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廣州車展上,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營銷公司總經理李一秀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了一段話,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說:“作為中國唯一一家年銷售規模10萬輛以上的純電動汽車企業,外界看到的基本上是其作為國企光鮮亮麗的一面,但實際上北汽新能源承擔著外界難以想象的運營壓力,其中最主要的還是令無數英雄折腰的‘錢’;現在,國補和地補都需要企業先行墊付,這就意味著北汽新能源一年墊付金額高達百億元以上。”
“墊付巨額補貼資金”,目前不僅已成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不堪承受之重,也成為經銷商的沉重負擔。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副會長、新能源汽車分會會長、中海同創董事長李金勇前不久在與我交流中也談到了這一沉重話題,他同時經營著多個新能源汽車品牌,去年在天津賣的車還有幾千萬元地補沒有拿回來,實在承擔不起,賺的錢還不夠利息,于是今年選擇了地補由廠家負責墊付,代價是每臺車返利少了好幾個點。
他分析說,像北汽新能源這樣的領軍企業,由于有北汽集團這樣的“大后臺”,現在又是上市公司,因此還能找到這樣大筆的錢,損失的只是利息,減少的只是利潤。而對于一些新創公司,這筆錢有可能直接讓他們“熄火”。
其實,補貼這件事不只是墊付資金讓企業身背重負,更要命的是每年的補貼政策久拖不出,也會讓企業無所適從。按理,下一個年度的補貼政策應該在上年底出,最好能提前兩個月,最晚也得一個月,以便讓生產企業與經銷商來籌劃安排來年的事宜。現在倒好,每一年都開始一大截了,國補和地補政策還沒落停!
這是標準的懶政行為!國家關于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會開了那么多,為何這么緊迫、這么實際的問題就沒人牽頭去解決?真是讓人匪夷所思!或許有人解釋說,怕企業“騙補”,現在科技都這么發達了,都大數據時代了,都人工智能了,大家齊心協力解決這件事還不容易?我認為,按現在這種科技手段,當月賣車、當月發放補貼完全可以做到,主要是你愿不愿意去做!
無獨有偶,關于新能源汽車,還有一件大家關心的事,就是資質發放。去年5月底前,按照新規發改委發放了十五家資質,結果,因為李書福等人炮轟這里面的“亂像”,于是停了。截至到現在,一年多過去了,啥動靜也沒有,一家也沒批出來。這節奏,你讓這些新創企業怎么活?不僅互聯網造車新勢力,過去傳統汽車集團也因此將好多事也耽擱了,比如他們想采用新機制、引入合作伙伴的事也停下來了!
我個人認為,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新“四化”的方向大家都已達成共識,沒有必要再討論了!關于技術路線,政府也沒有必要討論了,現在技術日新月異,豈能是你通過討論來規劃的?應該花時間解決一些運行中的具體問題。
中國汽車行業有一個重要的組織,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每年初辦一次年會,規格最高,官產學研的領導們到得最齊。我在此建議,今年咱別談那么多高大上的問題了,著重討論兩件事:一、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中有哪些是政府應該干還沒干的,討論出具體清單,一項一項排出責任人、時間表;二、在這一過程中,哪些不應該政府干而政府插手干了的,特別是地方政府,在全國興建的這么多新能源汽車基地中,有幾家背后沒有他們的影子,以后這些錢賠掉了算誰的?這在客觀上也造成了不公平競爭。一家一家找出來,該清理的盡快清理掉。這兩件事辦好了,公平、公開、透明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環境就自然形成了。只有這樣做事,才算得上“踏石留印、抓鐵有痕”。
當然,我知道自己是滄海一粟,人微言輕,說了也白說。不過,聲音再微弱,也是一股能量,希望有那么一丁點作用吧!
來源:老孫論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81706
以上內容轉載自老孫論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