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0月24日),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降價引發了廣泛關注,不少網友將原因歸于國產電車的崛起。
確實,今年以來,國產電車強勢崛起,比亞迪、理想等新老勢力的爆發肉眼可見。其中,理想L9就是一款代表車型,上市首月就取得了交付破萬的好成績。
理想L9是怎樣一臺車?首批車主體驗如何?值得入手嗎?
最近,我們跟北京的理想L9車主王先生深度聊了聊,他在L9上市當天就下了定,首次試駕后就鎖了單,8月30日就提車了,是首批提車的人之一。
前段時間,我們的兄弟自媒體抖音賬號《電動車主訪談》采 訪了他,但當時他只開了900來公里,用車體驗還沒有特別深入。而現在,王先生的總里程已經突破3000公里了,他的用車體驗也更豐富了,尤其是探索了智能駕駛的各種邊界,基本上能從車主視角,能把這車說透徹了。
如果你想買理想L9,或者單純對這車感興趣,我們建議你耐心讀完這篇文章,雖然長達四千多字,但很值。
01
王先生家里有臺奧迪A6轎車,但因為家里人多,周末出門一般坐不下,因此想換一輛6/7座的大車家用。
由于平時就關注汽車行業,再加上需求很明確,王先生的選車過程是很順利的。
他對這輛車的要求是:第一,能顧及到全家老小每個人的需求,也就是空間要足夠大,舒適性要足夠好好;第二,要有可玩性,也就是要夠智能。
按此需求,他首先排除了豐田賽那和凱迪拉克XT6。前者不夠智能,全車上下沒什么顧及小朋友體驗的功能;后者空間表現不行,六個人坐著可能太擁擠了。
對比之下,L9的空間表現非常優秀,尤其第三排座椅,王先生甚至認為比有些MPV的空間都大。
除上述幾點外,如果選擇插混車型,王先生很在意的一點是純電續航。
理想L9搭載44.5kWh三元鋰電池包,滿油滿電狀態下,CLTC工況總續航里程可達1315km;純電狀態下,CLTC工況續航能到215km,WLTC工況下是180km,是目前在售插混車型里純電續航最高的。
理想L9的電池容量和純電續航能力,讓王先生非常滿意,他覺得正好能保證他基本的市區短途出行。
相比之下,領克09 PHEV就要差很多。王先生也看過這車,但它的電池容量只有18.83kWh,純電狀態下,WLTC工況續航里程只有60km,無法滿足他的日常出行。
除此之外,王先生最在意的就是智能化相關功能了,認為輔助駕駛是剛需配置,尤其跑長途的時候,能有效緩解駕駛疲勞。
而且,站在2022這個時間節點上,王先生還認為,汽車的輔助駕駛已經進入成熟階段了,相關配置其實已經達到L4級了,基本的輔助駕駛功能應該要成為40萬級別車型的標配。
拿理想L9來說,它搭載理想最新的AD Max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硬件由激光雷達,6顆800萬像素高清攝像頭、5顆200萬像素攝像頭組成。
官方宣稱,L9正前方的兩顆800萬像素攝像頭組合可實現對120°廣角范圍及最遠550米內車輛、行人和錐桶等物體的識別。
前向激光雷達配備128個激光器,全局分辨率為1200x128,點云數量達到153萬/秒,在已經量產的車規級激光雷達中綜合性能最強。
在暗光、強光等攝像頭受限的場景,激光雷達可以確保系統對環境感知的準確性,并幫助車輛提升對靜止及異形障礙物的識別,例如:高速公路上的事故靜止車輛、施工路障等物體等,大大提升安全性。
L9還有兩顆英偉達Orin-X芯片,總算力高達508TOPS,能夠提供較強的算力冗余,使智能駕駛系統更穩定運行。
在這樣的硬件配置下,基本的輔助駕駛功能對L9是沒壓力的。
正是出于以上綜合考慮,王先生在上市當天就預訂了L9。
不久后,他第一次試駕了理想L9,直觀感受是特別適合穩穩地開,非常符合它作為家用SUV的調性。
因此,他毫不猶豫地鎖單了。
02
智能輔助駕駛:及格夠用,匝道體驗需優化
HUD抬頭顯示:非常實用,就應該是這么設計的
8月30日,王先生就提車了,至今已經開了3300多公里了。理想L9沒讓他失望,他對它的評價非常高:這是一臺沒有明顯短板的車,是一個打磨得很成熟的產品,是一臺符合全家出行的車。
如果要給理想L9的整體表現打分,100分滿分,他會給92分。空間、娛樂、輔助駕駛、HUD抬頭顯示、駕駛體驗、油耗等方面的表現都很符合他的要求。丟失的8分則來自音響和座椅,王先生覺得這兩方面還可以再優化一下,具體見后文。
除了車輛本身的體驗外,理想L9還帶給王先生不同于轎車的體驗:“轎車是一個人開著爽,但是開這個車時,當你通過后視鏡看見老婆孩子坐在寬敞的后排聊天或者娛樂時露出的笑容,你會覺得非常幸福。”
但這車也并不是沒有缺點,比如王先生對理想L9的導航輔助駕駛系統NOA的評分就不算高,只能算及格,不過也能滿足日常用車場景了。
王先生說,從北五環開到東五環,NOA的體驗非常棒,可以很大程度緩解駕駛疲勞。NOA體驗不太好的地方,主要是高速匝道處。
“從高速出匝道的時候,提前一公里左右,車子就開始往右并線了,這種體驗不太好,尤其是晚高峰時,車特別多,它就沒有辦法駛出匝道,這時候就需要人工介入了。”
還有些轉彎或者路況復雜的路段,理想L9的NOA不能通過。比如,東四環四惠橋附近那條從南到北的路是他經常跑的一段路,理想L9的NOA會出現畫龍的情況,每次都不例外。
但每次經過這條路時,王先生還是會試著讓車輛自己通過,他想摸清L9 NOA的邊界在哪兒,到底什么情況下它能通過,什么情況下不能通過。他希望通過這種探索,搞清楚什么時候能把車放心地交給它,什么時候需要接管,從而建立人車互信。
需要指出的一點是,王先生雖然很看重輔助駕駛功能,是重度使用用戶,但他不會盲目相信系統。
他舉了一個例子,高速上有靜止車輛的路況下,靠全視覺的輔助駕駛方案是識別不出來的,現在有了激光雷達,情況會好些,但他還是選擇提前接管車輛,而不是讓系統自主判斷從而自動剎停車輛。
雖然對理想L9的輔助駕駛評價一般,但他對L9的主動剎車功能,給了比較高的評價,一是主動剎車的腳感非常舒適,不會特別猛;二是速度調節得非常舒適,不會讓人覺得不舒服。
總體來說,在NOA方面面,他認為理想L9需要優化的點還蠻多的。但他也指出,這并不是理想的問題,其他廠家也做得不太好,都存在很大的優化空間。
取消儀表屏,用HUD抬頭顯示代替,是理想L9的一大特色。但有人指出,HUD功能并不好用,反而會影響正常開車。對此,王先生表示反對,他很認可理想的這個設計。
早在9月份的采 訪中,王先生就指出HUD設計得非常好,非常實用。
此次采 訪中,王先生還指出,HUD并不是什么新技術,對于車企來說,把這一功能用到車上,重要的是如何呈現給用戶,讓用戶體驗上沒有負擔,而這正是理想擅長的。比如,理想L9 的HUD可以配合駕駛員位置做一些視角上下的調整,包括基于光線的亮度調整,給人的感覺就是HUD就應該是這么設計的。
03
車機流暢,娛樂體驗好,能耗低
除了輔助駕駛功能,王先生平時用得最多的是娛樂功能。副駕駛娛樂屏和后排娛樂屏是理想L9的另一特色設計,也是吸引王先生買車的原因之一。
他的小閨女剛三歲,正在上幼兒園,每天上下學接送時,他會給她放一些英文歌曲,或者看看動畫片,緩解小孩坐車的無聊。
而在跑長途的時候,理想L9的娛樂屏能安撫小孩的情緒。
王先生說,“如果我們要開兩個多小時的車,很難讓她一直安安靜靜坐在車里面。因為小孩兒坐車時間長了,會比較鬧。但給她把后排娛樂屏降下來,看看動畫,讓她分散下注意力,她就不鬧了,大人也能輕松些。”
有些網友擔心娛樂給小孩帶來健康方面的負擔,王先生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首先,后排娛樂屏最好的視角是第三排。
“孩子在第二排會仰著腦袋看屏幕,這對她們非常不友好,時間長了她會很累,因此必須去第三排。”
其次,家長可以給孩子立規矩,比如最多只能看15分鐘,不要讓她們過度依賴。
此外,與娛樂相關的理想L9的車機和語音交互體驗也不錯,語音識別很流暢。第二排的小桌子也很實用,偶爾坐在那里把電腦放在上面辦個公也沒問題。
純電續航和能耗是新能源車主最關心的問題之一,王先生對理想L9的續航和綜合能耗非常滿意。
他大多數用車場景都在市內,因此基本用電開。通常用車多的時候,他一天要跑七八十公里。最近這個天氣,理想L9的純電續航能到一百五六公里,一般兩天充一次電就夠了。
王先生家里還沒有安裝充電樁,每次他都要到公用充電樁去充。但他覺得體驗也還可以,并不覺得是負擔。
“我每次從10%充到85%,或者到90%,需要40多分鐘。這個時間可以接受。”
理想L9的綜合油耗也挺低的,王先生現在的最低記錄是百公里9L,他覺得如果再用油多跑點,這個數字還會更低。
我們從L9的論壇里看到,確實有車友跑出了更低的油耗。
以上就是王先生關于理想L9的詳細用車體驗。
04
如果再選一次,還是毫不猶豫選擇理想L9
回到前文,王先生給這款車92的高分,丟失的8分源于音響和座椅。
音響方面,王先生并不是發燒友,他很認可L9放電影時的音效,確實非常棒,但低音體驗還有優化空間。不過,這也符合L9偏向家庭影院的調教風格。
至于座椅,在他的使用過程中,王先生發現主駕座椅調高時,腰部支撐會有些偏移,導致支撐性不是特別好。他希望未來理想能對此做出有效優化。
但這方面并不影響他對這款車的總體滿意度,他對這款車非常滿意,就像他自己說的,如果再選一次,他還是會毫不猶豫再選理想L9。
而且他也愿意向別人推薦這款車。“如果你家里人多,又有家用充電樁,這種情況下選擇理想L9,你的用車體驗會非常棒。”
與此同時,王先生對理想這家車企也非常認可,他覺得理想的未來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間。
其中,他非常認同理想的一點是,理想是站在產品角度去設計車輛的。
在他看來,無論是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如何站在產品角度上去設計一輛車是非常重要的。工程師思維造車可能會導致功能堆砌,用戶反倒不會買單。但是從產品角度出發,把很多功能組裝到一起,讓它們發揮1+1>2的效果,反倒會被更多人認同。
他覺得理想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就拿理想L9的駕駛體驗來說,這本來就是非常主觀的感受,因人而異。網上有些人其實覺得理想L9駕駛體驗并不怎么樣。
王先生給出的解釋是,不能脫離產品和價格,單純做出如此判斷,得有對比,“L9車長超過了五米二,軸距超過了三米,自重超過了二噸半,這么大的一臺車,要把它的底盤調校到讓任何人滿意,是很困難的......理想L9的調教風格就是偏家用舒適的,它過減速帶的時候,無論是空氣懸架還是配合CDC減震,就讓人覺得很舒適了。”
“但運動模式下,它也會變得有韌性些。但L9最適合的還是在標準模式下開,它是非常穩的......”
總的來說,作為工業產品,不管是什么車型,都不會是十全十美的。但作為一臺家用全尺寸SUV,理想L9已經足夠讓用戶滿意了。
就像李想曾在L9發布會上提到的,“在此之前,沒有任何一款同級別SUV真正為家庭而用心設計。”
王先生的選擇正好印證了這點。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汽車用戶聯盟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8756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