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幾乎所有汽車品牌都云集到了中國,成為單一市場品牌最多的國家,也是各種技術應用最充分的市場。
11月14日,投資7億美元的豐田(中國)研發中心在江蘇常熟建成。該中心除了擔負豐田新車研發功能外,另一項重大職能是加速豐田全球引以為傲的混合動力技術中國本土化開發。
在此之前,通用汽車、標致雪鐵龍、本田等公司相繼在中國建設研發中心,并將其納為全球研發的戰略布局。一貫保守的豐田在中國建設研發中心,更是全球車市式微背景下,中國汽車工業強勢崛起的符號。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歐洲、日本三大主要汽車市場相繼步入下滑。原本被跨國汽車公司寄予厚望的”金磚國家”也僅有中國保持強勢增長。全球汽車產業重心東移,也為中國本土企業探索國際化路徑提供了新土壤。
全球車市中國獨好
歐洲車市可謂”天災”不斷,在金融危機過后,又受歐債危機影響,2009年以來銷量連年下跌,今年前三季度也繼續呈現下跌走勢————乘用車銷量累計933.89萬輛,同比下跌4.0%。在今年前9個月中,歐洲市場在4月、7月和9月銷量出現同比回增走勢,其中在4月,歐洲乘用車市場在18個月以來銷量實現首次增長。
日本今年乘用車銷量走勢與去年相反。2012年,由于同期基數較低,以及政府對節能車給予補貼的政策,日系乘用車銷量同比大漲26.3%至301.47萬輛。而今年前三季度,其銷量同比下跌10.1%至217.35萬輛,其原因與節能車補貼政策到期有關。
金磚國家中,今年前三季度僅中國車市實現增長,三國市場銷量均下跌。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車市景氣回暖,乘用車銷量大幅增長17.5%至1164.37萬輛。俄羅斯、巴西和印度市場前三季度汽車銷量均下跌:俄羅斯輕型車銷量下跌6.6%至204.67萬輛;巴西乘用車銷量下跌2.8%至204.12萬輛;印度乘用車銷量下跌7.9%至186.22萬輛。
俄羅斯汽車市場銷售狀況持續低迷,未見任何好轉跡象。歐洲商業聯合會統計數據顯示,俄羅斯汽車市場10月份轎車及商務用車銷量下降8%,一個月內僅售出234481輛。據歐洲商業聯合會預測,2013年俄羅斯轎車和商務車銷量或可達到279萬輛,與2012年相比預計下降5.1%。據統計,2013年1至10月內,俄羅斯汽車市場實際銷量減少了7%,僅為2281181輛。
成熟市場中,美國車市自金融危機后的2010年起,在政府大力補助、大量新車投放等因素影響下,至2012年連續三年輕型車銷量均以兩位數增長。今年前三季度,美國輕型車繼續保持穩定增長,銷量同比增長8.1%至1174.03萬輛,不過增速較前三年兩位數的增速略有放緩。其中,今年9月,美國輕型車銷量同比下跌4.0%,出現27個月以來的首跌。
自2010年躍居全球第一大汽車消費國以來,中國車市依舊保持高速增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10月中國汽車銷量達193.26萬輛,同比大增20.3%。1~10月,中國汽車為1781.58萬輛,同比增長13.5%。9月、10月兩月產銷比上年同期出現15%以上的增長速度,累計增速有較大的回升,達到年內第二高水平。今年汽車產銷規模首次突破2000萬輛也已沒有懸念。
本土車企國際化契機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形勢下,我國汽車產業只有更好地融入全球汽車產業,才能實現更好更快發展。所以,我們不能閉門造車,不能自我封閉,要以更廣闊的國際化視野,更積極主動地融入全球汽車產業?!睎|風汽車總經理朱福壽表示。
事實上,包括商用車在內,我國汽車工業起步晚,各項核心技術掌握能力欠缺是當前最大的短板。日前在武漢舉辦的國際商用汽車論壇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指出,我國自主品牌商用車雖然占據本土近90%市場份額,但卻存在”低質低價”現象,核心技術受制于外方?!瘪{駛室、車架技術,中方只掌握了應用和局部改進,還不能自主研發駕駛室平臺技術,在總成技術上,高效低耗柴油發動機有8~10年差距。液力自動變速箱有很大的差距。”上述負責人說。
對此朱福壽指出,品牌國際化的一個關鍵基礎是技術,在品牌國際化的規劃中,技術國際化是一個核心層面。在此思路下,東風汽車海外擴張在增加銷售服務網點的基礎上,提出了掌控關鍵技術和關鍵資源的新方向。
2012年,東風汽車收購T Engineering AB公司70%的股權,T公司作為東風公司在海外的第一個研發團隊,將為東風大自主事業提供電子控制方面的技術支持和服務,加快推動東風的國際化進程。到2020年,東風還將陸續投入157億元,用于集團的產品研發。此外,東風汽車還與格拉斯變速箱、沃爾沃汽車集團等公司合作,增加獲取市場與技術的”抓手”。
在此之前中國本土企業已經實施多起海外并購。2006年,上汽集團收購英國羅孚汽車旗下包括產品平臺在內的資產,并以此為技術基礎打造了榮威自主品牌乘用車。2009年,北汽集團效仿這一做法,收購了瑞典薩博汽車部分產品技術,在此基礎上推出了自主乘用車品牌紳寶和相應車型。
收購海外公司并參與其全球化管理,是近年來中國本土車企國際化的另一個趨勢。2010年,吉利控股集團以18億美元收購沃爾沃轎車公司100%股權。受歐債危機影響,持續虧損的標致雪鐵龍集團(PSA)也在尋求買家,東風汽車公司已經和PSA展開初步探討。
更值得關注的是零部件領域的海外并購。湖南科力遠(600478.SH)今年10月建成國內首條鎳氫汽車動力電池生產線,初期可年產6萬臺套全球最先進的鎳氫汽車動力電池,2018年達產30萬套。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科力遠以5.02億日元收購松下公司內部分公司Energy公司在日本湘南工廠開展的車載用鎳氫電池事業相關資產和湘南Energy株式會社的100%股權,此項交易幫助科力遠獲取了鎳氫汽車動力電池技術,并使得科力遠成為日本多家公司供應商,加速推進其國際化進程。寧波華翔零部件公司于去年完成對德國Sellner GmbH、捷克Wech CHEB公司全部股權的交易。此項收購幫助寧波華翔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木制內飾件供應商,擁有20%全球市場份額,并與歐洲和北美知名整車廠寶馬、戴姆勒、奧迪等都建立了長期供貨關系。
”總體而言,全球幾乎所有汽車品牌都云集到了中國,成為單一市場品牌最多的國家,也是各種技術應用最充分的市場,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試驗場景象。另一方面,各個汽車集團來華投資建廠,甚至連達不到一般意義上的量產條件的車型都要來華建廠量產,一些海外的廠家被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收購。這些都是中國汽車市場越來越國際化的標志?!鄙虾R患易稍児咀稍兛偙O對本報作者表示。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胡戈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2404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