足以強行"碰瓷"小米。如果真較起真來,威馬EX5 11.23-16.68萬起售價更低、電池容量更大、續航里程更長、軸距還要長出來93mm,這樣的表現豈不是更"小米"?
而智能,又屬于另一個寬泛無涯的概念了。8000的蘋果和1000的小米都可以稱之為智能手機,如果你平時只是基礎運用,可能也看不出來區別,只有打游戲的時候或許會偶爾感覺到卡頓。小鵬G3也在發布會上展示了一系列的操作,比如語音控制、自動泊車等等,甚至不惜用大量的"最"字彰顯自己的特殊之處——"最好的自動泊車"、"最好的語音交互",恕我直言,這樣的配置在傳統燃油車上已經玩的不能再溜了。就算你花一半的錢去買個眾泰,語音識別和控制也能達到基礎水平。而自動泊車,合資車幾年前就宣傳過這種功能,可能G3的表現比幾年前有所升級,但根據現場的演示水平來看,也是只能在空曠車位進行嘛。
車頂"全球首創360°全景相機",有說未來用于AI自動駕駛時采集街景使用的,目前而言除了在事故時候拍拍照沒有其他用處,或許還沒有手機拍的清晰。據工作人員講,這些都可以后期"OTA"一下。"OTA"真是好東西,目前無法實現的東西全都哐哐哐塞進去,但是,沒有硬件支撐,僅憑軟件升級,可以嗎?另外車內大屏可以打游戲K歌這些技能還真的挺雞肋的,就那么點電還要趕路,用自己的手機打不好嗎?
至于建造像特斯拉一樣的超級充電站,聽上去十分有魄力,但"三年內實現簽約1000座"也是從北上深杭慢慢輻射到二線城市,其他三四線城市并沒有日常享受的權利。從另一方面來說,小鵬汽車也有一些獨特的優勢,比如1.889㎡全景式前擋風玻璃,看上去就十分炫酷。除了5種車身顏色外,新車還提供多種車頂個性化涂裝。車主還可以享受終身免費流量、終身無憂救援、遠程診斷、專屬充電樁等9項鵬友權益。小鵬G3由海馬代工廠生產,或許大規模交付不是問題。
其實起步晚并不意味著什么。反而可以從前驅者身上取長補短完善自己。但造車需要敬畏心,本質在于車,不是新,也不是運營。不少人對新勢力品牌"路轉黑",或許就是看夠了所謂"顛覆"的唱腔,如何生存并從燃油車的百年積淀里分一杯羹這種實際的行為卻少之又少。傳統"油改電"的逼迫,行業危機的加劇都是新勢力品牌需要面對的問題。在沒有實質交付前,全憑投資人養活,如若外界有任何質疑,就會影響到下一筆融資的前景,尚未完成的使命就岌岌可危。
2018年是新勢力交付元年,已經交付的品牌有蔚來、威馬、前途、云度等,其余沉寂的品牌都在等待熬過寒冬。而小鵬G3也在趕著最后的期限匆匆上市,完成一場命運的狂奔。在AI、智能、互聯網的風頭之下,這個產品作為"車"的屬性到底表現如何?現在還沒有人給出答案。所以這是誰的第一臺智能汽車呢?是你嗎?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車插座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8443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