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動力電池行業繁華勝景,也許很快將面臨嚴峻挑戰:安全性、衰減、產能過剩、退補。隨著產能的集中釋放,這四大危機在2016年是否會集中爆發?卓能新能源(廣西)總經理:鄧綸浩登臺演講,題目是盛世危言下的產能過剩。
卓能新能源(廣西)總經理 鄧綸浩
國內新能源汽車正處于高速發展期,連續三年保持200%以上增長,2015年實現銷量33萬輛,較2014年增長400%;預計到2020年完成100%左右目標(500萬輛),2020年銷量達到120萬輛。
2015年的增長是33萬輛,這個報告是在12月底出臺的,最新出臺的數據是37.9萬輛,這37.9萬輛里面,最后一個季度,即第四季度的10月份大概是7萬輛,11月份大概7-8萬輛,12月份達到接近10萬輛,換句話說,最后一季度占了全年的60-70%,這也造成了最后一季度鋰離子相關的原材料電池整個系統,出現瘋狂現象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們現在再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需求趨勢,大家預測2015年新能源商用車的增幅為1.5-2倍,新能源乘用車的增幅為2-3倍,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可以達到55萬輛,鋰離子動力電池的需求量為30G瓦時,在2015年的基礎上大概增長1倍,市場上只需要30G瓦時,這是預測。我們來看看實際產能有多少,2016年將建成的動力電池產能為41G瓦時,這里面還有大大小小的廠家,包括很多上市公司。包括日本的松下、天能以及卓能等,卓能在2015年建設完的電力電池產能超過了2G瓦時,這些企業加起來匯總,我們有理由相信全年動力電池產能一共超過60G瓦時,新增的超過40G瓦時,總需求量才30G瓦時,在這種情況下產能過剩是一定會出現的。
鄧總也做了一個測算,就算2016年所有新增的產能只有50%能釋放的情況下達到40G瓦時,下半年如果達到80%,也只是達到52G瓦時。而需求量只有30G瓦時的情況下,它的產能如何消化,產能過剩成為必然要出現的現象。
關于影響到動力電池市場發展不利因素。
鋰離子電池材料的原材料是酸鋰,從三四個月以前的4萬元一噸,到現在的16萬,漲了4倍。六氟磷酸鋰,今天多氟多的董事長也來了,并且做了報告。他的報告里面說最低的時候是10萬元,現在是26萬元,短短幾個月里面如此高的價格上漲,最終會導致整個動力電池的制造成本、材料成本上升20%,這種趨勢還在繼續,這種上漲趨勢加上產能不足,與動力電池產能上漲是相悖的,會導致各個制造產能的過剩。
影響動力電池市場發展不利因素分析,一是質量缺陷,首先是安全事故,二是電性能缺陷,質保8年,行駛12萬公里,這是國家作為乘用車很重要的標準,但到目前為止可能中國大大小小的動力電池,除了極少數做了這種數學模擬進行評估、評價之外,絕大部分的企業是沒有做過的。誰都不敢說我8年以后的產品能用。2015年只要有電池使用,它的風險會在2016年體現出來。
質量缺陷一個很重要的內容,這種狂歡是國家政策造成的結果,2015年因為動力電池供應嚴重不足,使得良莠不齊的電池廠、參差不齊的汽車廠、水平不高的PACK進入新能源車領域。從某個角度上來說,這是政策紅利中的盛宴,產品經歷了2015年冬天的考驗,再經歷2016年夏天的考驗,這些動力電池的性能會體現出來。出現質量缺陷的概率非常大。召回會發生嗎?電池的召回或大批量退貨對電池長而言將是滅頂之災,誰都不知道8年以后是什么樣的情況。可能廠家已經倒閉。
另外一個因素就是補貼退坡的影響。總結一下產能過剩、原材料供應不足,產品質量缺陷,政策的退坡,三星、LG、松下等加入了中國這場戰爭。會導致市場面臨很大的風險,補貼到2016年下半年就會退去,到2017年會出現寒意,最終的結果是過分依賴國家補貼、技術力量薄弱、裝備水平低下、產能低的企業必然被市場淘汰。而技術力量強大、經驗豐富、自動化程度高、產能巨大的企業將獲得更大優勢,市場也更加集中,優勢劣態,強者越強。
卓能應對方案,擴大先進產能,公司已建18650產能120萬一只/日,通過優勢產能在規模上和成本上獲得優勢。另外就是在裝備上,動力電池要求高的穩定性、可靠性,這不是靠人工能實現的。卓能引進了最先進的18650全自動生產線2條,計劃還將引入6條,卓能18650電池產能達到200萬只/日,裝備水平的提高確保了產品的一致性及可靠性。鄧總表示:“要回歸到技術質量方面,一方面要壯大研發隊伍,有國際化的眼光,引進國際化的高端人才,新能源車最大的市場是乘用車市場,因為回歸到老百姓才是問題的關鍵。如果一輛新能源車一次充電能跑六七百公里,跟燃油車的使用效率是一樣的,但價格跟鉛酸電池的價格差異不大,我相信老百姓肯定會買它,這是作為技術人員一直要追求的目標。”做產業鏈的整合,包括原材料和設備,向下是設備廠家,獲得先進設備的價格有適合
使用優先權。對下游客戶,尋求與新能源車廠深層次的合作,形成穩定的供應關系。制造業要回歸到產品,國家政策也好,其他方法也好,產品不好,什么都白搭,任何事情對制造企業來說要回歸產品。相信通過各方面的努力,2016年動力電池1.0元/WH,電源系統1.5元/WH,2017年動力電池0.8元/WH,電源系統1.2元/WH,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是可以實現的。質量更好,但價格更低,我們整個公司也是朝著這個目標在發展,這是符合這幾年以來動力電池市場發展情況的,如果做不到,東西再好,沒有了國家補貼,一旦退坡,我剛才說是在盛宴下的,這種盛宴是國家給的。最近出了
回歸產品的根本宗旨。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前進的背景下,群雄崛起,逐鹿中原。
作者:滕鵬華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41896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