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是一篇小鵬G6的車主故事。他原來開的是福特嘉年華,已經開了三年,由于日常使用體驗感不好,打算換輛純電SUV,最后在試駕的小鵬G6、極氪7X、問界M7中,選擇了更符合實際需求的小鵬G6。
1.換車前的真實困境:我的"小嘉年華"為何忍痛換掉?
開了三年的福特嘉年華終于要退休了。雖然靈活好開,但182cm的身高讓我對它越來越不滿意:
駕駛座調至最低,頭頂距車頂僅三指空間,后排腿部空間僅一拳,后排頭部空間不足900mm。對比同身高標準,需求明顯不足,長時間駕駛很壓抑。
35℃高溫時,車內溫度40分鐘才能從50℃降至28℃,制冷效率僅為新車的三分之一。實測新車僅需15分鐘,夏天開車像蒸桑拿。
配置更是落后,無倒車影像、手動空調,連基本的安全氣囊都只有單側。停車全靠"盲操作",日常使用體驗大打折扣。
正好趕上國家補貼政策,我決定用20萬預算(上路不超過21萬)換輛更符合需求的純電SUV。
2.我的選車硬性標準:這些條件一個都不能少
空間必須滿足軸距≥2800mm,后排頭部空間≥950mm。能輕松坐下身高182cm的我,不再有壓抑感,是選車的基礎需求。
智能配置方面,L2+自動駕駛、全場景語音控制是剛需。能真正減輕駕駛壓力,而不是花哨的擺設,這是我關注的重點。
舒適性上,座椅加熱/通風/按摩、自動空調、全景天窗。告別"硬板凳"和夏天蒸籠般的體驗,提升日常用車幸福感。
三電系統要求純電續航≥600km,800V高壓平臺,30%-80%快充≤20分鐘。解決續航焦慮,這些是我選車的硬性標準,缺一不可。
3.三款熱門車試駕實測:數據說話,優缺點都很真實
(1)小鵬G6(16.99萬起)
車身尺寸4758×1920×1650mm,軸距2890mm。后排頭部空間960mm,比我的嘉年華多出300mm,182cm身高終于不頂頭。單電機6.6秒的加速性能+動力表現不錯。
80kWh電池,CLTC續航725km,800V平臺10分鐘充30%-80%,從30%到80%僅需15分鐘。充電速度優勢明顯,解決續航焦慮。
XNGP覆蓋,全場景語音助手響應0.8秒。智能體驗出色,日常使用便利。
前雙叉臂+后五連桿懸架,麋鹿測試78km/h。過彎側傾控制優秀,底盤調校得當,兼顧操控與舒適。
但沒有實體手套箱,儲物空間減少42%。天窗遮陽簾需手動操作,電動遮陽簾只能眾籌,這些是它的不足之處。
(2)極氪7X(22.99萬起)
車身尺寸4820×1930×1656mm,軸距2965mm。空間表現不錯,能滿足日常使用。最快3.7秒(雙電機版)的加速性能,強勁動力,駕駛激情足。
100kWh電池,CLTC續航656km。800V平臺10分鐘充30%-80%,充電速度較快。全系標配空氣懸掛(同級罕見)。激光雷達+雙Orin-X芯片,算力48TOPS,配置高端。
但電池供應商非頭部品牌(威睿電芯),高速NOA智駕一般,門鎖存在"罰站"風險。這些缺點影響了整體體驗。
(3)問界M7(24.98萬起)
車身尺寸5150×1985×1820mm,軸距3000mm。車身較大,空間寬敞。華為ADS 3.0智駕,城區NCA覆蓋率99.2%。鴻蒙車機流暢度極高,智能配置出色。
但底盤太軟,麋鹿測試成績僅72km/h。駕駛舒適性有待商榷。
4.最終選擇:小鵬G6,為何它最對我的胃口?
核心打動我的優勢:
空間終于夠用,軸距2890mm,后排頭部空間960mm。182cm身高駕駛無壓力,再也不用擔心頭頂壓抑,日常駕駛更舒適。
充電快得驚人,800V高壓平臺,10分鐘充電30%-80%。從30%到80%僅需15分鐘,比老嘉年華的慢充快20倍,解決了充電焦慮,出行更從容。
智能體驗升級,語音助手0.8秒響應,全場景控制。不再需要手動操作各種功能,使用更便捷,科技感滿滿。
底盤表現優異,前雙叉臂+后五連桿懸架,麋鹿測試78km/h。過彎側傾控制得當,兼顧舒適與操控,駕駛體驗好,提升行車安全性。
(本文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汽車用戶聯盟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27245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