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最火的兩個字,是「缺人」。
話題來源于工信部發布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指南中提到,預計到2025年,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人才缺口可達 103 萬。
103 萬什么概念?
2023 年我國高校畢業生 1158 萬人,103 萬相當于 1158 的 9%。或者換一個維度,上汽集團目前擁有 21.6 萬員工,103 萬是 21.6 萬的接近5倍。
只是,這樣的消息,與當下汽車行業此起彼伏的裁員消息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譬如,即使是引領新能源行業的特斯拉,也在一季度表現不如全行業預期之后,裁掉了全球10%的崗位,涉及超過1.4萬人。
而從年初開始,傳統車企如廣豐、廣本,也陸續傳出一線工人的裁員消息。
藍鯨財經昨晚報道稱,廣本5月份啟動了大規模裁員行動,首批裁員名額達到 2900 個。
國內新勢力的代表理想汽車,也在 MEGA 以及純電路線遭遇挑戰之后,重新調整了組織架構,裁撤了部分崗位,優化比例一開始接近 18%,優化規模接近 5600 人。
甚至因為被傳裁員和降薪,廣汽埃安前兩天還報了警。
大家不禁要問:汽車行業哪里缺人了?
是呀,「哪里」?
先來看另一組數字:50%。
這個 50% 指的是新能源滲透率。
根據乘聯會的數據,今年4 月上半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滲透率突破50%,首次超過燃油車;而到了5月第三周(13日—19日),國新能源終端上險滲透率首次突破50%,達50.2%,也超過燃油車。
按照熊彼特 1912 年提出的破化性創造理論,這個 50% 其實意味著汽車行業的結構性重組進入了最動蕩的階段,且距離「動態平穩」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
聊完 50%,再來看「哪里缺人」。
「哪里」在中文里,可以是否定詞,簡單理解,就是「不」。
從否定詞的角度出發,在這樣的動蕩年代,汽車產業的確是不缺人的。
畢竟,人作為「生產要素」的一部分,就是被重組的一部分。而重組,意味著穩定態的消失。且在這中間,未必是良幣驅逐劣幣。人情、關系、徇私、體系等各種變數都會摻雜在一起,讓人對未來忐忑不安。
不缺人,進而在情緒上被放大,成為最容易感知和達成共識的。
但「哪里」在中文里,也可以是疑問詞,問的是什么地方?
這就有意思了,「哪里」忽然變得很具象了。
譬如,哪家車企還缺人?是蔚小理特米華,還是比亞迪吉利長城,又或者是 BBA、福特寶馬、豐田本田等等。
又或者,哪個部門還缺人?底盤、懸掛、生產制造、還是智能座艙與智能駕駛、電池研發等等。
對于這樣一個具象的問題,其實有一些答案。但就算給出了答案,你就會信?畢竟,兩年前,還有人在罵「電動爹」呢。
接下來,先忘了去「哪里」這個話題吧。
因為,「什么地方缺人」重要,但落到具體而微的個人頭上,你能不能進去才更重要。
在工信部發布的消息里,這缺的「103萬」后面,也加了「人才」兩個字不是。
那什么才是「哪里」都缺的人才?
蔚來能源副總裁沈斐在微博中給了自己的答案,說汽車行業最缺跨界跨專業的復合型人才,比如,將技術有創新性地應用到產品、懂市場懂營銷能把產品賣出價值、懂財務能算賬會經營...等等。
與他持有相同看法的,還包括領克汽車副總經理@小飛 。
他說:「我們在選擇并肩作戰的伙伴時更看重復合型人才,建議年輕的朋友們有意識的去培養自己一專多長的能力結構,讓長板更長,短板拉齊?!?/span>
沈斐在今天的微博中,甚至還「補了一刀」,從專業選擇、用心學習、系統化思考,再落到在實踐中學習、終身學習、終身成長等等角度,去談怎樣成為復合型人才。
為什么說「補了一刀」?因為看完,相信很多人會想起一句話:道理都知道,奈何做不到。
而在寫下「奈何做不到」這句話時,文章其實也哽咽了,不知道如何繼續下去。
想到了狠話:「做不到」就接受,就接受生活斷崖式的坍塌好了,就不要抱怨月薪兩三千好了.........
不知道怎么突然又想到了《玫瑰的故事》里的黃亦玫,想到了她的 29 歲,覺得依然還是要昂揚。
這樣的昂揚,如果換成一句話,那就是「往炮火的最深處走,哪怕忐忑不安,覺得自己老了?!?/strong>
2016 年前后,媒體行業曾經也如當下的汽車行業一樣遭遇到了「重組」,但許多三四十歲的媒體人,并沒有抱怨,選擇了往炮火的最深處走.......
這個世界,需要優秀,更需要卓越。而只要在優秀的基礎上稍微提高一點,做到卓越,經濟回報就會呈現指數級增長。
「在杠桿時代,在自己的領域做到極致非常重要。」
而往炮火深處走,就是做到「極致」的唯一辦法。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23454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