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新能源汽車市場有哪些大事發生?
發布會對標小米翻車,智己連發三次道歉聲明
4月8日晚,智己L6正式發布,并開啟預售。發布會上,智己將L6與小米SU7進行了多項配置對比。其中在電機一欄,智己稱小米 SU7 Max采用了前IGBT后SiC模塊,智己 L6 則采用了前后雙SiC模塊。
對此,小米官方隨即發表聲明稱:智己對小米SU7 Max關鍵參數進行錯誤標注,造成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并指出小米SU7 Max前后電機均為SiC,這確保了小米SU7 Max出色的性能和續航能力。同時要求智己公開澄清并道歉。
隨后,智己聯席CEO劉濤就此信息錯誤道歉。然而對于劉濤的道歉,小米表示不接受個人輕描淡寫的非正式的道歉,并再次敦促智己立即公開澄清,并向被其誤導的公眾正式道歉!
最終,4月9日凌晨,智己汽車在官方微博發布蓋有公司公關部公章的正式致歉函,對小米汽車公開致歉。4月9日下午,@IM智己汽車 發文“再次,向小米汽車表達誠摯歉意”,并披露了關于此次失誤的更多細節,同時表示智己汽車主觀上沒有蓄意抹黑的意圖,智己汽車無意也更無力挑戰小米汽車的潑天流量。
在一輪道歉風波后,4月9日晚,智己汽車宣布,智己L6 23小時訂單破10000單。
蓋世點評:小米汽車“潑天的流量”,不是誰都能蹭的。
廣汽發布全固態電池技術,整車續航可超1000km
4月12日,廣汽科技日上,廣汽發布全固態電池技術,突破400Wh/kg,較現有最先進的液態鋰離子電池,體積能量密度提升40%以上,質量能量密度提升30%以上,整車續航可超1000km,將于2026年裝車搭載,并首次搭載于昊鉑車型上。
廣汽全固態動力電池模型展示;圖片來源:官方
廣汽埃安電池研發部負責人李進介紹,全固態電池擁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高的本征安全,以及更寬的溫域。他稱全固態電池的開發難度堪比攀登“珠穆朗瑪峰”,需要在材料、設計、制造、集成等方面進行突破。
據介紹,該電池采用100%固態電解質,具備超高能量密度、超強本征安全(主要指單體安全)、超寬使用溫域等特點,并已經“從實驗室走向量產應用”。
該電池憑借第三代海綿硅負極和高面容量固態正極技術,實現了全固態電池能量密度達到 400 Wh/kg 以上,較當前量產液態鋰離子電池,體積能量密度提升52%以上,質量能量密度提升50%以上,可實現超1000公里續航;安全性方面,可實現針刺、裁切不失效,耐200 度熱箱。
蓋世點評:行業普遍認為,真正的全固態電池,樂觀估計2027~2030年才能量產。
劍指小米SU7,智界S7回爐再升級
4月11日,華為鴻蒙生態春季溝通會上,智界S7再度上新,新增兩款新配置車型。
其一,智界S7 Pro后驅長航版,首發搭載華為視覺智駕HUAWEI ADS基礎版,升級82kWh華為800V巨鯨電池,CLTC綜合工況續航里程提升至705公里。
其二,智界S7 Ultra四驅旗艦版正式上市,搭載100kWh華為800V巨鯨電池,CLTC綜合工況續航里程提升至751公里。
圖片來源:官方
去年11月,智界S7正式上市,但表現并不理想。數據顯示,智界S7上市后的前3個月,銷量分別為202輛、1539輛、748輛,作為一款頂著華為光環的車型,智界S7的表現并不能讓人滿意。
今年3月,余承東曾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上透露,華為和奇瑞聯合打造的智能電動轎車因為工廠搬遷和芯片供應短缺,導致了一定的上市延期,影響了產品銷售,從4月份開始可完全恢復。
雖說產能有所恢復,但智界S7的熱度卻已迅速滑坡,尤其是在小米SU7持續刷新行業記錄的情況下,智界S7便更顯落寞。
蓋世點評:智界S7借助華為鴻蒙生態春季溝通會的契機再度發聲,是一個不錯的打法。
極越汽車營銷端大洗牌,用戶發展部門負責人楊振已離職
4月12日消息,百度和吉利合作項目極越汽車正在對其營銷端和銷售端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營銷端UD-用戶發展部門負責人楊振以及多名總監等執行層已經“下課”,目前由CEO夏一平親自掛帥部門負責人。而銷售端UO-用戶運營部門負責人也由原運營負責人羅崗代管理改為來自特斯拉的Andy.Gao負責。3月底至今,UD和UO兩大部門已經出現了密集的人員流動。
在今年3月的AI DAY 2024技術大會后,極越汽車CEO夏一平在反思銷量低迷的原因時,將矛頭直指營銷。他表示:“作為一個新的品牌、新的品類產品,當一個用戶進入極越門店,思考的第一個問題不是我要買車,而是這是什么品牌的時候,這就需要我們解決問題了?!?/p>
夏一平稱,從今年1月開始,極越便對整個營銷和銷售團隊進行大換血,并且由其親自帶隊,開啟對營銷和銷售端的變革。極越銷售團隊的變革陣痛期還將持續一兩個月,但內部銷量正在逐漸好轉。
蓋世點評:銷量不佳,營銷背鍋。
一汽弗迪PA75動力電池項目正式啟動量產
4月8日,一汽弗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PA75動力總成電池項目正式啟動量產。
據介紹,PA75項目電池是紅旗HME電池平臺首款可充可換可升級的電池。官方表示,PA75項目的量產對于一汽紅旗來說,是一個里程碑。
圖片來源:一汽弗迪
公開資料顯示,一汽弗迪新能源動力電池項目位于長春市汽車產業開發區,于2022年開工,由中國一汽與比亞迪聯合打造,動力電池項目總投資135億元人民幣,總產能45GWh,首期建設15GWh,全部投產后可為近60萬輛汽車配套刀片電池,預計年產值達200億元,對推動吉林新能源汽車產業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強力推動作用。
該項目采用比亞迪刀片電池技術,結合無模組高集成度的設計方案,平衡了動力電池安全、高續航和長壽命這三大難點,首批產品將搭載紅旗全新純電動汽車。
2024年,一汽紅旗將推出約16款新車,包括4款純電車型和12款燃油、混動車型,車輛種類涵蓋輕客、SUV、轎車和MPV。
蓋世點評:動力電池項目投產,紅旗all in新能源決心進一步落地。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226519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