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黃羿霖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當時在靜靜流淌的黃浦江東邊,是遍布著阡陌農田和低矮棚屋的“爛泥渡”,與浦西的繁華難以同日而語。但誰也沒有想到,僅僅經過了30年,浦東就憑一己之力,創造了55項全國第一,一躍成為了國內重要的金融中心、經濟中心和貿易中心。從經濟騰飛,到創新引領,再到對外開放,汽車行業不單是引領浦東先行先試的“排頭兵”,更是助力其改頭換面的“主力軍”,可以說,從1990年浦東大道141號浦東開發辦公室正式掛牌開始,汽車就與這塊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
■打地基:配套產業鏈初見雛形
很多人談起浦東的汽車發展,都會從1997年上海通用在浦東金橋園區打下第一根基建樁算起,但其實早在1990年,浦東開發區成立之初,當地就已經開始布局汽車研發、零部件、維修和進出口貿易等多項領域,這也為后來上汽通用的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為促進和支援浦東汽車產業發展,上汽自然責無旁貸,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東風汽車也早早就行動起來了。1990年11月8日,二汽位于浦東開發新區內的川沙花木汽車修理廠正式掛牌營業,這給浦東地區的東風系列汽車維修和技術咨詢服務帶來了方便,也成為了最早一批落戶浦東的汽車后市場企業之一;1992年,東風與上海浦東南匯縣康橋工業區就合作開發生產汽車標準配件、鋼板彈簧和軟軸軟管控制索三個項目,正式達成有關協議;1994年,東風汽車公司標準件廠與上海農墾局農工商工業總公司簽訂合同,在浦東建立上海東風汽車專用件廠,主導產品包括高強度螺栓和雪鐵龍轎車的配套零件。
或許在大多數人心目中,浦東汽車產業最好和最快的發展道路是背靠上汽大眾,先發展配套產業,但頗有遠見的是,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最先做的是提高汽車自主開發和測試能力。1991年11月14日,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在金橋出口加工區第12B地塊上的土地使用轉讓合同正式簽署,用來興建投資一億元的上海汽車工業技術中心,這是上汽總公司在浦東開發區內投資興建的第一個項目,主要建造道路模擬試驗室、整車性能試驗室、整車設計、造型室和計算機中心等;1993年12月27日,上海汽車工業技術中心全面竣工,這標志著上海市在形成轎車自主開發能力方面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當然,浦東沒有放過為上汽大眾桑塔納配套這一“近水樓臺”重要機遇。1992年1月,原上海重型汽車廠、上海汽車底盤廠、上海第二汽車底盤廠三家重點骨干企業合并組建的上海匯眾汽車制造公司在上海浦東開發區內正式成立,該公司主要承擔占桑塔納整車10%以上的國產化配套任務;1992年5月28日,上汽總公司與浦東金橋出口加工區開發公司正式簽署協議,落戶三大項目:上汽總公司與德國埃科、鋒克等公司投資建立的汽車模具企業、上海匯眾汽車制造公司與英國FSV公司共同投資建立的客車制造廠和上海匯眾汽車制造公司等與德國ZF公司共同投資2900萬美元建立的合資企業(其中外方占51%股份),主要生產汽車轉向器、轉向拉桿和球鉸鏈等。
難能可貴的是,浦東打造的汽車產業“地基”中,也囊括了進口和二手車等業務,真正做到了開發和開放的并行發展。1992年8月,浦東首家舊汽車交易市場掛牌落戶;1992年10月30日,上海首家進口免稅汽車展示廳在浦東正式開張營業;1993年4月,上海浦東汽車貿易公司掛牌開業;1993年5月,上海汽車工業進出口公司浦東公司開業;1996年6月2日,當時遠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現代化汽車貿易城——華東汽車城在浦東新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正式奠基。
■筑樓體:從不足千輛到2000萬輛
1997年是浦東汽車產業發展歷史上的關鍵節點,這一年,當時我國汽車工業最大的合資項目——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正式簽約,3個月后,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落戶浦東,加上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總投資金額達到了15.7億美元;美國德爾福汽車系統公司獨資的德爾福上海汽車轉向底盤系統公司在浦東外高橋保稅區成立,初期投資2900萬美元;由中德合資的聯合汽車電子公司建設工程全部竣工,并正式投產。至此,浦東在中國汽車生產基地的版圖上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作為浦東投資金額最高、生產規模最大的整車企業(特斯拉落戶上海之前),上汽通用與浦東一起走過了23年,可以說,已經成為了浦東汽車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浦東逐漸成長和發展壯大的參與者和貢獻者。
1997年1月10日,上海通用項目正式開工,占地面積為5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3萬平方米,總投資為15.21億美元;5月16日,由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SAIC)和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各出資50%的合資企業——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PATAC)宣告成立,投資總額5000萬美元,占地面積1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7500平方米。同年,浦東生產汽車940輛,摩托車25.74萬輛。
1998年,第一輛別克牌新世紀轎車駛下了生產線,上海通用正式實現了本土化生產。第二年,浦東就迎來了汽車制造工業第一個飛躍年,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1999年共生產別克轎車2.33萬輛,總產值69.88億元,貢獻了當年浦東工業凈增產值的1/3。隨著上海通用的正式投產,為之配套的零部件生產企業也紛紛建成投產,到1999年末,汽車制造工業企業總量為100戶,比上年增加21戶。
2001年,中國加入WTO,上海通用也在這一年迎來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第10萬輛別克下線。這一年,浦東的轎車生產量已經增長至5.85萬輛,汽車制造業生產總值達192.73億元。
2006年,上海通用累計產銷突破100萬輛。當年,浦東汽車制造業實現工業產值606.75億元,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12.7%。其中,汽車整車制造業產值375.78億元、改裝汽車制造業產值4.94億元、汽車零配件制造業產值222.58億元、汽車修理業產值3.26億元。全年該行業實現銷售產值608.21億元,出口交貨值48.16億元。2006年,浦東生產轎車26.8萬輛,載貨汽車1646輛,客車3873輛;
2009年,金融危機深刻影響全球經濟,浦東工業受此沖擊,出口形勢嚴峻,生產一度萎縮,但依靠個別行業和個別企業的貢獻,經濟效益得以逐月改善,其中,汽車實現利潤198.03億元,占新區工業利潤比重41.6%,比其產值占比高出26.8個百分點,上交稅金也達到了105.98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1倍,占浦東比重32.5%。在國內汽車市場的強有力支撐之下,第二年,上海通用全年產銷率先突破了100萬輛,成為了我國汽車工業史上第一個年產銷量躍上“百萬量級”的乘用車公司。
2020年8月12日,上汽通用(2015年上海通用更名為上汽通用)汽車產銷量累計突破2000萬輛。今年上半年,浦東汽車銷售及生產雙雙實現2019年以來的首次正增長,銷售產值達980億元,增長0.2%,完成生產產值968億元,增長5.7%,產銷率達101.3%。
有人說,100年中國看上海,30年中國看浦東。從生產規模不足千輛到整車汽車累計產銷突破2000萬輛,從1999年汽車工業生產產值僅為69.88 億元到2018年的2242億元。浦東如今不僅匯聚了上汽5G智能網聯汽車電子創新中心、泛亞汽車研發中心等傳統汽車企業,而且聯創汽車電子有限公司、華人運通、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事業部、上海貝爾等整車及汽車核心零部件研發生產者也紛紛加入,更不乏幾何伙伴、博世無人泊車研發測試基地等智能駕駛領域的新生代。
2019年8月,上海臨港智能網聯汽車綜合測試示范區正式開園,2020年,浦東臨港新片區又舉行了今年的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從汽車產業一片空白,到汽車整車制造、改裝汽車制造、電車制造、汽車車身掛車制造、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5大領域全線鋪開,新能源、智能網聯全方位布局,浦東的汽車“大廈”主體已成,不斷增高、不斷加強。
■造高樓:從走出去到引進來
正如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長杭迎偉所言:“開放是浦東與生俱來的使命和最大特質。”30年來,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的浦東,已經不折不扣地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征”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這一點,在汽車行業同樣得到了充分體現。
最早在2010年,上海通用旗下的雪佛蘭賽歐批量出口智利、阿爾及利亞、印度等國,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國際品牌汽車第一次走出國門,為“浦東制造出海故事”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2016年4月8日,裝載上汽通用汽車生產的別克昂科威的遠洋滾裝貨輪在山東煙臺港起航,駛向美國,這是上汽通用汽車首次實現對美國本土的整車出口。
但只是產品出口的話,顯然并不足以體現我國汽車市場的開放,2018年夏天,特斯拉與上海浦東的故事正式開篇,這個故事的精彩程度,遠遠超出大家的預期。
2018年7月10日,特斯拉與上海臨港管委會、臨港集團共同簽署了純電動車項目投資協議,在臨港地區獨資建設集研發、制造、銷售等功能于一體的特斯拉超級工廠,規劃年產能為50萬輛純電動整車,上海稱,這是上海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制造業項目,浦東新區也迎來了國內首個外資整車制造項目——特斯拉超級工廠。
特斯拉上海工廠的進度之快,讓所有人都始料未及,2019年1月7日,特斯拉項目正式開工,365天以后,該工廠就已經生產了近1000臺可供銷售的車輛,并達到了超過每星期3000輛的生產速度,創下了“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投產、當年上市”紀錄。今年10月27日,特斯拉在浦東臨港的超級工廠制造的Model 3轎車首次從上海啟程出口歐洲,首批出口車輛數量為7000輛。有消息稱,明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的最新車型Model Y也將在上海工廠投產。
從通用到特斯拉,汽車產業為浦東發展貢獻力量的同時,也在享受著浦東不斷推進開放合作帶來的紅利。展望未來,浦東這張曾經的白紙,已經清晰描繪出新時期實現高質量發展、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和打造具備全球競爭力科技水平的宏偉藍圖,有理由相信,在這張藍圖的指引下,浦東汽車產業也必將在未來的中國乃至全球汽車畫卷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編輯:黃霞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作者:施蕓蕓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31846
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汽車報網,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