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推廣新能源汽車的配套性設施的充電樁其規劃建設的是否合理,直接關乎一個城市的電動車的推廣問題。
日前,上海首張新能源機動車牌照頒出,但不少車主擔心電動汽車充電樁太少,新能源車”買得起,開不了”。這一問題也被人大代表關注,市人大代表張海亮提交《關于出臺措施鼓勵”按需建設”電動汽車充電樁的建議》,希望新能源車充電樁配套建設布局更合理,使用更便利。
”上海是5個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城市之一,目前上海在發展新能源汽車方面已有較好的政策環境。但新能源車配套建設能否跟上,直接決定了推廣工作能否取得實效。”張海亮代表在議案中提出,充電樁配套和新能源車推廣問題解決不好,很容易陷入”雞生蛋,蛋生雞”的矛盾中。截至去年9月,上海已建成充換電站12座,充電樁890個,但無一進社區。
作為電動車的”加油工具”,充電樁毫無疑問是其發展的重要促進成分之一,而現在電動的車的充電時間普遍是在8個小時左右,沒有傳統汽車的充能方便,除了在對汽車電池技術作進一步的研發突破之外,如何使充電樁的布局更加合理,充電方便就是其電動汽車推廣的主要方面之一。
( 編輯/王惜夢 )
來源:工控網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776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