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姥爺們!
那臺注定要賣爆的純電SUV——小米YU7終于定名了啦!
官方確認中文名為"小米御7",寓意"陸地戰車,御風而行"。
既非網友猜測的"玉"或"欲",也非雷軍此前宣稱的直讀"Y-U-7"。
看來這位千億總裁平常還愛撒點小謊呢。
但真正該焦慮的是友商!雷軍用后排能憋暈哈士奇的純電轎跑小米SU7,硬生生在全年交付量突破20萬臺,改寫了中國車企難以攻克20萬級純電轎車的行業魔咒。如今工廠產線把螺絲打冒火星子都趕不上訂單,訂車要排到2026年提貨。這你受得了嗎?
現在,雷軍瞄準最受國人歡迎的SUV市場,配合三期工廠落成后的60萬年產能與72小時交付體系,"御7"發布即交付的盛況或將再現,當晚多少友商高管又要輾轉難眠?
好了,現在請大家思考一下:為什么小米汽車能成?
是因為“第一次造車,不會偷工減料”?還是因為“人車家全生態”太誘人?
在我看來,關鍵在于雷軍深諳如何將情緒價值注入這個四輪鐵盒子里。
過去五年中國電車陷入參數內卷,造的都是"高級工具車"。縱有“冰箱、彩電、大沙發”,也無法讓車主在回家路上收獲小學生注目禮——配置再多也成不了社交貨幣。
小米的破局之道堪稱精妙: 設計維度:0.195Cd低風阻低趴造型、星環光帶、穹頂天幕構建行走的荷爾蒙
個性定制:7種高反光車漆、4款主題內飾、3種鍛造輪轂自由搭配
情感共鳴:發布會把參數表能列成PPT簡單,但誰能把“創業最后一戰”講得讓人熱淚盈眶?
當雷軍哽咽著說“小米汽車是承載所有向往的Dream Car”時,臺下觀眾哪還顧得上琢磨內飾塑料感,直接按著手機就把單給下了。
現在友商還在比拼續航多10公里時,小米早已參透本質:年輕人要的不是代步工具,而是能引爆朋友圈的社交資產。
(為避免被打成"米Boy",我就此打住)
現在根據目前工信部爆出的消息,好好給各位分析一下小米御7應該怎么選,以及我對它的售價預測。
根據小米SU7的定價策略、特斯拉Model Y的競爭壓力,以及工信部申報信息中的電池/電機差異化,小米御7大概率分為三檔配置:
標準版(后驅單電機):
預計售價區間:23萬-25萬元
核心邏輯:以800V平臺+96度磷酸鐵鋰電池(比亞迪刀片電池)為基礎,對標Model Y后驅版(26.35萬),用“低價不低配”策略搶占市場。相比SU7標準版(21.59萬),因SUV車身成本增加約2萬元,但保留核心體驗(如遠端屏、座椅通風/加熱等)。
Pro版(四驅低功率):
預計售價區間:28萬-30萬元
核心邏輯:增加前130kW電機、空氣懸掛及激光雷達,續航提升至750km(三元鋰電池)。此版本瞄準“既要性能又要性價比”的消費者,直接截胡Model Y長續航版(31.35萬)。
Max版(四驅高性能):
預計售價區間:32萬-35萬元
核心邏輯:搭載前220kW+后288kW雙電機、寧德時代101.7度5C超充電池、CDC+空氣懸掛+激光雷達全配齊,主打“技術旗艦標簽”,與蓮花Eletre、極氪001 FR、智己LS6頂配爭奪高端用戶。
關鍵差異點解讀:
1. 電池策略:標準版用磷酸鐵鋰降本,Pro/Max版用三元鋰強化性能,這與小米SU7的“低配走量、高配立標桿”邏輯一致。
2. 智駕分級:標準版僅支持高速NOA,Pro/Max版開放城市領航,激光雷達成為中高配分水嶺(參考SU7的智駕選裝策略)。
3. 空氣懸掛下放:Pro版起就標配空懸,打破行業“空懸僅頂配專屬”的慣例,形成對Model Y的差異化打擊。
4. 豐富個性化選配:參考輪轂申報信息圖,小米御7或增加更多配套高光車漆可供選擇。
爭議點:
二排空間:盡管軸距3米,但致敬法拉利Purosangue的長車頭+溜背造型,或許會導致二排腿部空間以及頭部空間局促,實用性讓步于設計。
智駕硬件:從申報信息圖來看,小米御7標準版車型并未配備激光雷達,如今純視覺方案智駕的可靠性還需要市場來驗證。
總結:
若小米御7定價落在25-35萬區間且交付順暢,年銷或破30萬臺,直接沖擊極氪7X/小鵬G9/唐EV/智界R7以及特斯拉Model Y等競品。疊加60萬產能釋放,純電SUV價格戰或將全面升級。
各位讀者姥爺如何看待這場即將到來的風暴?歡迎在評論區留下高見。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 第一電動編輯部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carnews/xinche/26562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