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與汽車產業唇齒相依,中國汽車傳媒對于促進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應當承擔起歷史的責任?!?010年首屆汽車傳媒大會結束后,《時代汽車》記者崔大山在《汽車媒體的責任》一文中曾這樣寫道。
轉眼間十年就過去了,中國的汽車產業從當初剛剛登上全球第一大市場,到現如今成為了全球競爭最激烈、變動最劇烈的汽車市場。伴隨著汽車產業持續向好的發展趨勢和通訊技術的迅速進化,汽車媒體也逐步從以往門檻頗高的傳統媒體,向人人都有麥克風的自媒體時代轉換。
或許是時代變遷的速度太快,又或許人們走得太快丟了自己的初心,汽車媒體的成為了魚龍混雜的群體。從“早餐門”到“迫降門”,汽車媒體在淪為媒體人鄙視鏈底端的同時,也少了幾分媒體人應有的氣節。本該站在船頭的瞭望者,逐步成為了企業的附庸,而這對于行業發展并不明朗的汽車行業而言,并非好事。
從專業到副業
“我在汽車行業工作,對媒體既愛又怕,當我們困難的時候,你們給我們力量,當我們成功的時候,你們進一步給我們鼓勁。但是當有一點小火的時候,你們再火上加油,那就怕了??傮w上來講,是愛大于怕。”2010年首屆汽車傳媒大會上,時任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熊傳林曾這樣說出了心里話。
十年前汽車行業的工作者對媒體既愛又怕,十年之后依然是同樣的感觸,只不過“愛與怕”之間的比例有了一絲微妙的變化。
經過十年之間的發展,媒體行業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紙媒的天下到移動閱讀再到現如今短視頻的風口,媒體形態迅速變遷,傳統媒體開始積極向新媒體轉型,一大批媒體人借著互聯網的東風開啟了在新媒體時代的試探。
與此同時,在互聯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逐步呈現出了“淺閱讀”的趨勢,從此前讀書看報的深度閱讀,到移動閱讀時代的選擇性閱讀,再到現如今短視頻時代的“淺閱讀”,信息量呈現指數型擴張,有價值信息的含量變得越來越低,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的預言,似乎正逐步成為現實。
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汽車媒體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我一個文科生,還要看汽車工程的書,那個時候大家的專業性比較高,每家都有每家的特色。”提起十年前汽車媒體的環境汽車媒體人倪佳這樣表示。在他看來,單從專業性的角度而言,現如今的汽車媒體無法與十年前同日而語。
在記者看來,之所以汽車媒體的專業性有所下降,一是因為購車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十年前的老司機,或多或少都會懂一些汽車原理,甚至有些小毛病都可以自己修,他們在購車時便需要更專業的信息?,F如今車輛越來越多,各種維修保養也頗為完善,絕大多數消費者并不懂車,看車也僅停留在了品牌和顏值層面,汽車媒體專業性有所下降也是必然。
其次,汽車行業豐厚的傳播費用也吸引了大批人來此掘金。“現在的媒體圈越來越亂了,人人都可以搞公眾號,有的甚至將做自媒體當成副業,能玩一玩就玩一玩,能撈一筆就撈一筆,一點職業道德都沒有?!泵棵客嚻蟮呐笥蚜奶?,或多或少總能聽到這樣的吐槽,而這一眾只關注傳播費用,不提升自身專業水平的“媒體人”,也成為拉低汽車媒體整體風評的關鍵因素。
不被流量牽著鼻子走
今年9月,著名編劇汪海林在觀學院做了一場名為《我與流量的戰爭》的演講,闡述了文化產業被“流量”主導的現實,在他看來,觀眾想看什么編導就拍什么的狀態,不利于文化產業的發展。是要高收視率高經濟效益,還是要經過耐心的打磨提供更高文化內涵,也成了文化產業亟需解決的難題。
不管是文化產業,汽車媒體領域似乎也呈現出了這樣的趨勢,點擊率、播放量早已成為業內對文章、視頻進行考核的重要參考標準。當然,并不是說這是完全錯誤的做法,在對點擊量進行KPI考核的同時,對內容質量的關注也必不可少。
就拿當下的汽車媒體而言,大體可以分為To B端的行業類媒體和To C端的產品類媒體兩類,B端媒體重在解讀行業發展趨勢,為整體行業的進步建言獻策;C端媒體則傾向于構建健康的汽車文化,為消費者樹立相對正確的用車觀念。
當然不管B端還是C端媒體,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自己的生存問題,這也正是行業追求流量、變現,逐步淪為企業附庸的重要原因。
在記者看來,最理想的狀態是,車媒積極同企業溝通,但并不一定要完全依附車企。就B端的行業媒體而言,只要能夠提供整體建設性的發展意見,自然會有來自企業領導層以及眾多股民前來埋單,所謂的“知識付費”在B端行業媒體并非不能實現。
而對于C端的產品媒體而言,作出更專業、更趣味的內容,自然可以吸引一大批真正的汽車愛好者,建立起產品媒體的“粉絲團”,而來自粉絲團的“打賞”,定期線下活動,以及建設自己的商城,售賣汽車周邊,都將成為收入來源,以避免過于依靠車企廣告投入,無法進行優質內容生產的狀態。
?
這樣的狀態并非不可實現,《財經》雜志已經將“知識付費”變成了現實,采編與經營完全分離的狀態,使得《財經》的記者頗具氣節,甚至時常拒絕同經營同事共同赴宴。而面向C端消費者的大家車言論,旗下的大家車商城也推進的如火如荼,《駕值觀》的系列紀錄片也頗具看點,更自由的創作狀態將逐步成為現實。
不管是增進與車企的溝通,還是在經營上降低對企業的依賴,目的都是為了促進整個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就如文章的開篇所言,汽車媒體應該對汽車產業的發展承擔歷史性責任,而這樣的責任將促使汽車媒體發生系統性的變革。
回歸專業、找回初心,是當下汽車媒體的當務之急。
文/徐進凱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33108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