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不斷被吐糟技術落后,一邊是熱度不斷攀升,增程技術在中國上演冰火兩重天。
曾經,多名車企高管都公開表示,增程式是落后的技術。然而這些言論并沒有成為增程技術發展的絆腳石,反而增程車型越來越受市場歡迎,消費者的認可度不斷攀高。與此同時,現在也越來越多車企陸續加入增程汽車的陣營。那么這個在業界一度不被看好的技術,為何成為了汽車市場的香餑餑?
落后產物何以重生?
喵哥先給大家科普一下增程式混動車型,一本正經地說,它就是串聯式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只用電機驅動,而不使用內燃發動機進行驅動。而電機充滿電時,它會直接驅動車輛行走,當電機電量耗完后,則發動機負責給電機充電,然后電機再繼續驅動車輛,所以嚴格來說,增程式混動技術是插電混動的變種。
通俗地說,增程式混動車型就像在油車基礎上加一個電機,然后車輛只由電機驅動行駛,而發動機只負責給電機驅動。
雖然增程式混動車型是在近幾年才火爆,其實這已經是20世紀的產物,1901年保時捷汽車就研發出增程式電動汽車Lohner-Porsche,隨后奇瑞、廣汽傳祺、通用、寶馬等國內外著名車企都推出了增程式車型,可惜由于當年的技術落后,它們的增程車型都沒能有很好的發展,而增程車型也一度被視為落后于時代的產物。
近些年隨著技術的進步,新能源化浪潮的掀起,增程式混動技術才迎來重生的曙光。理想和問界旗下車型的暢銷,更是讓其它車企對增程車細分市場虎視眈眈。于是可以看到,從2022年開始,車企布局增程式車型積極度達到空前。截至目前,除了理想、嵐圖、吉利、深藍、問界等品牌布局了增程式車型之外,零跑、哪吒也推出了搭載增程技術的新車型。
現在增程車細分市場儼然就是新四化時代的一片藍海,喵哥可以明確的是,未來還將有更多增程式混合動力車型進入市場,而隨著越來越多玩家的加入,增程車市場的份額也將不斷地快速擴大。
選增程是被逼的?
實際上,車企選擇增程路線,既是順勢而為,也是迫于無奈。理想汽車掌門人李想曾說過,續航里程達到500到600公里緊湊型電動SUV,電池成本就高達七八萬,加上購置稅,那么車輛的成本就去到10萬元。由此可見純電動車電池的成本之高。
需要一說的是,關于電池成本問題,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也有過吐槽,表示動力電池成本占到一部新能源汽車的60%。
那么在電池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車企紛紛將目光放在增程式混合動力技術,因為增程車所需的電池容量更低,成本能夠更好地控制,以近期比較暢銷的零跑C11為例,這款車有增程和純電兩個版本,其中電池包容量為78.54kWh的純電版,CLTC工況下續航里程分別是能跑510公里和610公里,而增程版搭載了43.74kWh的電池包,CLTC工況下純電續航為285km,WLTC綜合續航達到858km,要知道,WLTC測試模擬的工況比CLTC更復雜和更加契合綜合路況的實際用車場景。換言之,搭載電池包容量更小的增程版比純電版有著更長的續航里程,并且零跑C11增程版在售價上也比純電版更便宜。
不只是續航更長,續航焦慮也得到有效解決,因為增程車型有發動機加身,那么長途出行也不用擔心補能問題。同時,增程車型的純電續航也不斷,短途出行直接用電,所以用車成本與一輛純電動車基本一樣,這無疑更貼合現在消費者的用車需求。
更加重要的是,目前理想和問界兩個品牌已經證明了增程車型的可行性,其中理想汽車長期位居銷量榜單冠軍位置,而問界汽車的成績也是一路走高,這種情況下,很多車企都想進入增程車市場分得一杯羹。更何況純電動車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入局者眾多,車企換條賽道競品才更有希望獲得好成績。
結語:
喵哥認為,技術誕生的時間不重要,只要符合時代需求,能滿足用戶所需,可以解決痛點,就是好技術。雖然增程混合動力技術也曾被視為落后產物,但是在全電動時代到來之前,增程車型確實更加契合消費者的用車需求,未來的發展前景也比較可觀,因此便不難理解越來越多車企布局增程車型的原因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阿喵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9817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