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新能源汽車為載體,我國智能網聯乘用車產業發展迅速。從2019年到2022年一季度,智能網聯乘用車在新車中的滲透率,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新車中的滲透率逐年提高,有望在2025年達到50%以上。
另有研究數據顯示,2025年,我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蛇_到近5900億元,發展空間和發展前景廣闊。同時,智能網聯汽車對整個汽車產業鏈帶動作用明顯。智能網聯汽車已經成為汽車技術變革下半場競爭的一個關鍵點,也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尤其是大國競爭的戰略制高點。
產業發展環境日趨成熟
在國外,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經濟體已經出臺了體系化政策,支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以比較明確的技術路線和法規引導整個產業的創新發展。
與此同時,國外主要的龍頭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也都在爭相布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特別是在智能網聯幾個主要板塊:感知層、執行層、決策層以及網聯車載通訊系統方面,博世、德爾福、大陸等跨國零部件企業優勢明顯。在國內,智能網聯汽車也已成為國家和地方產業的戰略發展方向。
2020年國家發改委牽頭11個部委,發布了我國《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從頂層設計規劃了到2025年中國智能汽車在標準體系、技術實力、市場應用、基礎設施、法規標準和產品監管方面的發展態勢,為國內智能汽車產業發展明確了目標和方向。
如今,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建設日臻完善,已基本形成了能夠支撐駕駛輔助及低級別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笆奈濉蹦┢趯⑿纬梢话儆囗椫悄芫W聯汽車標準,以支撐高級別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的應用和管理工作。
在日前召開的第二屆中國(沈陽)智能網聯汽車國際大會上,中汽中心智能網聯汽車首席專家秦孔建介紹到,目前,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呈現四大特點:一是核心企業在感知系統領域實現較大技術突破;二是決策系統成為各類企業競爭的焦點;三是操作系統主要由跨國汽車電子企業掌控;四是車載通信系統全球產業鏈正在逐漸完善,實現統一標準。對于國內相關企業而言,關鍵智能化增量部件,如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雖然起步較晚,但部分企業已經在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逐步實現國產化替代。
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賽道上,除了企業只爭朝夕外,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落地緊密相關的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也在各城市如火如荼地展開。《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規范(試行)》的修訂,鼓勵載人載物示范應用,進一步細化了異地申請與測試互認規則等要求。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已有超過三十個省市布局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
多城布局發展態勢良好
在政策支持及產業發展紅利驅動下,各地政府對智能網聯投資日益加大,企業對智能網聯汽車的測試、示范、應用的需求也日益提升。
如何平衡投入和需求,已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中汽中心聯合行業機構共同打造并發布的《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城市發展指數(大東指數)》(以下簡稱大東指數),是衡量智能網聯產業投入與需求關系的匹配度的標準。
秦孔建介紹到,大東指數基于大量數據調研,分析了國內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態勢,對國內19個核心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城市進行了全面綜合評價,可以為更多城市更好地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提供借鑒。大東指數評價標準包含5個一級評價指標(城市政策、基礎設施、城市產業、應用數據、城市影響力)以及24個二級評價要素,用熵權法和相關變異性綜合法構建了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城市評價模型。
根據劃分結果,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處于城市智能網聯汽車競爭力的第一梯隊;杭州、蘇州、武漢、沈陽、長沙、無錫等城市處于競爭力第二梯隊;其余城市處于競爭力第三梯隊。第一梯隊在城市基礎建設、工業、應用數據、政策、影響力等五個方面均處于領先水平;第二梯隊在政策、產業、研發、潛力等多個維度處于領先,發展態勢良好;第三梯隊在產業維度上有一定的基礎,企業規模,研發等方面都相對之后,處于發展階段。
秦孔建表示,各城市間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區域化色彩較重,政策推動作用明顯,需取長補短促進產業發展。
以排名第八的沈陽為例,從五大二級指標來看,沈陽的主要優勢在基礎設施及影響力兩方面。
數據顯示,到2021年年底,沈陽已經完成了700多個5G基站的部署,并開放了20多公里的智慧公交路線;同時沈陽也在積極接洽像華為、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等頭部科研企業、院所,開展5G+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創新應用。
同樣,沈陽的短板也較為明顯,主要集中在頂層規劃、測試和應用管理、專項政策支撐方面。秦孔建提到,日前深圳確定了我國第一部支撐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和管理的地方法規,這對發展城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是一個非常重要、關鍵的推手。深圳的舉措對沈陽以及其他城市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起到了示范和帶頭作用。
總體來看,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環境呈現出“政策逐步明朗、市場加速推廣、技術迭代應用、競爭日趨激烈”四大特點。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基于“車路云一體化”的全新發展路徑,積極推動行業、企業、政府等利益相關體互通互融,共同構筑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新格局。
注:本文首發于《汽車縱橫》雜志2022年8月刊“封面故事”欄目,敬請關注。
來源:汽車縱橫
作者:劉通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83789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縱橫,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