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國內外汽車行業有哪些大事件發生?
北京/上海公布2025年氫燃料電池發展規劃
11月22日,北京發布《北京市氫燃料電池汽車車用加氫站發展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
2023年前,北京力爭建成并投運37座加氫站。2025年前,北京力爭建成并投運74座加氫站;
2023年前,北京力爭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3000輛。2025年前,北京市力爭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量突破1萬輛。
2023年,北京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預計達到3370輛。2025年前,北京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預計達到10370輛。
隔日,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吳金城公開表示,上海要打造未來能源產業集群。面向能源安全和可持續發展,以核心突破、首創示范為導向,推動先進核能、新型儲能等技術研發突破及產業化。如在氫能領域,計劃到2025年,建設各類加氫站70座左右,建成3到5家國際一流的創新研發平臺,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突破1萬輛,氫能產業鏈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
蓋世點評:2025年,將是我國氫能源與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的重要時間節點。
比亞迪官宣:漲價!
11月23日,比亞迪官方宣布,將對王朝、海洋和騰勢相關新能源車型進行調價,價格上漲幅度在2000元到6000元不等。對于漲價原因,比亞迪表示,主要受到國家取消補貼政策、電池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
圖片來源:比亞迪
至于具體車型的價格調整幅度,仍需等待進一步公告。不過,比亞迪同時強調,2023年1月1日前付定金簽約的客戶將不受此次調價影響。這意味著,消費者仍然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下單購車。
蓋世點評:鑒于明年補貼取消,新能源車型價格上漲或成趨勢。
大眾集團下調2022年在華銷量目標
據彭博社報道,大眾集團將其2022年在中國的銷量目標較此前下調14%左右。
報道稱,大眾集團中國區首席執行官Ralf Brandstaetter在接受《德國商報》(Handelsblatt)采訪時表示,大眾計劃今年在中國銷售330萬輛汽車,與去年持平,但比此前預計的385萬輛少了約50萬輛。
蓋世點評:作為大眾汽車集團在華兩大重要合資企業,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肩負了重要的銷量任務,但顯然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如此熱情高昂的背景下,大眾汽車集團的表現卻并不盡如人意。
威馬被曝大幅度降薪:管理層發一半,普通員工打7折
11月21日,網上流出了一份威馬汽車CEO沈暉發布的內部信,這份內部信透露了威馬正在執行的整體降薪計劃。
圖片來源:網傳威馬內部信截圖
網傳的內部信顯示:為應對資金壓力,今年10月以來,威馬實施了一系列財務措施降低運營成本,其中包括公司管理層(M4及以上級別)帶頭主動降薪,發放50%的基本工資,其他員工發放70%的基本工資。此外,還取消了2022年的年終獎等獎金,并暫停發放購車補貼等。
蓋世點評:寒冬已至,“缺錢”的威馬汽車,這次還能轉危為安嗎?
博世未來智能駕駛與控制(上海)研發中心正式啟用
11月22日,汽車行業Tier1廠商博世宣布,博世未來智能駕駛與控制(上海)研發中心正式落成啟用。
圖片來源:博世
新研發中心位于上海浦東金橋,總投資額超過1.5億元人民幣,辦公面積超過10,000平方米。未來將有超過540名研發人員在此從事智能座艙與高階智能駕駛領域的技術研發,尤其是軟件相關的研發工作。新研發中心是博世智能駕駛與控制事業部繼蘇州工業園區、上海虹橋臨空經濟園區之后在中國設立的第三個研發中心,同時也是規模最大的研發中心。
蓋世點評:加碼中國,搶道自動駕駛。
采埃孚發布最新一代電驅動產品
11月21日,采埃孚正式對外發布基于模塊化整體概念的新一代電驅動產品,包括電機、逆變器、減速器和軟件,適用于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并將支持主機廠對各自電氣化車型進行定制化開發。
按照規劃,其新一代電驅動橋將于2025年作為完整的系統投放市場。在此之前,采埃孚將提前將單個部件投入批量生產。
蓋世點評:全面電驅動時代正加速到來。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Garcia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90130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