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注定是魔幻且充滿波折的一年。而歷經整整60天的全城靜默后,上海終于解封了。
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我也決定收拾好心情,調整好狀態,出門走一走,看一看這座熟悉且陌生的城市,在遭遇本不該承受的“重創”之后,究竟有沒有恢復往日的模樣。
至于預設的具體調查目標,則是那些身處中心商圈,開設直營門店銷售電動車的新勢力與傳統車企們。
畢竟,伴隨過去一年中國新能源市場的迅速膨脹,在它們的既定戰略中,進入全新一年,本該愈發徹底地放開手腳,借勢追求更大的量變與質變,奈何由于諸多不可抗力,計劃只能被打亂。
尤其短暫失去的又是上海這個新能源滲透率最高的細分市場。頗為失望與遺憾的情緒,肯定滿到快要溢出。
所以設身處地地思考過后,帶著心中一系列疑問,最終將目的地選擇為楊浦五角場,一個集合了百聯、巴黎春天、萬達、合生匯等諸多購物綜合體的地方。而第一站則是位于中環高架上,總能一眼注意到巨大廣告牌的創智匯特斯拉中心。
它們,并沒有“解封”
本段開篇,首先想要說明的是,據上海汽車銷售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該市新車銷量約為63.8萬輛,其中新能源車銷量為25.4萬輛,滲透率已經逼近40%大關。
另外,早在3月還未全城靜默,由于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瘋狂波動,導致所有電動車集體迎來“漲價潮”之時,就曾前往位于南京西路的幾家門店進行調查。
最終,得出的結論為:雖然終端消費者購車成本不可避免地增加,但是對于例如特斯拉、比亞迪、“蔚小理”般的強勢品牌,依舊為賣方市場,訂單仍處在供不應求的狀態下。
相反,對于弱勢品牌而言,處境的確不容樂觀、非常艱難,甚至必須維持一定幅度的優惠虧本賣車,才能吸引潛客。
至于闡述上述兩點的原因,還是想讓讀者更加清晰地了解:上海新能源市場對于各家車企的重要性,以及它們進入2022年以來截然不同的處境。
由此將視線拉回創智匯特斯拉中心,到達時已經臨近中午11點左右。自覺地掃過場所碼,出示核酸證明后進入店內,發現除了三位剛剛復工不久的工作人員外,并無其他顧客。
而在與其中一位短暫交流后得知,“6月1日解封后我們就立馬復工了,但是這幾天基本上沒什么人到店。不過我們并不愁銷量,如果你現在下訂Model 3,基本上要等20周以上才能提車,Model Y稍微要短一點。”
和預想中的基本一樣,疫情除了給這家美國車企,在制造端帶來了一定的麻煩,好似并未影響其供給端。
隨后,那位銷售也補充道:“建議有購車需求的朋友現在就先鎖單,不然如果到年底還未上牌,明年購置稅與新能源補貼是什么政策都不好說。況且,按照目前的趨勢,下半年特斯拉會不會繼續漲價誰也無法保證。”
相比之下,來到與該門店一條馬路之隔的合生匯內,進入商場大門首先出現的便是小鵬體驗中心。同樣,客流量只能用冷清所形容。
“我們也是剛剛開始上班,這幾天的情況你也看到了。”老實說,在與前來對接工作人員的交談中,能夠感受到他的無奈。
不過,其依舊還算熱情地介紹道:“目前訂購P7,基本上需要等2個月左右的時間,P5在一個月左右。兩款車怎么選,還是看你的需求,如果更在乎空間與舒適性,那么還是建議P5。”
隨后,在被問及是否知曉改款P7的消息時,該工作人員也十分誠懇的表示:“我們也是在網上看到了一些傳聞,但確實還沒接到官方的通知,后續如果有一定會提前告知。”
而在離開小鵬后,抬頭發現商場中庭布置了一個簡易的展示臺,上面擺放著蔚來ES8與EC6,車輛周圍還是出現了幾位顧客。
前去了解后得知,“由于今年還將陸續到店ES7、ET5,加之已經開始交付的ET7,目前位于合生匯的NIO Space面積已經嚴重不足,所以正在進行擴建工作。即刻下訂ET7的提車周期,大概也是在4個月左右。”
相比之下,距離不遠處上汽大眾的門店,不知是否因為剛剛恢復營業,只有一位工作人員在場,整個交流的過程并不順暢。其只是十分潦草的介紹了目前ID.3與ID.6無任何優惠,ID.4存在1萬元左右的現金優惠。
與之類似,不遠處的合創與高合門店,客流量也只能用慘淡形容。而商場的另一處中庭,則擺放著嵐圖與極氪的簡易展臺。
只不過,除車輛已經到場之外,還未正式開始營業,后者則剛剛替換了6月最新的限時購車權益。
而在NIO Space的對面,則是冠松之星的奔馳EQ體驗店,不知為何站在EQA的車尾,望著蔚來正在裝修的圍擋上印著象征“Blue Sky Coming”的logo,一股莫名的感觸涌上心頭。
由此走出合生匯,穿過五角場的下沉廣場來到萬達,發現類似廣汽埃安、零跑、哪吒的門店,也只有零零星星的工作人員在場,并無顧客看車。
綜上所述,6月的上海雖然已經解封,但僅就部分新能源車企的現狀而言,想要恢復往日的終端活力,儼然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換言之,電動車仍未“解封”。
它們,需要更多“刺激”
實際上,在經歷3月那場“漲價潮”過后,就已明顯能夠感受到身處2022年,所有新能源車企將要面臨的極限壓力測試,遠比想象中艱難。突如其來的疫情,無疑令它們各自的處境,更加充滿變數。
“這場天災打亂了所有人的節奏,現在又嚴重威脅到供應鏈與終端市場,整個上半年是不抱有太大希望了。下半年,我們現在也不好預測,走一步看一步吧,銷量預期不會那么高了。”
這樣一段來自某新勢力高管的回答,恰恰能夠代表當下許多同賽道參與者的心境。而在端午假期走訪終端門店的過程中,與各家工作人員交流后發現,怎樣提振消費信心,才是他們最為關注的東西。
“現在買電動車除了那一萬元,就沒有任何優惠了。況且,想要拿到相應的補貼,前提條件必須是你之前就有滬牌車輛才行。”
更直白來講,雖然為了“救市”上海市政府已經官宣,將在年內新增非營業性客車牌照額度4萬個,并對置換純電動汽車的個人用戶,給予一次性10,000元補貼的政策,但是相關政策的出臺,并不能完全“對沖”類似漲價潮與疫情所帶來的巨大影響。
另外,就像是小鵬汽車副總裁、品牌公關總經理李鵬程,針對自6月1日起國家明確單車價格不超過30萬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位于個人微博所發表的看法那般。
“對于想買車的用戶來說,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政策。對于刺激消費、促進汽車行業恢復,應該會有一定的作用。但客觀說,想靠這個政策刺激用戶產生新的需求,難度較大。此外,在新能源的滲透率不斷提升的當下,這個政策對于新能源消費是完全沒有促進作用的,所以也希望國家層面有針對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政策出臺。”
的確,就拿受到重創后的上海為例,電動車市場想要重新回到曾經的那般盛況,可能還需要更多行之有效的相關政策“刺激”才行。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就在昨天身為理想汽車創始人、CEO的李想突然官宣:旗下第二款增程式SUV理想L9,將于北京時間6月21日正式發布,7月全國所有店面都可試駕,8月開啟大批量交付,并十分自信的宣布9月交付量可以破萬。
無獨有偶,作為蔚來NT2平臺下的首款SUV,ES7的發布時間也確定為北京時間6月15日,屆時一并推出的還有換裝驍龍8155芯片、智能網關、高清攝像頭、5G模塊的改款“866”。
至于小鵬G9,雖然上市的最終日期還未敲定,但是結合近來頻繁出現的預熱信息,同樣可以肯定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
整個6月,類似問界M7、哪吒S般的新車,也將紛紛與終端消費者見面。可以說,屬于全體新勢力造車的一場含金量頗高、愈發內卷的推新盛宴,即將徐徐拉開帷幕。
而隨著上述多款產品,紛紛加入到各自品牌的在售矩陣之中,一定程度上也將“刺激”終端潛客的購買欲。
“雖然這波疫情讓人感到非常痛苦,但我們還是非常期待下半年的,尤其是擁有ET7、ES7、ET5,加之改款后的ES8、ES6、EC6同堂銷售,并不太為訂單量發愁。反而,產能才是真正的煩惱,畢竟不想讓用戶等待提車的時間太久。”
的確,借用蔚來Fellow的回答,再次強調最后想要告訴大家的道理:大環境的承壓與突變,終究無法逆轉電動化轉型的浪潮,所以在此過程中,只有不斷修煉內功,拿出真正意義上的好產品,才能走出泥潭活下去。
“優勝劣汰”本就是亙古不變的生存法則。強者,天經地義收獲鮮花與掌聲;弱者,只剩怨天尤人的哀嚎與嘆息。
來源:汽車公社
作者:崔力文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76818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