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去的2011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盡管尚未能達到政府與民眾所賦予的期待值,但依然在爭議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績。這其中,產業各項政策的日臻完善,在推動產業起步與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巨大的積極作用。
2012年,隨著《新能源汽車十年發展規劃》等重大政策的有望出臺,新能源汽車產業將迎來十二五期間又一重要戰略機遇期。
政策支持跳出補貼局限
與早先制定的各項產業政策相比,2011年國家針對新能源汽車出臺的政策,已經由單一的財政補貼,逐漸向多方向、多途徑和規范化轉變。
2011年10月14日,科技部、發改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試點城市要在落實好中央試點政策的同時,積極研究針對新能源汽車落實免除車牌拍賣、搖號、限行等限制措施,并出臺停車費、電價、道路通行費等扶持政策。此后不久,國家標準委、科技部、工信部、國家能 源局等四部委聯合推出電動車充電的4項標準,該標準將于2012年3月1日起開始實施。充電標準的確立,標志著我國電動車充電裝置接口混亂的局面即將告終,并有望推動充電站等基礎設施以及電動車產業加速發展。
在持續而穩定的政策扶持下,自主汽車品牌的電動汽車產品逐步推向了市場。2011年10月,比亞迪推出純電動汽車e6”先行者”,采用鋰鐵電池模式,其續駛里程可達到300公里; 同年11月,1000臺江淮純電動轎車”同悅”,在合肥發售,續駛里程可達到100公里左右。2011年我國發展迅速并已經成為建成運行充換電站及充電樁數量最多的國家。截至2011年底,中國已建成投運243座充換電站、13283臺交流充電樁。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是目前中國電動汽車充換電裝置最主要的投資建設企業,比如國家電網將于2015年在中國中東部地區建成骨干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并在2015年前將建成運行充換電站2351座、充電樁22萬個。
各環節問題依然存在
作為世界性的新興產業,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與其他國家一樣,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存在短期內無法徹底解決的問題。這些困擾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技術瓶頸仍需不斷研發突破,配套基礎設施需加快建設,產業發展方向有待進一步明確,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商業模式需不斷探索完善。
技術方面,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趙波日前表示,目前我國電控、電池、電機方面的技術還無法滿足新能源汽車走向大規模商用。特別是電池問題,現有電池技術的可靠性不高 、穩定性不足,產品循環壽命不長等因素都影響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配套設施方面,充電站和換電站這兩種能源供給模式一直在進行拉鋸戰,至今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的技術研發。中航鋰電銷售公司總經理衛哲睿認為,只有政府制定明確的產業發展規劃,協調好產業鏈各個環節之間的關系,才能確保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動力。
商業模式方面,裸車銷售還是帶電池銷售,充電還是換電等都是新能源汽車走向市場所面臨的商業模式選擇。比如,比亞迪與中國普天在深圳展開了”融資租賃、車電分離、充維結合”的商業模式;國家電網則提出了”換電為主、插充為輔、集中充電、統一配送”的商業模式。但哪種模式更能成功推廣運營,還有待市場進一步的檢驗。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新能源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謝子聰認為,培育市場、形成有市場的產品、持續盈利的能力是檢驗商業模式的三大關鍵因素。
既定發展方向不變
隨著我國經濟規模與實力的不斷增長,能源與環境污染日益成為不容忽視且亟須解決的嚴峻難題。而另一方面,歐美各國已經不斷推出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和優惠政策,各大跨國車企在積極研發新能源汽車和制定符合自己路線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戰略的同時,還加速布局中國市場,搶占未來制高點。在這種內外環境的雙重壓力之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只有堅持既定的發展方向不動搖。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國也需加快謀劃自身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戰略,牢牢掌控住中國市場。一是,盡快在2012年出臺關系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組長歐陽明高日前透露,電動汽車”十二五”科技發展的專項規劃即將出臺,該規劃確定了混合動力、純電驅動、燃料電池三大產業化研發近中遠期重點任務,更加突出電池、電機、電控”三橫”關鍵技術,并配套研發”技術標準、基礎設施、測試評價”三大基礎技術平臺。
政策之外,還須在公交領域、公用領域加快推廣新能源汽車。2012年是”十城千輛示范工程項目”的收官之年,新能源客車是”十城千輛”的主體,也是國內唯一量產的新能源車 。據了解,該項目原計劃到2012年要推廣24220輛新能源客車,但數據顯示截止到2011年底,推廣數量不足1萬輛,為此,在”末位淘汰制”壓力之下,各地政府年內將加大新能源客車推廣力度。
對于新能源汽車而言,私人購乘始終是產業成功與否的標志。電動車領域專家、清華大學教授陳全世建議,成立電動車示范推廣的統一指揮機構,對新能源汽車示范工程進行監管,建立評價標準,以解決當前示范運營過程中管理真空的問題。
對于車企而言,要把握住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制定適合企業的戰略,推出自己有力的產品。科技部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辦公室副主任甄子健表示,混合動力、純電動、插電式、燃料電池汽車的核心技術都是電動化的動力平臺,至于開發何種車型,企業需要根據自身技術資源、市場的需求、綜合成本、企業戰略自行選擇。
( 編輯/董海榮 )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何文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070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