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2017年銷量僅僅為10萬輛,到2018年全年銷量驚人地超過24萬輛,其中入門級豪華車型Model 3 全年銷量為145,846輛,成為美國年度最暢銷豪華車型。
2019年第一季度開始,Model 3 終于在海外交付,首批交付的就是歐洲市場和中國市場,預計2019年全年銷量將介于36萬至40萬之間。
隨著美國弗里蒙特工廠產能穩步釋放,再加上即將在年底投產的上海工廠,特斯拉預計在2019年第四季度到2020年第二季度之間,Model 3 全球年產量將有望超過50萬輛。
到2021年,隨同樣級別的SUV Model Y 量產上市,特斯拉將有望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汽車制造上。
Model 3 可以說是特斯拉的神車,正式在這輛汽車帶領下,特斯拉成功地實現了第一階段的規?;?。
隨著這一款神車在中國市場的交付,給中國市場的各個車企帶來了重重壓力;與之同時,Model 3 的問題陸續經由各車主在社交媒體被公布。
雖然說出如下這樣的話,有點國民主義:雖然在技術領域中國還不能說處于領先地位,但如果單獨從制造工藝來說,中國已經處于領先甚至于超越的水平。
身邊很多在汽車制造工廠的朋友,其中不乏曾經對特斯拉車型進行過對標分析,他們都能輕易地找出特斯拉在制造方面的不足之處。
確實,當特斯拉為了增加產能建造了帳篷式廠房之時,特斯拉的產品品質便可見有多么隨意。在這樣的生產線,汽車生產雖然不成問題,但是品質的穩定性和一致性如何能夠保證是一個值得考究的問題。
曾經在車展看過一輛靜態特斯拉的展車,雖然很多內部的東西無法細細對比,但是單單從汽車外觀上的縫隙不均勻、邊角噴漆處理粗糙就可以看出其汽車制造品質真的非常一般。
如果說這是一輛幾萬元,或者10來萬元的經濟型轎車,那么這樣的品質瑕疵我們或許忍一忍還可以接受,但是這是一輛起碼從售價上同雷克薩斯同級別的豪華轎車,那么它的做工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3月初,就在Model 3 在中國交付伊始,就已經因為汽車警告標識無中文標注、整車銘牌缺失、銘牌標注錯誤等問題被海關扣留。
隨后,特斯拉完成整改之后,各大車主便陸續陸續發布了汽車交付和駕駛體驗等等文章,但是隨著交付量的增加以及日常使用次數的增加,Model 3 被爆出來的問題越來越多。
有網友像總結iPhone的問題點一樣,匯集了Model 3 最容易出現的44個小問題,包括方向盤喇叭按鍵不靈、方向盤轉向異響、胎壓檢測失靈報錯、后保險杠安裝不到位、車門密封膠凸起翹邊等等車身硬件上的問題。
如果說以上問題都是小問題,那么中控屏黑屏死機問題就是一個關乎安全的事情。曾經有車主在行駛過程中,中控屏就黑屏了。
雖然可以通過快速的軟重啟進行恢復,但是軟重啟失效,就得停車,通過時間較長硬重啟方式操作。
Model 3 相比較Model X 和Model S 全新設計更加集約化,連儀表盤都已經集中到中控屏。在黑屏狀態下,你無法看到車速、電量等等信息,而這一切取決是否可以很快通過軟啟動恢復,如果無法恢復,你可以選擇一路黑屏到底,或者只能選擇停到路邊進行硬啟動。
誠然,特斯拉所代表的是全新理念的電動智能汽車,擁有超高水平的電動技術、智能技術,特斯拉車型的超前性、可玩性要遠遠超越現有的其他所有汽車,但是這難道就可以接受在汽車制造上面的粗制濫造?
部分車主在網絡上的相關發文,答案是可以接受,存在的車身上面的問題可以慢慢去售后服務中心維修。
在特斯拉面前,看來汽車質量問題都很好解決。
如果說作為智能汽車,智能化和屏幕化不可避免帶來新的問題,車主可以忍受車載系統的那些可能發生的問題,但是以上車身制造品質問題難道就不會影響整車的質量么?
或者更加直白地來說,一家連車身制造都能夠出現這么多小細節上問題,那么對于更為關鍵的車機和自動駕駛系統又是如何獲得車主的信任。
對于跟特斯拉行駛在同一條道路上的汽車車主,或許你將面對自動駕駛模式下的特斯拉。在特斯拉車主對自動駕駛非常放心的情況,旁邊汽車車主的擔憂又該置于何處?
我們無需將特斯拉工廠與江淮蔚來工廠相比,但是蔚來ES8發生撞車意外之后,當蔚來ES8停在長安街的那些日子里,似乎更多的都是基于不信任基礎的揣測。
所有問題的前提或許都源自于江淮工廠怎么能制造出來40萬元級別的高品質汽車,中國自主品牌怎么可以賣出到這樣的價格,究竟是什么樣的人會這么有勇氣購買這樣的汽車?
這就像一輛電動汽車和一輛燃油車發生相撞事故之后,如果發生起火,第一印象著火的就是那輛電動汽車。
這就是刻板印象讓人們的思維產生可怕的偏見。
相信蔚來在設計和制造這輛ES8之前,肯定不知道拆裝過多少輛特斯拉,拆裝過多少次。
當汽車零部件同樣來自于全球供應鏈之時,蔚來擁有不輸于特斯拉的工藝生產線制造上,ES8的豪華定位已經可以讓其選擇更好的供應商和零部件,從這個層面上看,從車本身來說,說兩者之間不相伯仲應該沒什么問題。
蔚來ES8在2017年年底發布,2018年交付量達到1萬輛,各種問題屢遭市場質疑和吐槽。當特斯拉2018年達到24.5萬輛的情況下,在中國的銷量估計也就是1萬輛左右,而且還是產量很低的Model X 和Model S。
Model 3 是特斯拉規?;a的產物,從其量產開始的2017年,對于產量的追求和最終產量的攀升就成為特斯拉追求的最重要目標,在這樣快速的增長之下,還要協調大量的全球零部件供應商,車身制造本身的問題將不可避免。
我們無法獲知Model 3 在美國批量交付之后,美國權威機構對于Model 3 跟同級別的雷克薩斯ES對比之后的品質和服務如何。
但是如果說Model X和Model S的產量低到可以慢工出細活,那么這樣一輛大規模生產之下的Model 3 在中國批量交付之后,問題點的批量爆發就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只是從行業新聞來看,對Model 3 的問題或許早有預期,對于特斯拉品牌號召力,超前的汽車設計,高超的智能化技術,極具個性化的車型設計和馬斯克的個人號召力似乎能夠幫Model 3 解決很多問題。
網絡上特斯拉車主對Model 3 “瑕不掩瑜”的評價,我接觸的ES8車主同樣對ES8的超高評價。
或許對于真正的車主來說,他們是品牌的真正粉絲,購買一輛這樣的汽車,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著認可這輛車可能存在的某些不足。這樣的一個消費模式跟以往完全不同。
隨著時間的推移,Model 3 在路況各異的中國道路上一路奔跑的過程中,相信它的問題絕對不會比ES8少,當其車主范圍覆蓋到非粉絲的普通車主身上,那么問題就沒那么容易解決。
這將是特斯拉在批量交付之后,需要開始準備應對的問題。畢竟你不能要求每一位購買特斯拉的車主都能夠忍受這些車輛問題,你也不能要求每一位車主在面對汽車使用出現問題的時候依舊保持紳士。
連續幾次斷崖式降價后出現的拉橫幅事件就在不遠的昨天,特斯拉依舊需要警惕同樣的事情會否再次上演,而下一次事件的導火線或許就是車輛品質問題和服務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蔚來已經用巨額的成本打造了一個強大的服務團隊,特斯拉在預期盈利目標的巨大壓力大,似乎無法走上同樣的道路。
Model 3 要實現品質上突破,或許只能依靠其全新的上海工廠來實現,全新的先進技術工廠再加上具有豐富制造經驗的團隊,這或許才是特斯拉的未來。
特斯拉給汽車產業帶來的變革是巨大的,但是要成為一個偉大的企業,優質的產品永遠都是基礎。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TMC動力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89209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