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汽車市場繼續延續下行趨勢,且面對諸多不確定性。
在愈發嚴峻的現實面前,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發出了“長城汽車挺得過明年嗎?依我看,命懸一線……”的感慨。
一般的中國人往往喜歡追求“喜大普奔”,而我們的鄰居總是居安思危,沒有危機就產生危機感,從最壞處著眼,及早準備。和長城汽車一樣,幾乎所有的汽車企業在淘汰賽階段為了“活下去”,都已經開啟了轉型之路。
后疫情時期,以“不負春光、不忘初心”為口號的賈可行于5月來到長春,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留平提出,當下一輪汽車產業的調整,有可能會延續30年左右的時間?!斑@一輪汽車產業的調整,有覺悟的不一定行,不覺悟的也不一定行?!毙炝羝秸f。
在“你死我活”的存量市場中,汽車企業到底還有多少時間?這成為第十二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的話題之一。
8月11,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在藍皮書論壇現場給出了十年的時間節點,他在主題為“如何擁抱未來真變革打造新汽車“的圓桌論壇上說,“我認為那個時候再去說汽車,那一定是智能電動汽車?!?/p>
8月12日,藍皮書論壇進入第二天議程,東風汽車集團副總經理尤崢,江淮汽車集團董事長安安進,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國家信息中心經濟咨詢中心副主任李偉利圍繞“生存與轉型,時間窗口多少年”展開了探討。
以下為當場錄音整理,有刪節。
賈可:今年的疫情期間,應該講在后疫情時期,我展開了一個行動叫“賈可行”的行動,以“不負春光 不忘初心”為口號,也算走親訪友看望各個車企,最后到長春見到徐留平董事長交流的時候,他說咱們論壇可以討論一個話題就是“新舊轉型”。
當下轉型期,大家都在講新汽車與舊汽車之間的交替,新的要替代老的,或者叫后浪要替代前浪,或者前浪怎樣變成巨浪迎接挑戰?處在一個渾沌的轉型期,徐董事中長問我需要多少年?我說有可能快。我昨天問了李斌,他說十年。但那天徐董事長,他跟我說的是估計要三十年。
我一聽這個話題覺得挺有意思。所以今天想就這個話題展開討論。實際我們的很多話題都是互相都交叉的,難免跟昨天有重疊的部分。
昨天我們講到了新汽車、舊汽車,剛才李偉利主任也講到了現在的競爭格局,包括沈會長講到經銷商的狀況,但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即使在這樣的一個經濟或者市場的冬天下,強者還是越來越強。
我的問題是這樣的強者在未來還會不會變成強者?因為汽車業在轉型過程當中還是在大規模的大浪淘沙。第一個問題問尤總,咱們上月底推出的嵐圖汽車是一個高端智能電動品牌,我認為它是新汽車。
你覺得像嵐圖這樣的品牌,在未來多久能在市場上占據它應有的地位,能夠打敗傳統的老汽車,或者傳統汽車的落幕需要多少年?
尤崢:首先感謝各位對東風嵐圖品牌在7月29日發布的關注。這個品牌主要是東風汽車想進入高端新能源領域而推出的系列。剛才賈博士問轉型需要多少年?我認為轉型就應該從當下立即開始,利用三到五年的準備期應完成傳統車廠向新能源汽車的轉型、升級。
嵐圖的品牌需要多少時間的培育?我想品牌培育是一個非常長的階段。我們第一款車將在明年投放市場,把它定義為零焦慮的新能源高端品牌,我們為用戶提供零焦慮的產品,同時在生命周期內我們的客戶使用我們的車我們將提供零焦慮的服務。
當今的汽車應該說已經變成了跑在互聯網高速公路上的移動終端,我們在傳統汽車的基礎上必須為新能源賦予新的含義,產品端我認為網聯是第一步,第二步即下半場是智能化的投入。
數字化轉型為我們提供了機會,我們必須學會利用數字去轉型。同時和我們的生態伙伴合作,為客戶提供更多樣化的服務。
賈可:剛才您說到三到五年就轉型,咱們相當于轉型的開始。三到五年開始轉,那么什么時候轉型轉完?要多少年?
尤崢:我說三年的話,我們的工作就要全部完成,而且步入新的軌道。
賈可:安董,咱們江淮汽車去年以一下子在中國汽車界萬眾矚目,非常閃亮。現在我們看到的都是長期積累的結果,這是“冬芽”冒出來了。
我今年去了江淮以后,發現輕卡非常厲害,但是很多中國汽車媒體只關心乘用車,商用車特別輕卡方面不太關注。整個江淮汽車光靠輕卡就能養活,但是很多人了解不到。輕卡某種意義上更多屬于工具,屬于汽車的重要一類,現在講智能電動轉型的這個過程。
安董您覺得新舊轉換,乘用車這一塊什么時候能轉到未來,傳統的即包括大眾的傳統汽車沒有換腦袋、換神經、換心臟,這些車還有沒有機會?或者互相之間較勁要多長時間?
安進:首先我覺得今天我們不一定要說新能源汽車就要替代燃油汽車,在未來相當時間內他們會是并存的狀態。傳統汽車也可以做到新能源汽車的節能,新能源汽車成本也會越來越低,客戶體驗方便性越來越好。所以一定要絕對的對立,我不這樣看。
但是確實它產生了一些新的機會,有沒有一些后發優勢?比如我們為什么會有新勢力?因為它沒有先前的積累,它一步就啟動到新能源的新時代,就新能源汽車來說他們有后發優勢。傳統車也有它過去的規模、品牌、管理、標志等優勢,當它推進轉型以后同樣在新舊動能也好,并存的時代也好,有它非常重要的市場地位。
你要講江淮汽車,我覺得我們要認識到規律性的問題、趨勢的問題,無論是我們自己在嘗試開發新能源汽車過程中取得的一些體會、效果,還是我們把這樣一個效果進一步的轉化成自己發展這樣的動力,都有一些表現。你說我們突然閃光,其實江淮早就開始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了,我們對新能源汽車比較了解。
所以當大家還在爭論新勢力造車的時候,我就說可以,我跟蔚來我們一起干這個事情,就有了今天大家認為閃光的事情,那是李斌閃光,其實我也不閃光。我做到了我為蔚來汽車,這個新勢力造車的新理念、新做法、新模式的成功做了一些貢獻。
同樣,我們也會擁抱全球汽車產業,我們也會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更好的合作伙伴,不斷強化我們自己。我們講得很清楚,我們做的就是新能源汽車。我們的規劃在上市公司公告中會公布有多少輛車型,什么時候要達到多少的規模。
我們希望含輕卡在內的新能源汽車到2025年達300萬輛。如果說轉型我們一直在推動,轉型的成果最后有賴于整個世界,全球市場對能源的認識,能源提供的方便性,能源的成本,還有我們客戶對能源及新能源轉化過程中產品的喜愛程度、接受程度,從接受到喜愛,這樣一個過程是不是您說的窗口期?
賈可:剛才因為你說燃油車、電動車并存。剛才我看曾毓群演講當中,他提到了老汽車的兩大牌子的轉型,其中一個就是德國大眾,他寫的是2050年,如果說長期并存那肯定是一個絕對轉化。從現在2020年到2025年正好30年,你覺得如果要并存是不是要并存30年?
安進:并存30年,我認為是比較確定的,就是30年以后我們今天也不能講這個燃油車就不存在了。還有很多特殊環境,特殊使用環境、特殊的工況也還需要使用燃油車的。
賈可:那就是占據絕對優勢?
安進:絕對優勢不敢說,主要優勢,特別是民用家用型。在工程工業,今天這個話還不能完全太絕對。
賈可:剛才沈會長說經銷商要關注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領域,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但實際上您知道剛才我們講轉型要30年,今年很多人又說電動車不行了,有一種說法還是燃油車當道,甚至不存在轉型。傳統的燃油車還是占絕對主流,電動車可能還會曇花一現,甚至有這樣的說法,您覺得呢?
沈進軍:我覺得新能源車發展,包括電動車一定是個趨勢,但是今年為什么下降得這么厲害?因為我是搞流通的,我經常會站在流通的角度或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看這個市場。我個人認為當下新能源車銷售的下滑可能跟充電的便利性這個痛點有關系,它還是沒有解決好。
我是做流通的,每天都會有人找我買車,問我買電動車還是燃油車,我會問他你有固定的電樁嗎?如果你有一定要買新能源車,如果沒有就買燃油車,為什么?買了電動車會報備,有了電樁我相信續航的焦慮根本不是問題。我覺得今天的新基建也好,包括第三方機構特別是政府一定要關注基礎設施,關注消費者充電便利性問題,把他們都解決我覺得新能源未來市場空間是非常大的。
賈可:轉型的時間要多長時間?
沈進軍:坦率的說發展過程可能要十年以后,但是我覺得必須有今天,才有明天,才有十年后。我個人認為如果解決了消費者痛點,這個轉型期會很快。我問很多新能源車主,他們覺得開上電動車之后,電動車給他們帶來的黏性要遠遠高于燃油車。
當然,新能源有太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不妨礙未來的發展趨勢。我覺得這個事一個是要看我們的基礎設施是不是能夠跟得上,現在有一個現象,我們很多新能源主機廠,賣完車還幫助安電樁,我們的燃油車,哪個企業賣車的時候還管加油站,我覺得是政府缺了位,政府要在這方面投入。如果在這方面做到位,我個人認為,十年八年,我們消費者對新能源車是有期待的。
賈可:今天下午我們也會探討新基建下的換電,跟充電樁的模式,因為各行各業,包括剛才演講的嘉賓,他們的基金,加上政府,加上這些電池大亨,都在想辦法研究,甚至叫你買車不買電,各種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今天聽幾個電池大咖講,成本要降低,安全性要提高,如果我們再把充換電都解決了,那這個時代可能瞬間就來臨了,我基本也贊同。
我有一部電動車,我發現開了以后真的很省錢,也很方便。如果去加油站還要占用時間,如果充電樁在家里,回來就很簡單。所以那天我聽一個朋友講,說我退休了要買一輛電動車,我一個老頭特別方便,這是他們現在的看法。
李主任,您剛才也描繪了18年、19年,包括20年到現在下降的企業,我看18年好像是68家下降的,有增長的應該是44家,19年下降得更多了,增長的就減掉了一個。今年加速,我在這里面還看到一個,就是范圍變大了,就是整體下降的,包括增長的,這個范圍變大了,把造車新勢力都算進去了,所以今年上半年是16家,那你覺得這里面,未來是不是新勢力,或者叫新汽車,會越來越嶄露頭角,或者把我剛才的轉換,您覺得有多少,分析一下。
李偉利:從現在來看,無論是新能源汽車,還是我們說的智能化汽車,其實都是離不開車的概念,我們在座所有的人,你買商品和買車都是一樣的。對企業來說,消費者關注我們的品質,性能和服務,就是這三者,無外乎是各種組合。
不同的企業所面對的市場,或者是細分市場不一樣,比如我們現在的新勢力,從品質成本服務來說,我理解可能是側重服務多一些,包括特斯拉,蔚來和其他的。其實充電服務解決消費者充電,不完全是從車的角度解決消費者的問題。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理解它還談不上替代和轉型的問題,當然如果說再看遠一些,轉型的階段無外乎就是我們車的功能會發生變化,就是大家所說的自動駕駛,我們是想開車還是想擁有車,有這個選擇的時候,就是我們產業發生變革的時候。
從現在的技術角度,我不太熟悉技術,但我跟清華大學人工智能領域的老師聊過,就是說我們現在的這個智,叫智能汽車,還達不到人工智能的時代,差的時間還比較遠。所以我們先把這部分去掉,這個時間周期可能非常長,現在的人工智能只是基于大數據的深度學習,跟我們所說的未來神經網絡,以及再進一步的生物智能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所以大家預期的,現在能夠發生變革的,或者是能夠對傳統企業造成影響的還是新能源。新能源,在未來從技術革命上來看大家其實看的很清楚。未來我們的社會轉型,一個是生物的變革,一個是新能源。這個新能源不僅僅是新能源汽車產品,一定要放在我們整個未來,我們國家的能源轉型戰略上來考慮這個問題。
剛才也提到充電問題,還有我們的能源服務碳排放的問題,如果不從大的戰略角度出發,是很難解決我們在各個小區建充電樁的問題,在高速公路鋪設充電站的問題,因為這跟各種利益主體都有沖突。
但一旦我們的能源變革發生了,就是我們的綠色能源,太陽能、風能、微電網都取得進展的話,這就不是問題了,這個時候新能源汽車就自然而然成為主力。同時我們的燃油車有它的市場空間,但市場空間就比較小了?,F在從我們做規劃的角度,能源的角度,可能還需要15年至20年的時間,才會出現這樣一個大變革,當然這個過程是一個演變的過程,這是我的一個基本判斷。
賈可:我想問問,你是把新汽車當成電動汽車,因為你認為智能化還早是嗎。如果說新舊轉換,您認為是換新站需要10—15年。
李偉利:是的。
賈可:你認為特斯拉是電動車嗎?
李偉利:大家買特斯拉,一是品牌效應,就是買品牌;一是看中它的智能化和電動駕駛;第三個它的充電服務,這三個其實各有利弊,不能完全看它用L2的自動駕駛。
智能化不會改變車的本質,無論是L1還是L2,如果不是無人駕駛就改變不了我們整個車的智能,我比較同意的觀點是,智能化,我們的傳統企業也是能夠做到的,只要從現在開始。只是說每家企業各有側重,或者說新勢力更加側重智能化的市場,傳統汽車可能更加關注主流的細分市場,買的那部分的主要還是科技追求,或者是對高科技、對駕控的追求,或者是品牌效應。新勢力雖然量起來了,但在我們這個市場當中還是微乎其微的,只是對傳統汽車行業提出了一個挑戰的信號,要挑戰傳統車,這個還談不上。
賈可:您覺得純粹的智能汽車,是不是就是我們的無人駕駛汽車?
李偉利:驅動產業變革,無人駕駛時代的汽車,如果用過去手機的進化來看,其實和智能系統有點像。當時諾基亞的塞班也是智能化系統的,為什么蘋果會出現呢,并不完全是它的智能系統,是一系列的科技的問題。包括我們的面板革新。
我們現在的智能汽車,它的功能其實發生變化了,真正用手機打電話的現在能有多少,其實它已經不完全是通訊工具了,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目前的智能汽車我覺得是一個輔助智能,還是離不開人,這是我個人的觀點,不會發生革命性的變化。
賈可:您覺得理想中的,功能發生變化的汽車是什么樣的?
李偉利:按照我們所說的一個觀點,都是按汽車屬性來看的,一個是有人駕駛,一個是無人駕駛,另外一個就是方便我擁有這輛車,以及共享一輛車,這四種的結合,一起出現在這個時代的時候,就是自動駕駛,共享汽車成為主流的時候,這是大家認為未來能夠看到的產業變革的方向。
賈可:尤總您同意李總的觀點嗎?
尤崢:剛才提到特斯拉的時候有一點,第一個我覺得特斯拉應該算電動時尚豪華的汽車產品,如果現在的成功人士不買一輛特斯拉的話(就不成功了),現在在北上廣深,特斯拉代表身份的象征。另外特斯拉的產品,確實顛覆了傳統汽車對汽車的認識。
我們有的時候會把傳統汽車和我們的智能手機相比,我們比一下我們的智能手機,其實我們的智能手機出現OTA的時候,就是iWatch才是真正的智能化?,F在特斯拉具備智能網聯的升級功能,同時自動駕駛也是通過OTA升級的,所有的都是圍繞終端客戶體驗來做的。
所以讓我定義,目前移動互聯網連接的是人、車和社會,通過互聯網連接起來,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在不同的過程中體驗也特別好。充電網建設目前停留在一二線城市,三五線城市的充電樁幾乎沒有。
電動車和傳統車的拐點會出現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在中國可能需要到2030年,這是我們算的一個零界點。還有一個概念性的問題,什么是電動化的車。
剛才為什么說轉型從現在開始,我們面臨的法規,2024年馬上實行第五階段國汽排放的規則,我們的傳統發動機面臨很大的挑戰。這個技術的改變相當大,所以說必須把電動化和傳統燃油及結合在一塊,才能夠達到第五階段的標準,就是電動化的課題從當下已經開始。
長安香格里拉計劃是五年以后100%電動化,但如果是純電動化,可能需要30年的時間。
賈可:因為您剛才說智能車,特斯拉、蔚來,現在都可以OTA,對車輛的運力系統升級,對自動駕駛的升級,我覺得這個就已經開始智能化了,已經邁出來了。
尤崢:對。
賈可:嵐圖汽車是不是一開始就是這樣的?
尤崢:嵐圖汽車的第一階段,動力是可以實現升級的,但是我們現在在車里談升級,一個是動力,一個是娛樂,一個是車身,還有自動駕駛,自動駕駛是最難做到的。動力隨著我們的電機、電控自主化以后,掌控核心技術是可以實現的。
我們在制作一些樣車,去年9月28日我們做了一些實驗,就是實現L4的轉化。今年3月在卡車上和中國移動,共同對5G無人駕駛卡車做了一個實驗,在技術端是比較理想的,但在實用端,應用端,還要根據國內的交通法規,逐步放開的情況下,在一些特殊場景下是可以使用的。
比如上班的時候到了辦公室,我一點自動駕駛,這個車是可以自己到地方停車的,我下班的時候用手機呼喚,他能自動到樓下等我,這個實現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高架橋上,在擁擠的道路上,實現起來目前是有些難度的。
賈可:您剛才講關于智能汽車,如果未來嵐圖產品上市的話是兩個方向,一個是動力,一個是實現OTA,但自動駕駛和車身呢?
尤崢:車身上也可以實現100%自動控制的,開天窗,開空調。特斯拉現在已經變成手機一樣了,是集中控制的,現在四個方面,第一階段是分散式的,第二階段是四個方向的組合,第三階段是就是來控制這四個方面。
賈可:實際上我們剛才把新能源定義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電動化,一個是四個方向的智能化,實際上這兩者是不可分開的。所以一般講電動化,如果純粹的簡單的電動化,那是能做到的,但我們肯定不是要這樣一個車。所以我們未來新舊轉換,需要的就是電動化。
剛才也講了,燃油車失去主導地位可能要30年,所以這也是今天我們為什么請了這么多電池大咖過來,包括我們臺下坐的各位嘉賓。
尤崢:在研究的過程當中我也發現一個現象,同樣一個車身我們采用純電動,它的價格成本只是傳統燃油車的20%—25%之間,所以客戶愿意買,純電動車每公里只消耗6—8分錢,這個使用場景節省了成本,節省了費用,生命周期。
賈可:那安總,剛才您也強調了咱們輕卡跟乘用車是不同的,現在實際很多高端商用車都開始智能化了,特別是重卡的無人駕駛省了很多錢。江淮現在也有高端重卡,輕卡也是獨具特色的,占據了主要地位。這兩塊,你們是已經往智能電動化方向發展了,還是沒有開始,多久您覺得未來電動會占據主導地位?
安進:我覺得賈博士非常執著,想要一個時間,實際上我們今天就算說了,大家也不一定相信。您希望把這個窗口期也好,時間點也好,我們可以做點定量的分析,是不是很困難呢?也不是。
我們不能總是從主觀的技術本身出發看這個問題,還是要從價值看這個問題,從客戶價值、社會價值做深度的分析,我覺得大概可以知道,轉型期的突破點在什么地方,比如我們的燃油車有多少好處,有多少不滿意的地方,我們的電動車又有多少好處,不滿意的又在什么地方;電動車不滿意的地方,什么時候能通過技術,通過社會,法規政策,甚至大家環保意識的提升,得到很好的解決和認同;我們燃油車今后發展的瓶頸在哪里,受到什么樣的約束,比如剛才講的國汽排放,一個油耗排放,讓我們燃油車加多少成本,我們都不知道,要我們想。當你把這些問題想明白的時候,還有政府說我們的環境不好,明天必須全轉電動,把這些因素都講清楚的時候,您說的那個時間點大概就出來了。
賈可:國汽不該想,但是要想啊。
安進:我覺得我們要搞一點實的,政府專家在這兒,可以做一些比較,油耗的問題,方便性的問題太多了。電動車本身,今天就算電池的幾位大佬都在這兒,我們也搞搞電動車,但本身這個技術也還不成熟。
什么時候電動車的技術能夠像燃油車的成熟程度,也是你想要獲得答案的一個關鍵的節點,你連這個都講不到位,你今天就說轉。
第二個同樣的,您剛才問的商用車問題,我認為商用車的電動化還是比較渺茫的,但是商用車的氫能源還是一個方向,當我們解決氫這個問題后,還是有非常光明的前景的。但是并不是說我們只有把商用車完全電動化了以后才能智能化,這個不是。
實際上自動駕駛,特別是安全性和乘用車不同,我們智能化是圖方便,以便捷為主,但是商用車的安全和效率是價值的第一要素。如果很好的應用這些技術,在追尾,變道,前方道路的監測,提前很多的一個動力控制,這樣的一些舉措的時候,大幅度的降低。
我們今年賣給中通3000多輛高端重卡,很重要的一條我們的重卡有自動追隨系統,有了這一條連保險都便宜很多。所以這些價值,我認為同樣重要,價值分析清楚了,需求就會拉動我們技術進步。您說的那個點,就會盡快的到來。
賈可:剛才您也說到了廣泛的合資合作,跟大眾的合資,跟李斌的代工,某種意義上一方面是培養自己的能力,一方面增加自己抵抗風險的能力。你覺得如果這樣的話,未來的江淮,比如說大眾占股份了,整個江淮就是合資企業了,這個主導權在誰的手里?未來搞智能、電動,搞什么方向,你是不是可以共享一些成果?
安進:一定是這樣的,現在大家不必把合資看得那么太敏感,實際上今年商用車股比放開了,兩年以后全放開了。我們江淮汽車的合資根本不像20年以前占到了政策資源,享受到了政策紅利,全部都沒有。
我認為合資雙方,首先是對各自價值的認同和對未來有共同追求的目標達成的一種合作協議。所以這個問題對江淮來講要看清楚,我們要找一個很好的合作伙伴,在國際享有聲譽或者品牌很優秀的伙伴,對我們提升自己有很多有益的價值,同樣我們也愿意在合資過程中,或者我們也有能力在合資過程中為合作伙伴貢獻我們的價值,這是我們合資成功的重要的原因。
賈可:能不能這么講江淮、大眾的合資完全是在市場經濟主導下的,是全球范圍內汽車行業的整合或者合資合作、聯合,是不是這樣的意思?
安進:我覺得是這樣。我們跟大眾合作,我們認為是江淮融入世界一個很好的合作伙伴。大家都知道,中國市場對大眾的重要度,江淮為了在中國進一步發展選擇了大眾。
我認為合資雙方,首先是對各自價值的認同和對未來有共同追求的目標達成的一種合作協議。所以這個問題對江淮來講要看清楚,我們要找一個很好的合作伙伴,在國際享有聲譽或者品牌很優秀的伙伴,對我們提升自己有很多有益的價值,同樣我們也愿意在合資過程中,或者我們也有能力在合資過程中為合作伙伴貢獻我們的價值,這是我們合資成功的重要的原因。
賈可:能不能這么講江淮、大眾的合資完全是在市場經濟主導下的,是全球范圍內汽車行業的整合或者合資合作、聯合,是不是這樣的意思?
安進:我覺得是這樣。我們跟大眾合作,我們認為是江淮融入世界一個很好的合作伙伴。大家都知道,中國市場對大眾的重要度,江淮為了在中國進一步發展選擇了大眾。
賈可:大眾品牌在全球范圍內收購了很多品牌,很多品牌剛開始不占絕對主導地位,到最后無一例外全部是控股,會不會未來有這種可能,江淮汽車屬于大眾汽車集團下的一個品牌?
安進:要說時間點嗎?大家都沒有這種企圖心。我尤其認為大眾這次在跟我們合作的過程中,表現了對中國市場和對中國合作伙伴的尊重。
賈可:謝謝,在適當的時機,大家合作共贏是重要的。大家都在摸索中前進,未來的道路大家都不熟,這過程中大家需要合作共贏。
沈會長,你有電動車嗎?你買了電動車嗎?
沈進軍:我12年就買了一輛油電混合車,一直用到了今天八年了,我一直想換車,但是始終沒有下定決心。
第一個,剛才說的汽車的殘值,當年我買油電混合車的時候,油電混合車的殘值很低,因為當時電池問題沒有突破,保修時間也沒有那么長,幾年以后,脫保以后就不值錢了。但是現在變了,我知道豐田系的油電混合車的電池技術二十年或者幾十萬公里都可以給你換。
我覺得今天的電動車消費者,不得不考慮換車的時候或者換車周期的殘值問題,我覺得電池需要突破。剛才說了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充電設施,消費者要得到充電的便利性,還有車的成本結構要解決。今天的消費者大多都會考慮未來得的換車周期,這個車的殘值還能有多少?
如果花幾十萬買一臺車一定要考慮,花10萬、8萬這方面考慮會少一點。我一定要換一輛電動車,當然還沒有看好。
賈可:給沈會長鼓掌掌,看重趨勢了。最后一個問題問李總。現在我們知道我就不說兩個牌子的名稱了,兩個國際大牌他們也推出電動車了,從去年開始,但銷量實在糟糕。像特斯拉包括蔚來、小鵬他們的電動車卻賣得很好,在中國市場他們價格不相上下或者差不多。
在我看來對新品牌或者叫新物種來講,消費者可能更接受新生事物,這是非??膳碌囊粋€猜測,也就意味著未來如果在徹底轉型以后,現在老牌的汽車可能都要被顛覆了,你怎么看這個問題?
李偉利:首先我先談一下觀點,如果不轉型一定會被顛覆的,這個是必然。但是我們要看你要不要轉型或者轉型程度是什么樣的。剛才賈可博士提到傳統汽車推出的電動車,消費者不太買單。我們對市場也調研了,現有的產品確實沒有競爭力,續航又短,車型又是在傳統的平臺上改造出來的,跟特斯拉包括新勢力從零開始就是純電化平臺去做的車型,從產品上確實是有差距的。
但是我不認為將來我們的新勢力能完全把我們的傳統企業顛覆,這個還是要看大家未來所儲備的資源和你投入的決心。因為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大牌的國際車企,包括我們國內的一些企業,一汽、東風、長安都在做全新的電動化平臺,廣汽也在推出新的電動化平臺。
實際上我們通過消費者調研來看,你說特斯拉的產品就沒有缺點了嗎?缺點一大堆。但是我們傳統汽車還是要依賴于對車的這種工藝、駕駛的特點,我們積累了很多年,這是傳統造車企業的優勢。一旦這些企業也基于純電化平臺去開發電動汽車,它的產業競爭力目前從中國的消費者的接受認知還是要高于新勢力的。
新勢力從一個新技術普及來看一定是嘗鮮者,但是它不是大眾的普及者,大眾普及者一定是產品面對廣大的消費者,他追求的一定是產品的品質、性能,而不是說為了標榜我是某一個新銳人士,這種人群在整個人群中是比較少的。
雖然現在看量很大,但是整個對于將來的電動化汽車來說這個人群一定是小的。所以我們覺得傳統汽車企業也不要被這個嚇倒,但是如果不盡快轉型,確實是有被顛覆的風險的,這是我的觀點。
賈可:謝謝李主任,李主任的話兩邊都不得罪。我覺得我們作為對汽車的推動者,我們也希望這個臨界點越來越早的到來,因為這樣的話未來的汽車才越來越有意思,咱們這個論壇的討論才也越來越有意思。
敬請關注蓋世汽車“【蓋世直播】2020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專題。
https://auto.gasgoo.com/NewsTopic/262.html
來源:蓋世直播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22848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直播,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