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兩部委推出車聯網產業標準建設指南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修訂并印發《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2023 版)》。通知提出,第一階段到2025年,系統形成能夠支撐組合駕駛輔助和自動駕駛通用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第二階段到2030年,全面形成能夠支撐實現單車智能和網聯賦能協同發展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第一電動)
2、歐盟正式通過了價值430億歐元的《芯片法案》
7月25日,歐盟正式通過了價值430億歐元的《芯片法案》(Chips Act),旨在籌集超過430億歐元的公共和私人資金,促進歐盟尖端半導體產業發展,幫助解決未來芯片短缺的問題。《芯片法案》為全球芯片企業在歐洲的投資鋪平了道路,英特爾和意法半導體等芯片企業已經相繼宣布計劃在歐洲建立新工廠。(路透社)
3、美國要求美企向政府通報對華技術投資情況
美國國會參議院周二(25日)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一項“2024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修正案,將要求美國企業向聯邦機構通報其對中國技術領域(例如半導體和人工智能)的投資情況。報道稱,該修正案是“對外投資透明法案”的一個版本。“對外投資透明法案”由民主黨參議員鮑勃·凱西和共和黨參議員約翰·科寧提出,旨在“解決美國投資流向中國等外國對手的風險”。(路透社)
4、大眾集團中國智能電動車戰略升級
大眾汽車集團26日正式宣布中國市場智能電動網聯汽車市場戰略:1、奧迪與上汽簽約合作;2、7億收購美金小鵬汽車4.99%股份。大眾方面稱,此舉旨在推進中國市場智能電動網聯汽車戰略。(第一電動)
5、兩部委部署新能源汽車安全生產
工信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組織召開加強新能源汽車安全管理工作視頻會指出,生產企業是產品質量安全的第責任人,要在生產和維修全鏈條做好風險防范,堅決遏制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發生。兩部門將加快修訂完善相關強制性國家標準要求,推動行業整體安全水平穩步提升。(新華網)
6、日本半導體出口限制正式生效
繼美國與荷蘭之后,7月23日,日本限制半導體制造設備出口的新規正式生效。本此次限制出口的23種半導體材料和設備中包括了多種關鍵性材料,例如氟化氫、蝕刻液、聚酰亞胺和高純度氮等。7月24日,中方敦促日方恪守國際經貿規則,不得濫用出口管制措施。(據新華社)
7、國家稅務總局:上半年全國共免征新能源汽車購置稅491.7億元
7月28日,國家稅務總局納稅服務司司長沈新國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共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達491.7億元,同比增長44.1%。
沈新國指出,目前,車輛購置稅、車船稅、消費稅等方面均有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國家自2012年起一直對新能源商用車免征車船稅,對新能源乘用車不征收車船稅。通過不斷優化完善,已實現了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和車船稅優惠政策目錄式管理,符合優惠條件的車輛目錄嵌入征管系統,信息系統自動判斷甄別,極大地方便了納稅人享受政策紅利。(國稅總局)
8、寶能汽車所持55億股權被凍結
寶能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深圳寶臻模具有限公司各新增一則股權凍結信息,被執行人為寶能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凍結股權數額分別為50億元人民幣、5億元人民幣,凍結期限均為自2023年7月11日至2026年7月10日,執行法院為深圳市龍華區人民法院。(第一電動)
9、寧德時代發布半年度財報
寧德時代發布半年度報告 ,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892.46億元,同比增長67.5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07.17億元,同比增長153.64%。報告期內,公司麒麟電池實現量產交付,鈉電池宣布首發車型,推進M3P電池產業化,發布凝聚態電池等。(萬得)
10、美七家主流汽車制造商合資挑戰特斯拉
7月26日,七家主流汽車制造商宣布將組建一家新公司,在美國提供電動汽車充電服務。七家汽車制造商分別是通用、Stellantis、現代、起亞、本田、寶馬和梅賽德斯-奔馳。上述七家車企約占美國汽車銷量的一半,但在電動汽車市場的份額比較小。新合資計劃在北美推出3萬個充電樁,但更多細節尚未公開。(路透社)
11、特斯拉完全自動駕駛轉移功能正式上線
特斯拉官方于宣布,其FSD(完全自動駕駛)限時轉移政策已正式上線。據官方介紹,老車主在2023年9月30日(含)前,下訂 Model S/3/X/Y 全系車型,并于7月21日(含)至9月30日(含)完成交付(含增購及置換),原車輛的FSD權益,可以轉移至新車。(第一電動)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李艷嬌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20733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