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中的工業”,這是“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在《公司的概念》中對汽車產業的定義。
隨著中國制造業規模崛起為全球第一,汽車工業勢必也需要取得相稱的地位,才能扮演第二產業最大支柱的角色。只是,“大而不強”的帽子迄今仍然未能完全從中國汽車產業頭上摘下。
是中國汽車沒有技術和研發嗎?如今,我們已經在電動汽車、智能網聯等技術領域取得突破,諸如汽車語音、刀片電池、車機界面等方面居于前列。恰恰,更大的短板在于對市場的把握,從產品布局到市場塑形方面都依舊處于“跟隨者”的角色。
營銷學都說: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這里的標準,可以是技術標準,可以是渠道規范,也可以是對細分市場和產品潮流的界定與領銜。盡管上述言辭有所夸大,但卻點中了中國汽車最為吃虧的維度:當中國汽車的實力取得長足進步,不但要做好適應市場的基礎性工作,也要做好引導市場的開拓性工作。
正如當前諸多車企喜歡仿照手機公司,用PLUS命名新車。但在一眾PLUS車型里,真正能吃透PLUS內涵的車型,絕對不會拘泥于固有層級的線性增長,更是朝著更高維度的拓寬和進階。這才是比亞迪宋PLUS對SUV市場的價值新標桿的最佳詮釋。
你說的“寬”是什么“寬”?
中國人對空間的追求,無論是物理尺度,還是精神尺度,從來都不曾停止。
從昔年詩圣杜甫心憂天下,寫就“安得廣廈千萬間”的不朽名句,到如今流行音樂文化里,孫燕姿要唱著:“我要一所大房子,有很大的落地窗戶”,才能成就《完美的一天》。
汽車行業也一直在“不斷做大”。猶記得2010年之前,B級車軸距標準是2,650mm以上,而如今連A級車都有大量的代表越過2,700mm門檻。但空間有三維,哪一個方向最應該開拓?
·Long wheel base長軸距為代表的潮流,增大了徑向長度;
·轎車朝著城市SUV的進化,拉升了垂向高度;
·由此可知,剩下的橫向寬度才是最值得去挖掘潛力的維度。
比起縱向的長度拉伸,左右空間的延展更容易直觀地收于一瞥,再從現實映射到內心,是以天地豁達。于是我們心頭各種名句滾滾而至:“海闊憑魚躍,心寬福自來”。
然而,要做好寬體設計并不是簡單加大輪距和車體寬度那么簡單。
幸好,比亞迪宋PLUS對于寬體設計作出了最好的示范。“寬體潮流SUV”,這是宋PLUS開創的新藍海。作為比亞迪2020年推出的第二款重磅車型,宋PLUS自然不會滿足于技術和設計的線性提升,開辟新細分市場的“升維度作戰”,才是這員驍將馳騁縱橫的真正風采。
別以為“寬體潮流SUV”只是一個說辭或者噱頭,宋PLUS在其中深深根植了自身對市場的深入了解和悟徹——你說的寬,是什么寬?
寬,是順應消費升級。
以車身尺寸而言,比亞迪宋PLUS長寬高分別為4,705/1,890/1,680mm,軸距為2,765mm。如果放眼同級SUV,這顯然已經創下了新高,成為同級別車身最寬車型。自主SUV里,車體寬度多半在1,830~1,860mm之間,同門比亞迪宋和宋pro恰好是區間兩個端點的典型。而合資緊湊SUV也是差不多在1,855mm左右,甚至連已經升級到中型SUV的途觀L,車體寬度也只有1,839mm。
凡是懂得幾何的人都明白,簡化為矩形模型來理解,增幅一定,加大寬度比加大長度更容易擴大面積——每多1mm寬度增加的面積要大于多1mm的長度。故而在空間獲得角度,宋PLUS悉心為用戶進行橫向拓寬,目的就是讓車內空間得到最優解。
拓寬的車身,也更有利于設計師施展才華,在車輛設計越來越美、客戶口味越來越刁鉆的今天,無異于給汽車設計提供了一塊更大的畫布。Dragon Face 3.0設計語言在寬車體的支撐下獲得了更為廣闊的發揮余地,燃油版車型采用的點陣式前格柵,借助融入中國鎧甲的設計元素,強化了視覺沖擊力;而正因為有了寬體設計,宋PLUS得以讓長達1,011mm的天際線高位剎車燈擁有用武之地,創下行業之最。
無論空間裕度還是設計余地,宋PLUS都切中了消費升級的人群訴求“Sweet Point”。
寬,是迎合年輕潮流。
年輕化成為汽車領域眾口一詞的進化方向,凡是品牌轉型,言必稱年輕化、新四化。只是如何在蕓蕓眾生中脫穎而出?這就考驗到品牌能否對年輕化有著深入理解。
宋PLUS的寬體設計,恰恰是對年輕消費者口味的一次靠攏。年輕人愛什么車?簡而言之,就是潮流化(美觀)、運動化(動力操控)、智能化(科技),其中至少前兩項都和寬體設計有關。
在保留垂直空間的前提下,宋PLUS控制了車輛高度,使得總體設計朝著更寬、更低的形態演變,整個造型可以用“低趴”來形容。從視覺效果而論,低趴造型增強感官沖擊力,結合懸浮式車頂+溜背設計,運動風范呼之欲出;從物理原理而論,有利于減小阻力和降低重心,進而提高運動特性。無論是“看起來”還是“實際上”,宋PLUS的“寬體潮流SUV”都契合了年輕群體的調性。
當傳統細分市場已經逐漸飽和,并且合資品牌取得了劃分的先占優勢,中國本土品牌汽車亟待尋求創新突破。這是比汽車產業篳路藍縷時期確立細分市場更為艱難的挑戰,然而,宋PLUS的“寬體潮流SUV”卻令人欣喜地看到了自主車企已經貫徹了深入思考,從適應市場走向引導市場的更高境界。
質感:源于性能、高于性能
人們時常在嘲笑古希臘寓言里抬頭望天的天文學家掉進陷阱,卻忘了自己也容易顧此失彼;追求高瞻遠矚的同時,卻遺漏了立足當前的肯綮——對,你不可能為了創新而喪失基礎,正如你不可能放棄今天就直達明天。
比亞迪在打造宋PLUS之初就明白,創新細分市場“寬體潮流SUV”如果是上層建筑,那么要做成行業標桿就勢必離不開底層建筑——在產品層面,完成了基本功能需求之后,便是滿足消費者對品質、價值和高級感的訴求。
這并不是一組玄乎空泛的概念,或許理科生更容易明白——雖然聽起來質感、高級感似乎取決于主觀感受,但其實根源依然在于性能品質,可以視為后者的“導數”。
動力操控,是宋PLUS對“質感源于性能、高于性能”的最好注腳。
從性能表現來看,依靠更高效的進氣系統、更先進的燃燒系統、更智能的熱管理系統,以及高滾流比進氣道和350bar高壓直噴系統,驍云全新1.5TI高功率發動機功率和扭矩較上一代產品提升了20%,5,500rpm轉速下最大功率達到136kW,1,500-3,700rpm轉速區間內最大扭矩288牛·米。這不僅賦予宋PLUS強勁的動力表現,同時發動機低速響應性提升40%之多,還以38%的整機熱效率居于自主發動機前列。
你以為這就夠了?既然要塑造中國新生代SUV品質標桿,那么自然不能停留在單純的“動力強勁”層面,只去追求百公里加速或者極速,宋PLUS尤為注重消費者駕乘品質感受。
在優化了全新7速濕式雙離合變速箱、電液執行機構和換擋撥叉等關鍵部件后,傳動效率高達95%,換擋平順性也有了顯著改善。
此外,宋PLUS設置了ECO、NORMAL、SPORT三種行駛質感層次分明的動力模式;盡管這種設置屬于業界司空見慣,但結合比亞迪首席底盤專家漢斯·柯克的底盤調校,便不是其他品牌能夠隨意對標了。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后多連桿獨立懸架將底盤舒適性和韌性最大化,5.55米同級別最小轉彎半徑足以真正實現“一把過彎”。“駕乘感受遠超同級”,這就是宋PLUS對自身動力操控水平的信心。
同樣,設計也不會只局限于“美觀大方”,如何在符合黃金分割率的同時,令觀者油然而生一種“視覺高級感”?宋PLUS下足了功夫。
“高端的食材,僅需最簡單的烹飪”、“大道至簡”是許多高端品牌喜歡用來標榜簡約大氣之美的表述。為了簡化車身線條,宋PLUS將引擎蓋與葉子板之間的接縫融入進了車身腰線,配合采用特殊沖壓工藝的引擎蓋,凸顯超低寬高比帶來的運動感。接縫腰線融合的先例典范便是奧迪A4L,而引擎蓋特殊沖壓工藝也多半用于豪華品牌,故而這樣的設計不單單提升了外觀美感,同樣也成功地營造出高端氣息。
內飾的設計對質感的重視完全不亞于外觀。為了達到獨創設計風格、內飾全面革新的效果,以往被豪華車壟斷、多半用于織布座椅的“漸變內飾”,被宋PLUS用于真皮內飾。每一道設計元素的線條、每一處做工水準的細節都仿佛在自豪地告訴觀者:制造工藝高超、美學領悟卓絕。
隨著科技感和高檔感越發重合,“擁有先進技術的車便是高端車”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如何通過智能化技術體現出產品的高端特征?高端化的智能功能,不但要功能豐富,而且需要應用便捷,能與設計美感結合,同時還能夠自我迭代、遠程更新。宋PLUS顯然有備而來。
擁有車載互聯網的新車很多,而宋PLUS全系標配的第三代DiLink智能網聯系統在功能豐富程度上令人嘆為觀止,可以隨心下載400萬+APP功能;也有諸多新車采用智能鑰匙,宋PLUS全系標配的手機NFC車鑰匙功能,即使手機無電、無網也能正常開啟、鎖閉車門;都是大量采用液晶儀表,而宋PLUS的多層懸浮式設計照應到美學,沉浸式副駕智慧數字交互面板具備溫度調節、音樂播放、空氣凈化等多重功能,還與鍍鉻裝飾條等設計細節形成美學呼應。被視為未來車輛、高端品牌必須擁有的OTA遠程升級,也成為宋PLUS的標配,強化了智能特性的迭代能力和擴展性。
?
“不是為功能而功能,不是為配置而配置”,宋PLUS已經劍指層級更高的質感、高檔感,這種進化令人欣喜。
在《改變世界的機器》里,詹姆斯 P?沃麥克、丹尼爾 T?瓊斯和丹尼爾?魯斯三位作者如是寫道:“汽車已經兩度改變了我們對如何造物的概念。”實際上,汽車也會影響市場的劃定、細分和塑形。
當比亞迪通過宋PLUS交出一份答卷,我們可以欣慰和鼓舞:中國自主車企蓄力待發已經很久,只待將適應市場的昨天,切換至引導市場的明天。
文/衛金橋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27655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