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
這短短幾個字,不僅是中國汽車行業過去一年現狀的深刻總結,也是近半年來,眾多行業參與者歷經疲憊與掙扎后發出的迫切呼吁。
然而,遺憾的是,這一呼聲并未能迅速轉化為實質性的改變,面對“內卷”這一無形卻強大的對手,不少企業依舊在主動或被動的狀態下被裹挾著前行,深陷于無休止的競爭漩渦之中。
直至日前國家高層會議罕見地將目光聚焦于這一行業熱議話題,明確指出要強化行業自律,雖未直接點名汽車行業,但這一信號無疑為行業帶來了一線曙光。
部分車企已率先響應這一號召,開始互相之間點名。對于長久以來飽受“內卷”之苦的汽車行業而言,此番高層定調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它不僅為行業指明了方向,更為那些渴望擺脫惡性競爭、尋求健康發展的企業提供了寶貴的喘息之機。
此刻,或許正是汽車行業重新審視自身,共同構建更加健康、可持續的競爭生態的關鍵時刻。在行業自律的旗幟下,各企業應攜手合作,共同抵制破壞性的“內卷”行為,轉而致力于技術創新、品質提升與服務優化,共同推動中國汽車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銷量榜單再次被針對
實際上,從2023年開始,中國汽車行業內卷現象愈發顯著。首當其沖的就是價格戰愈發激烈,特斯拉在當年年初率先降價,隨后眾多車企紛紛跟進,導致整個行業陷入了價格戰的泥潭。
上半年,燃油車大面積降價,而下半年,則是新勢力品牌之間的價格戰,蔚來、零跑、哪吒等新能源汽車品牌都在不同程度上發起了價格攻勢。這種價格戰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銷量的增長,但也犧牲了企業的利潤,導致毛利率下滑,部分車企甚至面臨虧損的困境。
然后就是技術研發與市場布局的加速進行,比如燃油車車企集團正在加速向新能源轉型,新能源車型上市數量遠超燃油車。同時,科技巨頭如小米、華為等也紛紛加入造車行列,為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時也加劇了市場競爭。
各車企在電池技術、智能駕駛、車聯網等領域都在加大研發投入,推動行業技術進步。然而,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一些行業亂象也開始頻發。此外,網絡水軍也盛行起來,惡意攻擊競爭對手,擾亂市場秩序。
在這種無序的內卷情況下,絕大部分車企的盈利壓力也在逐漸增大。由于價格戰的持續進行,企業利潤普遍下滑,部分車企甚至面臨虧損的困境。最后,行業內部矛盾也在逐漸升級。同時,一些車企之間也出現了公開爭議。
不過,在這次的國家高層會議罕見談論行業熱議的內卷問題上,在汽車行業中的反映中,并不是價格戰激烈、技術研發與市場布局加速、行業亂象頻發、盈利壓力增大、海外市場拓展以及行業內部矛盾升級等方面,而是指向的是某車企單方面發布的銷量榜單。
上周末蔚來汽車總裁秦力洪指出,蔚來汽車從未授權任何別的機構發布帶蔚來汽車名字的周榜,這個數字從來沒有經過認可。“你是另一個公司的話,憑什么用我的品牌來發周榜。”蔚來汽車CEO李斌也補充稱,“我們如果做到第一名的時候,肯定永遠不發周榜。”
當時這兩位大佬的觀點并沒有在行業引發太多的討論熱度,畢竟,早在去年7月份,小鵬汽車的高管當時也引用了理想汽車發布的周銷量數據榜單,并表示:“請大家關注官方信息,路邊社確實不太可靠。”“不需要每天、每周公布銷量來炒作。”
只不過在蔚來的兩位大佬說完之后的7月30日,國家高層下場之后,一些車企又把銷量榜單這一事情拿出來批判了。首先亮相的還是蔚來汽車的一位高管,并直接點名李想稱,卷周榜多多少少就有點低水平內卷的意思,想哥收手吧,中國車企在當下的使命是通過研發實現技術突破,不是嗎?
隨后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轉發帖子稱,也反對出周榜。不過有意思的,這兩位高管對評論區域進行了控制。這充分說明了,關于理想汽車發布的銷量周榜,無論是在車企還是在消費者層面都引起了非常激烈的爭論。
不知是否針對此事,李想隨后也發了條朋友圈,沒有配文,只有一張圖,圖中是“掩耳盜鈴”的故事。這其實也說明了,車企間的白熱化競爭遠未結束。尤其是對于這些上榜的新能源/新勢力車企來說,任何一個微小的消息都是戰斗打響的助燃劑。
本質上還是“輿論戰”
在汽車行業,銷量榜單的重要性確實不言而喻。它不僅是衡量汽車品牌、車型市場表現的重要標尺,還深刻影響著消費者的購車決策。尤其是對消費者來說,銷量榜單成為消費者購車時的重要參考,幫助他們了解市場趨勢,做出更加明智的選擇。
而對于車企來說,銷量榜單還影響著整個汽車行業的競爭格局。高銷量的車型和品牌往往能夠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形成品牌效應和規模效應。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廠商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還能進一步鞏固他們在市場中的領先地位。
對于新能源或者新勢力車企來說,銷量榜單的發布,其本質上就是一種營銷手段,再上升一點說就是一場“輿論戰”。相信這個詞大家都不會陌生,最近1-2年的中國汽車市場,輿論“戰場”可謂戰火紛飛,始終看不到盡頭。
而銷量榜單也不是理想汽車一家的行為,很多汽車廠商甚至一些汽車媒體,也都使用過大量的定語做前綴,做出了大量的細分市場的榜單,唯一的目的就是想讓自家的品牌或車型處于榜單頭部位置,從而達到引導消費者關注并促進銷量增長的目的。
所以很多銷量榜單被玩出了新花樣,比如“中國市場新勢力小字開頭品牌銷量”、“極字開頭品牌銷量”、“全世界市場可換電品牌銷量”、“方盒子車型單周銷量榜”、“30萬以上純電MPV銷量榜單”、“50萬以上高端純電SUV銷量榜單”......
這些榜單咋看之下,感覺有些車型排名表現非常不錯,但如果把各種定語刪去,或者只看銷量數字,那簡直會讓人大跌眼鏡。因此,隨著這些榜單的發布,也曾被行業瘋狂調侃,“只要定語加得好,車企排名隨便搞”、“只要前綴形容詞夠特別,友商就追不上我”。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迅猛發展,眾多新勢力車企紛紛涌入,市場競爭變得異常激烈。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和吸引消費者關注,車企們不得不采取各種策略來增強自身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其中,利用銷量榜單制造輿論話題成為了一種常見手段。
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社交媒體和新媒體成為了輿論傳播的重要平臺。車企們通過這些渠道發布銷量數據、營銷內容等,迅速吸引網友關注和討論,從而形成輿論熱點。這種輿論氛圍的營造對于提升品牌形象和促進銷售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銷量榜單的爭奪中,車企間的競爭也愈發激烈,甚至出現了明爭暗斗的情況。一些車企可能會采取夸大宣傳、貶低對手等手段來提升自身的銷量排名和品牌形象,這種做法往往引發輿論爭議。這種競爭態勢不僅加劇了市場的混亂,也給消費者帶來了選擇上的困擾。
所以,長期來看,“輿論戰”的興起可能對整個汽車行業的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在輿論場上表現出色的車企可能會因此獲得更多市場份額和消費者認可,逐漸崛起為行業領頭羊;而那些在輿論上處于劣勢的車企則可能逐漸邊緣化,甚至被淘汰出局。
需要注意的是,汽車工業是技術型的產業。面對日益激烈的“輿論戰”,整個汽車行業也需要進行反思。如何建立更加公正、透明的銷量評價體系?如何引導車企通過提升產品質量、技術水平和服務水平來贏得市場認可?這些問題需要整個行業共同思考和解決。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239666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