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禾多科技在京舉行了智能代客泊車產品HoloPrking發布會。億歐汽車現場獲悉,作為公司核心產品之一,智能代客泊車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運用基于多傳感器融合的感知和定位能力。
也就是說,只要車輛配置自動駕駛技術,用戶只要在固定點交接車輛,就可以完成車輛自主尋找車位、停車入庫等代客泊車功能。為了讓無人駕駛的整個泊車過程更加安全可靠,該方案同時支持地下、夜晚、雨雪天氣等復雜停車場景,試圖保障人車混流情況下的運營安全。
而禾多科技創始人兼CEO倪凱在活動現場介紹稱,為了在智能魯棒與落地成本之間進行平衡,HoloPrking方案采取“車端+場端+高精地圖端”三端合一的技術路線,借此完成其提出的“全天候、全場景、真實運營”的口號。
展開來說,禾多將計算單元與傳感器分別搭載在車端與場端,提供動態規劃、多車協調、指派車位等功能。車端只保留車規級算力以及車輛本身裝配的輔助駕駛系統,最終通過售價不超過2020元的Holo Ark域控制器幫助車輛由現階段的ADAS逐漸發展為自動駕駛技術。
至于高性能計算部分則交給場端完成,通過HoloBecon及激光雷達傳感器等設備以及融合算法進行定位。借助高精地圖端的加持,HoloPrking定位精度約為5cm,兩車間隔最小可為10cm。談及成本高昂的激光雷達,禾多科技的老朋友Velodyne也在現場與其達成戰略合作,為前者提供優先采購權及定制傳感器,爭取將HoloPrking單車位改造成本控制在2020元以內,并進而實現未來大規模部署,由現階段基礎的代客泊車發展為“最后一公里”。
“2020”這個數字可以說成為了此次發布會的關鍵詞。除了方案成本之外,禾多方面同時宣布,未來將通過與智慧停車企業停簡單合作,借助其運營經驗于2020年在20+個城市與20+個停車場完成落地。2019年,HoloPrking計劃先于上海汽車城展開試運營,以汽車·創新港為中心,輻射上海汽車博物館和上海汽車博覽公園。在支持車型上,除了目前禾多科技既有合作的大眾邁騰及別克昂科威,還將包括奇瑞小螞蟻、威馬EX5等20款車型。
顯然,正是這種低速及場景的限定性,使得禾多科技首先瞄準了智能代客泊車業務,并于2018年5月,首次在上海國際汽車城“星辰計劃”活動上對外進行動態展示。倪凱直言:“創立禾多的初衷,就是為了讓自動駕駛盡快落地。”
因此,禾多也并不打算放過高速公路場景——同樣被從業者視作自動駕駛技術最先實現商業化落地的領域之一。該公司為此準備了另外一套核心產品:HoloPilot高速公路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據了解,公司目前已完成自動駕駛平臺的搭建、多傳感器的集成融合,以及智能決策控制等模塊的開發工作,實現了高速公路的自動駕駛,包括跟車、自主換道、自主超車、上下匝道等功能。
關于這款名為“軒轅”的自動駕駛研發平臺,億歐汽車此前也曾報道過相關細節:該平臺主要負責開發自動駕駛技術的“四肢和眼睛”,“大腦”部分則由客戶負責。其支持從L2到L5跨級別自動駕駛研發,技術線控核心參數符合研發要求,能夠集成更多傳感器及軟件設備,并為用戶提供軟硬件工程定制化服務,同時還支持更多型號車輛的線控化。
簡單來說,禾多科技想要打造的是由本地數據驅動的全棧自動駕駛量產解決方案。而其自動駕駛系統具備的本地數據基本來自禾多戰略合作伙伴四維圖新的支持,使得該公司能夠聚焦本土交通場景進行研發,應對中國獨有的交通環境與用戶需求。當然,四維圖新帶給禾多的不只是業務方向的協作,更重要的是資本層面的配合。
此次發布會上,禾多科技也正式對外宣布公司已經完成數千萬美元(數億元)A輪融資,由紅杉資本領投,泛海投資跟投,IDG、四維圖新和BAI增持。這家成立于2017年6月的初創企業仍舊計劃將這筆資金用于技術研發投入,加速禾多自主研發的HoloPilot的大范圍測試和HoloPrking的落地應用。
版權聲明
融資聲明
注:文章中所涉投融資額度來源于企業或相關機構或公開資料,億歐已經盡量核實,不對融資額度做品牌背書;歡迎各方監督核實,如融資額度不實,歡迎向億歐舉報。
來源:億歐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83922
以上內容轉載自億歐,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