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官方表示,根據過去三年中的數據統計,福特汽車與通用汽車相比在質量上的差距有所擴大。
2020年國內最后一個大型車型---廣州車展的結束象征著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的“大戲”即將落幕。與人流攢動、展臺熱度居高不下的WEY、領克展臺不同的是,長安福特所在的福特展臺不僅幾款主打車型無人問津,而且就連標榜性能與個性象征的入門版跑車野馬,都沒人去關注,諾達的展臺門庭冷落,顛覆了幾年前長安福特展臺的景象,那些年福克斯還在大賣、蒙迪歐還是中級轎車典范、翼虎正在緊湊型SUV市場中堵截途觀。
真的是金玉其外?從2016年平均月銷8.3萬輛;全年近100萬的銷量,到2019年上半年全系才賣出7.5萬輛。三年時間,長安福特都經歷了什么?
有人說,長安福特在三年中的產品更迭速度慢;也有人說是因為長安福特的產品戰略總是失誤,把三缸機當寶貝,卻被市場一腳“踹”到牙碎,自己卻只能吞到肚子里;更有人認為是江鈴福特玩“中國特特供”車型沒玩好,折了夫人又折兵;更多人感覺是長安福特產品的品質從“斷軸”開始就沒能有徹底的品質改變,加上敗絮其中金玉其外的全國銷售服務機構,也就是長安福特版的經銷商端過低的服務品質和用戶體驗所致。
有過輝煌和值得炫耀過去的成績,不敢相信,能夠從互聯網上匯總出長安福特這么多的負面表現,但,對于產品戰略或品牌定位的失策而言,品質與服務不能深得人心也許才真的是長安福特拉跨的最重要原因。
在車質網上查詢到,長安福特的主銷車型雖然在近兩年都有較低的問題投訴量,但不難看出,這是與市場銷量的波動有聯系。看到作為支撐銷量的福克斯,從2018年到2020年在車質網的總故障投訴統計還不到600個,平行看,這三年的銷量也是該車型最低的。
2020年福克斯月均銷量不足3000輛,雖然在本次車展中推出了2021款的四個版本,但網上關注熱度并不夠,加之一直以來福克斯的“異響門”沒能得到根本解決,很多曾經視福克斯為“小鋼炮”為神車的用戶紛紛把目光轉到了別的車型上。
積少成多的小毛病雖然長安福特擺脫了曾經的“斷軸”事件影響,但頻發的小毛病在自以為傲的渠道端沒有能根本解決,很難讓消費者得到更深一步的信任,就拿福克斯頻發的車門、天窗異響來說,在車質網等各大汽車質量投訴平臺上層出不窮。
近兩年該問題已然成為長安福特的主要投訴類型,在網上可以搜到包括來自佛山、合肥等多地關于天窗異響難以根治的投訴。另外,這些車主都表示相對于異響的問題,經銷商所給予的解決方法及維修水平完全不能讓人滿意,
從佛山的林先生的陳述上可以看到,天窗、車門異響的問題,通過經銷商的多次“檢測”一直沒有解決,該車主已經失去了對廠家和4S店的維修水平及態度失去信心。
對于車內非核心部件的“異響”問題,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車行業內主機廠人士表示,這種問題不能用一個參數或者一個指標去衡量或者評估,在車輛總裝及各零部件制造、審核過程中,殘次率保證在九成以上、達到書面標準內即可。所以他表示,相對于長安福特的“異響”,或者是噴漆過程中的1-2個“小沙眼”,都無法作為經銷商、主機廠為其維修的標準。
沒有納入標準內,或者說無法納入標準內的“問題”,就這樣被堂而皇之的成為經銷商和主機廠互相推諉、拖延的口實,但殊不知“積少成多”就會讓消費者對整個品牌產生足夠“大”的影響。
所以,我們從“長安福特多次維修未果”的關鍵字上搜索出很多關于長安福特的投訴案例,其中包含發動機漏油、制動系統報警、漏防凍液、導航失靈、發動機抖動、真空泵漏油等。
長安福特在楊嵩上任后,一直在強調經銷商的服務體系建設和盈利能力,雖然在上任后經銷商的庫存和盈利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渠道數字化營銷也納入了改革進程中,但唯獨能解決基礎維修能力和提升服務品質上,在投訴中沒有看到。從網上看到幾個很典型的案例,足以說明,長安福特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忽略了服務應是渠道之本。
質量再一次成為福特的第一要務對于福特汽車的制造成本與質量問題,近期,福特北美總部已經在重點推動,包括縮減經銷商在車輛缺陷方面的支出,以及保證降低來自供應商的不良零件的數量,現階段約占福特保修成本的三分之一,最后要避免車輛本身的設計和制造方面出現的問題。
福特官方表示,根據過去三年中的數據統計,福特汽車與通用汽車相比在質量上的差距有所擴大。
為了解決質量問題,福特目前已經重組了團隊,以跟蹤其工廠進站零件的質量。這些團隊以前因削減成本而解散。Farley敦促高管解決30天以上的質量問題,以減少福特與其它汽車品牌在質量上的差距。
顯然,福特的問題是內部知曉的,對于福特總部在質量上的重視,不知道長安福特方面是否有相關執行的政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基于福特總部戰略上的部署。
總結來說,近些年,隨著國際零部件品牌落戶中國投產,助力各大主機廠在基礎配置和科技化配置方面有較大的提升,首先,那些以前因零部件空運而導致的成本性“減配”的事件逐年縮減,其次,也讓自主品牌的產品力有明顯的向上發展趨勢。而隨著吉利、領克、哈弗、WEY等品牌的產品正全力超越合資品牌之際,眾多合資車企正“火上眉梢”般加緊布局新一輪的產品“軍備”競賽,但不是每個品牌都像南北大眾、雙田合資公司一樣,在新產品研發投入和品質管控上“兩手抓”,并且在得到市場認可的同時還能有不錯的口碑。
德系車與日系車的風光,是建立在10年以上在華市場深耕的回報。雖然也有著這樣、那樣的不足,但回顧看在他們出現過失后,提高質量把控才能提升口碑。相反,追求利益最大化確實沒有錯,但在眾多小毛病的拖累下,主機廠與經銷商的不作為,勢必會把一個曾經輝煌過的品牌弄垮掉。
(責編:飛機頭)來源:新浪汽車原創
作者:飛機頭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33421
以上內容轉載自新浪汽車原創,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