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正在全力推動其電動汽車計劃,并計劃在2024年推出。日前,據外媒報道,蘋果在與相關電池供應商談判過程中陷入僵局,談判的兩家電池供應商分別是中國的比亞迪和寧德時代。為了節省制造成本和更便捷的研發體系,蘋果期望兩家電池供應商能為自己組建專門的團隊,并在美國打造本土專屬工廠。這一方案,被比亞迪和寧德時代否決。
來源:汽車之家
2、因當地法規 特斯拉柏林工廠量產再推遲
我們從海外媒體獲悉,特斯拉柏林工廠目前已經進入生產機械測試與試產階段,理論上按照官方規劃,應該于11月開始正式生產。然而由于當地法規要求,德國環境部門需要重復向曾經反對建設該工廠的公民進行一次線上問卷咨詢,然后才能向工廠發放生產許可。
來源:汽車之家
3、沃爾沃C40純電動版亮相 或將官方直銷
近日,從官方消息得知,沃爾沃C40 RECHARGE純電動版正式亮相。新車由比利時根特工廠生產,預計2022年在中國市場上市,并會采用官方直銷模式。
4、華為強勢入局儲能產業
近日,儲能領域迎來了一次行業震動。10月18日,華為宣布簽約沙特紅海新城儲能項目,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是截至目前全球最大的儲能項目,規模高達1300MWh。繼燃爆幾家新能源汽車股之后,華為再次強勢介入儲能領域,行業競爭力堪稱恐怖。
來源:GoLight出行
5、富士康欲在歐洲、印度和拉丁美洲生產電動車
10月20日,中國臺灣科技巨頭富士康的董事長劉揚偉表示,該公司正考慮在歐洲、印度和拉丁美洲生產電動汽車,包括與德國汽車制造商“間接”合作。
富士康又名鴻海科技集團,其目標是成為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并已與美國電動車初創企業Fisker和泰國能源集團PTT PCL達成協議。
來源:蓋世汽車
6、芯片短缺導致日本汽車出口量暴跌40%
據外媒報道,日本政府10月2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由于東南亞新冠疫情大流行導致的供應鏈中斷,以及全球半導體緊縮迫使國內汽車制造商削減了產量,9月該國汽車出口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大跌了40.3%。
來源:蓋世汽車
7、豐田:未來投入34億美元在美國建電池廠
隨著電氣化大潮的不斷推進,諸多汽車制造商都在加大自身對動力電池領域的投入力度。不久前我們曾經獲悉,豐田將會投入136億美元用以研發動力電池,包括先進的固態電池技術等。
日前我們又了解到,豐田將會投資34億美元在美國建造電池工廠。目前,關于新工廠的具體投產時間我們依舊不得而知,同時,在電池工廠的選址方面同樣有著多種可能性。有消息稱,這座工廠將會在2025年落成。同時,這座工廠將能夠提供1750個就業崗位。
來源:汽車之家
據外媒報道,沃爾沃汽車集團已與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團達成協議,將全資收購母公司旗下的中國路橋工廠。根據雙方之前的協議,此次轉讓意味著在未來兩年內,沃爾沃汽車將完全擁有該工廠。該工廠將繼續生產沃爾沃XC40、純電動XC40 Recharge和Polestar 2車型。
來源:蓋世汽車
9、Stellantis與LGES將合作為北美市場建電池廠,或于2024年投產
10月18日,汽車制造商Stellantis和電池制造商LG能源解決方案(LG Energy Solution,LGES)表示,雙方已達成協議,將成立一家合資企業,為北美地區生產電池。兩家公司希望通過合資企業建造一家新電池工廠,并希望能在2024年第一季度投產,實現40 GWh的年產能。
新工廠生產的電池將供應給Stellantis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電動汽車工廠,幫助Stellantis實現電氣化目標——到2030年,Stellantis在美國銷售的電動汽車將占該地區總銷量的40%多。
兩家公司在聲明中表示,正在審查工廠的選址,將在晚些時候宣布。預計該工廠將于2022年第二季度開始動工。
來源:蓋世汽車
10、重慶出臺新能源汽車換電站建設補貼方案
近日,重慶市經信委和財政局聯合發出通知,將采用先建后補的方式,對市內已竣工驗收并投入使用的公共服務領域換電站給予補貼。其中,建換電站將給予400元/千瓦的一次性建設補貼,單站補貼最高不超過50萬元。
來源:汽車之家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文隆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5923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